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孤求败剑冢原文:“四十岁后,不滞于物,草木竹石,均可为剑。自此精修,渐而进于无剑胜有剑之境。”
“渐而进于无剑胜有剑之境。”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用无剑(草木竹石)胜过别人有剑(用真剑)”。并不是“我用草木竹石时比我自己用玄铁重剑、神兵利剑时还厉害”。
趁手的兵器、锋利的兵器,对战斗力的加成是固定的,怎么可能会有树枝木条比神兵利器还厉害的情况?在顶尖高手手中最多拉平而已。
但是独孤求败的原话,又完全不是拉平的意思。
既然是“胜”,那就只能解读成自己用无剑,胜过别人用有剑了,比用常规武器打到天下第一更进一步的,是用随手捡来的草木竹石打到天下第一。
---
“我持玄铁重剑,几已可无敌于天下,但瞧独孤前辈遗言,显是木剑可胜玄铁重剑,而最后无剑却又胜于木剑。龙儿既说须十六年后方得相见,这漫漫十余年中,我就来钻研这木剑胜铁剑、无剑胜有剑之法便了。”
“显是木剑可胜玄铁重剑,而最后无剑却又胜于木剑。”这句话就是错误的关键。
杨过按照这个思路研究琢磨了十六年,最后在打金轮处于下风时心下暗惊:“一十六年来,我从未使过玄铁重剑,今日可当真忒也托大了。”
沿着错误的思路走了十六年,到最后也没达到“木剑胜过玄铁剑”的境界。木剑碎了,玄铁剑可不会碎,足够证明木剑确实不如玄铁剑好用。他的解读从一开始就出了差错。
---
独孤求败是啥时候从重剑改用木剑的?那是在用玄铁剑横行天下,真正的、确认过的——打遍天下无敌手之后。(对比杨过的自我评估“几已可无敌于天下”)
他换剑是因为木剑的上限比重剑更高吗?战斗力更强?当然不是的。而是重剑横行天下后,就没办法继续研究剑术了,没目标了,没追求了。这时候改用木剑,主动削弱自己一部分武器优势,让自己重新回到并非天下第一的状态,再拿着木剑重新追求一遍天下第一。就又能继续提升自己,回归到继续钻研剑法的开心的状态了。
这是一个研究钻研剑术成痴成狂的人的思路,能继续钻研剑法他就开心,换木剑是为了给自己创造继续研究的空间,可不是因为木剑能比重剑更强。
只不过后来木剑也打到天下第一了,他就再次自我削弱,改用随手获得的草木竹石,再走一遍攀登天下第一的路子。
最后连用着草木竹石也达到天下第一了。没法再削了,所以开始苦闷,开始孤独,开始求一败而不得。他郁闷的原因,本质上是到达山顶后无法继续享受攀登的快乐。天下第一的位置他反复达到了三次,早就不稀罕了。
杨过不是研究型人才,理解不了这个成痴成狂的思路。把独孤求败的“为求继续研究武学”而换剑理解成“为求战斗力更强而换剑”,以为“木剑必然强过重剑”。火候不到就过早的开始换成木剑,以为抄了个捷径,其实是欲速则不达,走上了歧路。
这事如果换成周伯通,必然一点就通。因为他也是个武痴,知道带来快乐的不是达到天下第一,而是钻研武学、增广见闻本身,真正达到天下第一,对其余高手了然于胸之后,就再无研究提升的空间和目标,反而苦闷。周伯通为了见识杨过武学,能够废弃一只手不用,能够愿意放下尊严磕头拜师,这和独孤求败主动削弱自己武器是一脉相承的,这两人才是同类。而杨过则理解不到这一层,其实是性格爱好过于正常,没有达到这种为了武学痴狂极端的境界。
“渐而进于无剑胜有剑之境。”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用无剑(草木竹石)胜过别人有剑(用真剑)”。并不是“我用草木竹石时比我自己用玄铁重剑、神兵利剑时还厉害”。
趁手的兵器、锋利的兵器,对战斗力的加成是固定的,怎么可能会有树枝木条比神兵利器还厉害的情况?在顶尖高手手中最多拉平而已。
但是独孤求败的原话,又完全不是拉平的意思。
既然是“胜”,那就只能解读成自己用无剑,胜过别人用有剑了,比用常规武器打到天下第一更进一步的,是用随手捡来的草木竹石打到天下第一。
---
“我持玄铁重剑,几已可无敌于天下,但瞧独孤前辈遗言,显是木剑可胜玄铁重剑,而最后无剑却又胜于木剑。龙儿既说须十六年后方得相见,这漫漫十余年中,我就来钻研这木剑胜铁剑、无剑胜有剑之法便了。”
“显是木剑可胜玄铁重剑,而最后无剑却又胜于木剑。”这句话就是错误的关键。
杨过按照这个思路研究琢磨了十六年,最后在打金轮处于下风时心下暗惊:“一十六年来,我从未使过玄铁重剑,今日可当真忒也托大了。”
沿着错误的思路走了十六年,到最后也没达到“木剑胜过玄铁剑”的境界。木剑碎了,玄铁剑可不会碎,足够证明木剑确实不如玄铁剑好用。他的解读从一开始就出了差错。
---
独孤求败是啥时候从重剑改用木剑的?那是在用玄铁剑横行天下,真正的、确认过的——打遍天下无敌手之后。(对比杨过的自我评估“几已可无敌于天下”)
他换剑是因为木剑的上限比重剑更高吗?战斗力更强?当然不是的。而是重剑横行天下后,就没办法继续研究剑术了,没目标了,没追求了。这时候改用木剑,主动削弱自己一部分武器优势,让自己重新回到并非天下第一的状态,再拿着木剑重新追求一遍天下第一。就又能继续提升自己,回归到继续钻研剑法的开心的状态了。
这是一个研究钻研剑术成痴成狂的人的思路,能继续钻研剑法他就开心,换木剑是为了给自己创造继续研究的空间,可不是因为木剑能比重剑更强。
只不过后来木剑也打到天下第一了,他就再次自我削弱,改用随手获得的草木竹石,再走一遍攀登天下第一的路子。
最后连用着草木竹石也达到天下第一了。没法再削了,所以开始苦闷,开始孤独,开始求一败而不得。他郁闷的原因,本质上是到达山顶后无法继续享受攀登的快乐。天下第一的位置他反复达到了三次,早就不稀罕了。
杨过不是研究型人才,理解不了这个成痴成狂的思路。把独孤求败的“为求继续研究武学”而换剑理解成“为求战斗力更强而换剑”,以为“木剑必然强过重剑”。火候不到就过早的开始换成木剑,以为抄了个捷径,其实是欲速则不达,走上了歧路。
这事如果换成周伯通,必然一点就通。因为他也是个武痴,知道带来快乐的不是达到天下第一,而是钻研武学、增广见闻本身,真正达到天下第一,对其余高手了然于胸之后,就再无研究提升的空间和目标,反而苦闷。周伯通为了见识杨过武学,能够废弃一只手不用,能够愿意放下尊严磕头拜师,这和独孤求败主动削弱自己武器是一脉相承的,这两人才是同类。而杨过则理解不到这一层,其实是性格爱好过于正常,没有达到这种为了武学痴狂极端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