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听器吧 关注:23,267贴子:724,257
  • 0回复贴,共1
大多数耳鸣患者都有听力损失,然而也有大约10-20%的患者听力是正常的。这其中就包含隐性听力损失的情况,也就是说常规的测听位点(125,250,500,1000,2000,4000,8000Hz)纯音听阈正常,然而在复杂环境中言语识别率下降。因此,隐性听力损失并非真的“听力正常”。
一、耳鸣的表现形式与听力损失形式多数情况下具有相关性;
出现高频听力损失的患者感知到的耳鸣往往也是高音调的声音;若出现单侧耳听力损失,耳鸣症状更易在同侧耳出现。但并不是所有耳鸣患者都会出现听力损失,反之亦然。听力损失和耳鸣之间的关系仍不十分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二、目前关于耳鸣和听力损失之间相关性的解释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听力损失会使得大脑接收听觉输入的信号减少,声音刺激的减少会改变大脑处理声音感知的方式。为了代偿减少的听觉信号,大脑可能会增强其听觉敏感性,这种增强的听觉敏感性有可能会引起耳鸣的发生;
另一个可能解释耳鸣和听力损失之间联系的因素是神经可塑性。它指的是大脑重组其工作方式的能力,通常是对受伤或功能变化的反应。然而,这种适应性的重塑可能会导致不良的副作用。比如在听力损失的情况下,大脑负责处理听觉感知的过程可能会反应过激而造成耳鸣等相关症状。
三、隐形听力损失在耳鸣研究中的进展
传统的观念认为,耳鸣是发生在已出现听力损失的患者中。但在某些听力测试结果正常的患者(如隐性听力损失)中也会出现耳鸣症状。有研究认为隐性听力损失可能是导致耳鸣感知的神经通路中枢增益增加的潜在诱因。另一项研究调查了耳鸣受试者隐性听力损失的三个潜在标志:扩展的高频听力阈值、听觉脑干反应和包络跟随反应。随后进行分组比较以区分隐性听力损失与年龄和耳鸣相关的影响。所有三个标记都显示出与年龄相关的差异,而耳鸣组和非耳鸣组之间没有观察到差异。此项研究表明,耳蜗突触病似乎并不是耳鸣的根本原因。
四、小结
目前对于隐性听力损失和耳鸣之间的确切作用机制还有待研究。建议出现耳鸣症状的患者应尽早前往医院或听力医学中心进行听力学检测及相关量表评估,及时获取专业有效的医疗帮助。


IP属地:湖南1楼2024-10-05 15:04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