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大上大学,到现在已是两个孩子爸爸,20多年,我一直在思考镇江,研究镇江。我想就包括本帖,从各方面探讨镇江衰落的原因的人也很多,得出的结论或者观点五花八门,围绕这些我们上下各也做了很多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工作,包括看上面对镇江班子领头人的配备,都能看得出来。从我深入关注家乡一来,一届一届班子从史和平到今天的马明龙,每一届班子或多或少都有其明确的中心任务,除了少数出了意外以及任期极短的领头人,大部分正常任期的班子在其中心任务上一定是完成了组织上交办的中心任务的。比如史和平,表面上城建没大动作,但是实际上第一次在根本上改善了镇江第一轮债务危机;比如许津荣虽然再一次开起了债务大扩张,但在城建领域和产业发展融资基础平台和大项目招引和扶持上都颇有建树;再比如张敬华在镇很短,但城建大项目也进一步研究推进了,而且辖市设区工作在其任内有了第一次比较明确的构想,宁镇扬城市圈很多实质性工作也是其明确的战略方向及具体推进的,且其继任者杨省世基本沿着他的战略在落实,再其后意外任职很短的夏锦文也是推动包括大学城的实质工作以及对接南京的大项目落地,其中今天我们在推动的宁镇G312创新带的第一步工程,312国道城区段的改线就是这届班子在债务危机已经浮出水面的情况下落地的,包括句容的地铁S6也是这届班子最终落地的,虽然其没有赶上最后的开工;再其后惠建林在区划上本意在地方内部寻求突破,但最终只在最后离任前落实了主城通三辖市的公交,然而也是其积极运作,镇江虽然债务几近危机,但是还是争取到了国家化债试点,为后续平稳化债打下基础。以上8年连续4任任期都极短,中间还有空缺时段,这个阶段是镇江最风雨飘摇的时段,即便如此下,核心班子还是在相当层面的重大问题上有所作为,我姑且臆测,这也是省里对每届班子核心工作的明确指示才能在极短的任期内有相对明确的工作作为。当前这届班子已然全面恢复正轨不谈,有谁敢说哪届班子没有在重大战略性事务上有所作为呢?可为什么镇江的局面没有根本改观呢?核心问题是我们内生动力的相对不足,不是绝对不足,而是相对兄弟城市,尤其是产业高度重合的沿江八市,更迫切是宁常泰杨四个此消彼长的邻市,在整体体量本就小的前提下,中心城市还不断不进则退式地变得相对体量更小,改革回旋余地更窄的窘境带来的内生动力越发地相对不足。镇江在这种恶性循环之中,即便班子再坚决地执行省里的战略战术层面调整,最多也就是一个阶段的小的发展动力因受压积聚而带来的短暂释放,冲猛了还会回调,完全不像周边城市,似乎即便走错了某一步小的战略战术,也能快速爬起来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