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军事统帅,他的决策过程应该是在事先掌握的情报基础上,制定军事计划。然后一环扣一环。根据前一环的实际情况,再一步一步地修正。每一个军事统帅他的决策都是在前一环的基础上进行修正,不会把前面的判断完全推翻,马上转向完全不同的另外一个方向。
优秀的军事统帅他的优秀。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情报的掌握分析能力,获取情报的能力越强,得到的情报越准确;对敌方心理分析越深入,对敌方的下一步动向判断就越准确。二是对上一环节所得到的新情报进行分析的能力,对自己下一步可能引起的最好的和最坏的演变结果估算的越全面越深远就越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三是克服各种干扰,修正计划的决断力度,果断及时的对计划进行修正,并赋予实施,这是赢得胜利的基石。四是诱使敌方扩大薄弱环节,尽量发挥己方优势的设计巧妙和细节安排上,这是胜利的关键。
在这次勤王过程中,庞雨 所做的各项军事决策,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个过程。
最先,在制定勤王军事计划时,根据情报判断清军 只会待两个月,清军的实力远胜于我军。我军只能打敌人小部殿后部队,骑兵是主力,但也要考虑最坏情况,带上铁甲,可以在关键时候保命。
到了山东境内,听说清军南下,卢象升部有好几万,而清军分兵,觉得可以辅助卢部打一个大胜仗。于是修正计划转向激进,加速前进。
等到得到卢象升所部败灭的消息,认定清军实力过于强大,而友军极不可靠。于是修正计划转向保守甚至比原计划还要保守,立即向后撤退。但是仍保有自信,勤王的基本目标不变。。
退到铜城驿,情况进一步明晰,卢军之败更多是自己人的问题,清军也没想象的那么强,而且已暴露出缺点,修正计划回到最初,打敌一路小股,为求胜率,制定埋伏及诱敌分兵的部署。
三十里铺一战,一方面战损比不错,对自己战力有了自信,另一方面计划出了偏差,清军的某些优点有些吓人。犹豫之中,没有对计划果断修正,导致被围。
围而不克,发现了清军两个缺点,攻坚能力不足,不愿付出大伤亡,加上守济南的将令干扰,转向略激进,找大部队会合,有参加大会战的可能。
一路行来,友军种种见识,偏于保守,不打混日子也很好。但也有点不甘心。
王庄之前,看着右翼种种后退迹象,加上天时快化冻,扩大了敌的薄弱,孙传庭也较积极,决定过河一战。本来按原来的战力估计,进到黄花店算是保险的滑头战。结果,受某些刺激,改到王庄,这就激进了。
王庄战后,又要修正,一是清军的缺点也没那么大,攻坚虽不很强,却决不弱;逼急了,也是会出大代价咬你的。二是友军不可靠者多,上限不高,下限深不知底。将来,出关前还是会打打的,龟兔赛跑兔子不能输在终点线前,但是只能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做保险的事。
可以说,庞雨的每一个决策都不存在对前一环节的激烈改动,只是围绕着基本目标逐步修正。这已经是一个中等编上水平的军事统帅了,更重要的是庞养成了依据情报步步修正的习惯,潜力可期。而清军也没想到碰上一个这么勤于敢于修正的灵活机动的对手。何况,庞军对情报的重视和执行能力巳达到这个时代的顶尖水平了。
庞雨出军前到现在,大致是判断自己战力能攻清半旗,守清一旗而胜之的范围小幅调整。对友军的判断则在大幅跳动,开始认为卢部能等同两旗到三旗,这样右翼分兵,打其一股必胜,就对上整个右翼也不是守不住;卢部刚败亡时,以为连一旗也不如;碰上孙传庭后,认为加上自己,也敌不过两旗,但差距不远,他以为两三天内,右翼出两旗决奈何不了自己,因此守着王庄(实际是来了两个半旗的精锐),而加上辽兵,可以和此时的右翼相当。现在,他肯定不会这么判断了,除了自己,友军加起来也只两旗到顶了。
优秀的军事统帅他的优秀。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情报的掌握分析能力,获取情报的能力越强,得到的情报越准确;对敌方心理分析越深入,对敌方的下一步动向判断就越准确。二是对上一环节所得到的新情报进行分析的能力,对自己下一步可能引起的最好的和最坏的演变结果估算的越全面越深远就越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三是克服各种干扰,修正计划的决断力度,果断及时的对计划进行修正,并赋予实施,这是赢得胜利的基石。四是诱使敌方扩大薄弱环节,尽量发挥己方优势的设计巧妙和细节安排上,这是胜利的关键。
在这次勤王过程中,庞雨 所做的各项军事决策,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个过程。
最先,在制定勤王军事计划时,根据情报判断清军 只会待两个月,清军的实力远胜于我军。我军只能打敌人小部殿后部队,骑兵是主力,但也要考虑最坏情况,带上铁甲,可以在关键时候保命。
到了山东境内,听说清军南下,卢象升部有好几万,而清军分兵,觉得可以辅助卢部打一个大胜仗。于是修正计划转向激进,加速前进。
等到得到卢象升所部败灭的消息,认定清军实力过于强大,而友军极不可靠。于是修正计划转向保守甚至比原计划还要保守,立即向后撤退。但是仍保有自信,勤王的基本目标不变。。
退到铜城驿,情况进一步明晰,卢军之败更多是自己人的问题,清军也没想象的那么强,而且已暴露出缺点,修正计划回到最初,打敌一路小股,为求胜率,制定埋伏及诱敌分兵的部署。
三十里铺一战,一方面战损比不错,对自己战力有了自信,另一方面计划出了偏差,清军的某些优点有些吓人。犹豫之中,没有对计划果断修正,导致被围。
围而不克,发现了清军两个缺点,攻坚能力不足,不愿付出大伤亡,加上守济南的将令干扰,转向略激进,找大部队会合,有参加大会战的可能。
一路行来,友军种种见识,偏于保守,不打混日子也很好。但也有点不甘心。
王庄之前,看着右翼种种后退迹象,加上天时快化冻,扩大了敌的薄弱,孙传庭也较积极,决定过河一战。本来按原来的战力估计,进到黄花店算是保险的滑头战。结果,受某些刺激,改到王庄,这就激进了。
王庄战后,又要修正,一是清军的缺点也没那么大,攻坚虽不很强,却决不弱;逼急了,也是会出大代价咬你的。二是友军不可靠者多,上限不高,下限深不知底。将来,出关前还是会打打的,龟兔赛跑兔子不能输在终点线前,但是只能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做保险的事。
可以说,庞雨的每一个决策都不存在对前一环节的激烈改动,只是围绕着基本目标逐步修正。这已经是一个中等编上水平的军事统帅了,更重要的是庞养成了依据情报步步修正的习惯,潜力可期。而清军也没想到碰上一个这么勤于敢于修正的灵活机动的对手。何况,庞军对情报的重视和执行能力巳达到这个时代的顶尖水平了。
庞雨出军前到现在,大致是判断自己战力能攻清半旗,守清一旗而胜之的范围小幅调整。对友军的判断则在大幅跳动,开始认为卢部能等同两旗到三旗,这样右翼分兵,打其一股必胜,就对上整个右翼也不是守不住;卢部刚败亡时,以为连一旗也不如;碰上孙传庭后,认为加上自己,也敌不过两旗,但差距不远,他以为两三天内,右翼出两旗决奈何不了自己,因此守着王庄(实际是来了两个半旗的精锐),而加上辽兵,可以和此时的右翼相当。现在,他肯定不会这么判断了,除了自己,友军加起来也只两旗到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