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吧 关注:160,574贴子:2,995,983
  • 9回复贴,共1

白话道德经第十八章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第十八章】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第十八章
[原文]
大道废①,有仁义;智慧出②,有大伪;六亲不和③,有孝慈④;国家昏乱,有忠臣。


IP属地:湖南1楼2024-09-29 00:15回复
    烤鹰翅、宝磋、二B密山青年. . . 被楼主禁言,将不能再进行回复
    翻译:追求不到道,才会追求仁义;(侯王)用智慧治国,就会产生大的虚假欺骗;家族不和睦了,就显出孝慈来了;国家混乱了,就显出忠臣来了。


    IP属地:湖南2楼2024-09-29 00:16
    回复
      解读:


      IP属地:湖南3楼2024-09-29 00:17
      回复
        一,大道废,有仁义。
        废,废弃,废除,报废
        首先,道是永恒的。因此,道不可能自己报废。
        那么,只可能是人不使用道,废弃道而不用。
        人要弃道不用,前提是知道道。
        知道道了,认为道对自己没有用,或用道对自己有坏处,才会废弃道而不用。
        侯王或世人知道道吗?显然不知道道是什么。
        如果知道,也就不用老子费劲讲解道是什么了。
        人不知道道是什么,也就不存在废弃道而不用了。
        人不知道道,也就只好退而求其次,只好追求仁义了。
        老子认为,道高于仁义,道比仁义好。
        人不要追求低层次的仁义,要追求高层次的道。
        问题来了。不知道道,怎么追求道?
        正因为不知道道,才要去知道道,才要弄明白什么是道,这是求知。现在所谓的求知欲,求知的欲望。能知道自己不知道的,就是最好的。知不知,上。
        这一句,意思是要侯王不要荒废了道而不去追求,却反而追求仁义。
        当然,侯王也不可能追求仁义,也不可能用仁义治国。这是另外话题。
        尽管儒家大力提倡仁义治国,可侯王还是不听。
        IP属地:湖南删除4楼2024-03-03 09:56收起回复
        椰胡漂泊者: 侯王也不可能遵道而行。这是另外话题。删除 | 2024-3-3 10:36回复
        椰胡漂泊者: 【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rǎng)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bó)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删除 | 2024-9-29 00:07回复
        椰胡漂泊者: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删除 | 2024-9-29 00:07回复
        椰胡漂泊者: 周朝是用礼治国。到了春秋战国,孔子认为是礼崩乐坏了,所以要克己复礼。


        IP属地:湖南4楼2024-09-29 00:17
        回复
          二,慧智出,有大伪。
          伪,虚假。
          智慧出,是指侯王用自己的智慧治理国家。
          大伪,大的虚假。
          普通百姓的虚假,对于侯王的虚假来说,只是小儿科,只是小伪。
          因为侯王是一个诸侯国的最高统治者,他的虚假影响整个诸侯国的所有百姓,他的伪才是可以称为大伪。
          为什么侯王不能用自己的智慧治理国家?为什么侯王用自己的治理国家就是大伪呢?
          首先,侯王之所以用自己的智慧,是认为百姓不如自己智慧,认为百姓是愚蠢的。
          然后,侯王就要百姓听从自己的命令。要百姓听从自己的命令,就要发布政令。
          越是认为侯王自己是智慧的而百姓是愚蠢的,越会发布更多的政令。
          而发布政令,就是要求百姓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就是干涉了百姓的自由发展。这与畜牧百姓~牧民 是相违背的,也就是不道的。
          其次,侯王用自己的智慧治国,目的是什么?
          是为百姓谋利益、谋幸福?不可能的。侯王又不是共产主义者。
          那么,侯王就是为侯王自己谋私利,就是要与民争利。
          与民争利,又怕百姓反对,必然会巧立名目,必然会虚伪,必然会欺骗百姓。
          侯王对百姓的欺骗,就是大伪。
          这一句,其实是要侯王无为,不与民争利。无为的中心点,是不与民争利。我在第二章讲过了。
          与其侯王用智慧治国(以智治国),不如不以智治国,不如无为。这是这一句的意思。


          IP属地:湖南5楼2024-09-29 00:18
          回复
            三,六亲不和,有孝慈。
            六亲,指家族。
            六亲历代说法不一,大致有以下几种:
            1、指父子、亲兄弟、从父兄弟、从祖兄弟、从曾祖兄弟、同族兄弟。
            2、指父子、兄弟、姑姊、甥舅、婚媾、姻亚。
            3、指父、母、兄、弟、妻、子女。
            4、指父子、兄弟、夫妇。
            5、指外祖父母、父母、姊、妹、妻兄弟之子、从母之子、女之子。
            6、父母、兄弟、老婆孩子。
            这一句,有两个意思。
            一,家族不和睦了,就会让孝慈凸显出来,就会知道谁孝谁慈,就会知道谁不孝谁不慈。
            二,家族不和睦了,就需要用孝慈来维系家族,就需要提倡孝慈了,以此让家族不散、不败。
            六亲和睦,不需要提倡孝慈,人人都孝慈。六亲不和,因为产生了不慈孝,所以才要提倡慈孝。
            孝慈好不好?好。要不要提倡孝慈?要。但前提条件是六亲不和。
            六亲和睦,不需要提倡孝慈。
            这一句,其实是说,与其六亲不和,不如六亲和睦。六亲不和不好,六亲和睦好。


            IP属地:湖南6楼2024-09-29 00:18
            回复
              四,国家昏乱,有忠臣。
              这一句的理解与上一句同理。
              这一句,其实是说,国家混乱不如国家治理。
              IP属地:湖南删除7楼2024-03-03 10:57收起回复
              椰胡漂泊者: 乱世出忠臣,这是常识。比如,宋末,明末,比如清末。过零丁洋是谁写的?宋末的文天祥。宋末是乱世,文天祥是忠臣。删除 | 2024-9-28 23:59回复
              椰胡漂泊者: 乱世出忠臣。乱世,忠臣就凸显出来了。


              IP属地:湖南7楼2024-09-29 00:19
              回复
                这一章的四句,其实每一句都是在比较、在区别、在分别。
                道比仁义好,不以智治国(无为)比以智治国好,六亲和睦比六亲不和好,国家治理比国家混乱好。
                正如庄子所说,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
                中心思想,要侯王追求道,遵道而行。


                IP属地:湖南8楼2024-09-29 00:20
                回复
                  不好意思,我确实了不起,比吧里所有人都了不起。


                  IP属地:湖南9楼2024-09-29 00:2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