诗学吧 关注:66贴子:2,887
  • 18回复贴,共1

诗用训诂_加_{数理类}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9-21 10:12回复
    〔训诂〕加
    .
    加jiā{数理类}
    .
    加的本义为表格增多。
    加为单义辞∶–加
    引证∶
    .
    □語相增,加也。从力从口。
    (摘于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
    〔解〕
    「語相增,加也」。所谓加,为口语,相增也。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9-21 10:13
    收起回复
      「从力从口」,用力多画口。从口(□)为表格。表格可计钱货,当然宜用力画。一加二之合为三,即∶1+2=3,□+□□=□□□。合,亼(集)口也,故亦从□。加与合皆为集□,即增了表格。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09-27 17:46
      收起回复
        当然,更多人把口(□)读为嘴,‹加›谓多嘴,故有夸大其辞的衍义。如加害、加誉等。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09-28 20:58
        收起回复
          诗曰∶弋言加之。(弋yì,用帶绳的箭射鸟)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09-29 11:39
          收起回复
            【辞源】
            .
            □功加于时,德垂后裔。
            (摘于《尚书.微子之命》)
            .
            〔解〕
            《尚书正义》注曰∶言汤立功加于当时,德泽垂及后世。
            何以言“汤立功加于当时”而不言“汤立功于当时”?盖汤之灭夏时,非一次之功,惟多次之功乃成。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09-30 14:27
            收起回复
              【例句】
              .
              1、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摘于《荀子》)
              .
              〔解〕
              此为加的本义,为代数式增长。
              .
              2、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摘于《汉书》)
              .
              〔解〕
              除了横向加多,还有纵向加高。“加彘肩上”,即把小猪举高于肩上。此亦加的本义,为几何式增高。
              .
              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摘于《曹刿论战》)
              .
              〔解〕
              此为加的衍义多嘴,即夸大其辞。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4-10-02 12:34
              收起回复
                □再经胡城县
                (唐.杜荀鹤)
                .
                去岁曾经此县城,
                县民无口不冤声。
                今来县宰加朱绂,
                便是生灵血染成。
                .
                〔析〕
                朱绂fú∶系于腰的红色围裙,官服上的朱绂图纹暗示官阶,故多喻之官服。绢只能层层上摞,故加朱绂的‹加›为几何式增高。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4-10-03 15:56
                收起回复
                  杜荀鹤(846~906),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早年寒微。中年进士及第而未授官,返乡闲居。老年始授翰林学士及知制诰,不久病逝。故其诗愤亦在情理之中,历代对其毁誉参半。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4-10-06 13:13
                  回复
                    此诗犯了为官大忌。荀鹤久不得官或否源于此乎?或圣上见他怨言甚多,故于临终前仍授一职乎?历代诗案不绝如书。为官必得心平中正,不可情为诗控矣。
                    胡城县加课朱绂,而绂有定额,则必为他县受灾。一般而论,若无大乱,汉唐税率远低于西方及近世∶汉唐三十税一;宋时战乱约为十五税一;且农民只交粮税,不交钱税;而西方多为十税一,农民既交粮税又交钱税。
                    自鲁哀公“初税亩”后,历代政论无不褒评轻徭薄赋,而对增税无不贬之而深恶痛绝,则为此诗流传千古之因也。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4-10-07 14:3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