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吧 关注:1,289,217贴子:6,700,529
  • 0回复贴,共1

【倾诉】唐志刚老师谈“吃苦心理学”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吃“苦”心理学♦
【唐志刚老师说:为了孩子有出息,就让孩子去吃这七类“苦”】
唐志刚老师曾提到,为了孩子的未来有出息,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去经历和承受七类“苦”。这些“苦”虽然看似艰难,但实际上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历练,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品格和能力,为未来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一类“苦”是独立生活的苦。
家长应该让孩子尽早学会独立,包括自己整理房间、洗衣做饭、管理个人财务等。通过这些生活琐事,孩子能够培养自理能力和责任感,学会如何照顾自己,为将来独立生活做好准备。
第二类“苦”是学习的苦。
学习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任务,也是他们未来成功的关键。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努力学习,不怕困难,勇于挑战。在学习的过程中,孩子会遇到各种难题和挫折,但正是这些经历,能够锻炼他们的意志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类“苦”是社交的苦。
社交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多交朋友,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倾听和沟通。在社交的过程中,孩子会遇到各种性格和习惯不同的人,需要学会如何与人合作和解决冲突。这些经历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情商和人际交往能力。
第四类“苦”是失败的苦。
失败是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勇于尝试,不怕失败,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不断成长。在失败的过程中,孩子会学会如何面对挫折和困难,如何调整心态和策略,这些经历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抗挫能力和坚韧品质。
第五类“苦”是坚持的苦。
坚持是成功的关键之一。家长应该鼓励孩子树立目标,制定计划,并坚持不懈地努力。在坚持的过程中,孩子会遇到各种诱惑和困难,需要学会如何抵制诱惑,克服困难,保持动力。这些经历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和毅力。
第六类“苦”是批评的苦
孩子做错事了,家长们不舍得打骂孩子,教孩子改正,而是“还是个孩子”而一句话带过,不让孩子吃承担错误、挨批评的苦,这怎么可以?积小成多,孩子一开始犯的是小错误,慢慢就会被家长们惯的不知天高地厚,成为一个熊孩子,今后如果有人批评孩子,孩子也会想“我爸妈都不批评我你凭什么呀”。或者孩子以后经不起批评,一挨批就缩在壳里不出来。
第七类“苦”是饥饿的苦
虽然现在百姓们都安居乐业,但在以前,我们的国家有很多人挨饿、吃不饱,就算是到了21世纪,还有很多非洲的儿童们死于饥饿。家长们要让孩子知道,能吃饱不是理所当然的,是因为有人在付出在努力。浪费食物是可耻的,是对他人的不尊重。家长们可以让孩子体验一把饥饿的痛苦,教育孩子要感恩、节俭。
总之,唐志刚老师提到的七类“苦”,实际上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宝贵财富。通过经历这些“苦”,孩子能够培养独立、学习、社交、抗挫和自律等优秀品质,为未来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家长,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勇敢面对这些“苦”,并在必要时给予支持和帮助,让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更加坚定和自信。
唐志刚老师最后一句话警示同学们: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10-07 08:33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