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海豚
(Terraceti)
陆鲸的祖先是生活在岛屿陆地周围水域的小海豚,其面积和隔离度与新西兰大致相当。这些鲸目动物发展出了将水生猎物赶到岸边的行为,在捕捉过程中搁浅,然后扭动回水中——类似于一些现代海豚在狩猎时故意搁浅的行为。
它们逐渐变得越来越擅长在岸上操纵自己,从笨拙的扑腾到更像海狮的跳跃,使用加强的柔性鳍和强壮的尾巴。它们不再简单地搁浅捕鱼,而是开始直接捕食水边附近的陆生动物,这是一种伏击捕食者生态位。
最终,它们的尾巴发展成一个三脚架的假腿,蜷缩在身体下方,用来推动它们向前追逐陆地猎物,以近乎青蛙般的跳跃动作移动。虽然此时仍处于半水生状态,大部分时间都潜伏在浅水区,但从这里开始,过渡陆鲸逐渐变得越来越陆生。
由于鲸目动物在空气中的回声定位效果不佳,它们的额隆减少了,但背鳍仍保留在一些谱系中作为视觉显示结构。陆鲸再也没有在四肢上恢复独立的手指,而是在鳍状肢和尾巴上发育出坚硬的蹄状角质化垫,一些物种开始长出感觉胡须,从鼻子上的退化毛囊中重新激活。
被称为野猪豚的谱系是最成功的陆鲸之一,它们变成了具有攻击性的矮胖猪状动物,下颚长着大獠牙——这是一种主要用于相互争斗的两性异形特征。这个群体的一些成员最终重新获得了体毛,变得相当多毛,并开始在头上长出精致的骨嵴。
有角的野猪豚中最大的是完齿角豚,这是一种肢体长、快速移动的陆鲸,与古代完齿豨有些趋同。这些机会性杂食动物喜欢吃肉,无论是鲜肉还是腐肉,但也会用叶子、水果、块茎和真菌等植物物质来补充它们的饮食。
与此同时,完全植食性的雷豚趋同于一个类似于蜥脚类动物和巨型陆龟的矮胖长颈身体结构。
[图片:一只海豚用鳍状肢将身体抬离地面。]
基干种(Amphibicetus reversus)
[图片:一只三足海豚,用它的鳍状肢和蜷缩在身体下的尾巴作为临时的第三条腿。]
过渡三足物种(Tripododelphis confusedus)
[图片:一种更为特殊的三足海豚,有条纹标记,三肢末端有马状的单蹄。它的下颌有一对獠牙,鼻子和脸上有刚毛胡须。]
野猪豚(Pachiyodon)
[图片:一只有点像鳄鱼的海豚趴在地上,长长的有牙齿的鼻吻张大了。]
鳄豚(Enantioterractus croxi)是一种二次水生物种,填补了类似恒河鳄的生态位。
第2页
[图片:一对有点像猪的多毛三足海豚站在更长的有蹄肢体上。一只长着比另一只更大的象牙,头上长着一个巨大的角状结构。]
完齿角豚(Monocerocetus hirsutum)表现出明显的两性异形,雄性长着更大的獠牙和更突出的“角”。
[图片:一只有蹄三足海豚,身体紧凑,鼻子短而钝,眼睛上有浣熊般的“面具”标记。它嘴里叼着一根棍子。]
普通浣熊豚(Procyonidelphis frodoi)是野猪的小型杂食性近亲。该物种的个体具有高度的社会性和智力,已被观察到使用棍棒和岩石作为获取食物的工具,并积极相互传授新的觅食技巧。
[图片:一只体型魁梧的有蹄三角海豚,形状有点像笨重的长颈鹿或无尾蜥脚类恐龙,长颈末端是一个相对较小的头部。它的头上有一个巨大的球状骨冠,上面有一个彩色的眼点标记。]
由于几乎没有嗅觉,听觉仍然很难适应空气,大多数陆鲸几乎完全依赖视觉交流。
诸如驼鹿大小的喇叭鲸之流的雷豚(Adstrepotitan longicollis)是个例外,它们将自己的骨冠改造成复杂的鸭嘴龙状共振室,能够远距离向对方发出响亮的叫声。
[图片:一只带有条纹伪装标记的小型有蹄三角海豚,其背鳍形成“帆背”结构。]
像小鹿一样的海豚羚(Gracilitripodus lineatus)已经将背鳍改造成沿着背部更宽的“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