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能够获取初速之后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实践阶段,可以去开始定量或者更深刻地去定性分析一些东西
目前感觉最大的变化就是重新开始短拉的练习,虽然一开始入门就是短拉,一开始连续用普三0.65,0.7和0.75的2012-170,90弓门平头狐狸75的短拉打了得有三十多副皮筋,后来入了80弓门天蓬短拉打不了了,才开始按照“小弓门适合”中拉这个说法改练中拉(现在看算是短中拉),命中靶心的声音明显更强,遂放弃短拉,不断增大拉锯练习
之前一直以为短拉初速低,后来测了发现其实0.7-2012-140的其实11号泥丸78拉距左右能达到93!这个已经很不错了,遂尝试重练短拉,并且寻找进一步增加初速的方法
现在的短拉和之前也不一样,通过捏兜手法侧脸侧身指端定位等方式把拉距“偷”到了80,用了更大弓门的弓架,从这也能感受到事物螺旋上升发展的规律,是“短拉”,但不是曾经的短拉了,这两天试试看看能不能找回短拉的感受,然后再试试均速能不能拉到95以上。
不过确实现在感受到大拉力对整个从开弓到撒放这个过程的压力,这可能就是短拉打初速的代价吧,0.45大拉距打到一百零几的速度几乎没有这种压力
目前感觉最大的变化就是重新开始短拉的练习,虽然一开始入门就是短拉,一开始连续用普三0.65,0.7和0.75的2012-170,90弓门平头狐狸75的短拉打了得有三十多副皮筋,后来入了80弓门天蓬短拉打不了了,才开始按照“小弓门适合”中拉这个说法改练中拉(现在看算是短中拉),命中靶心的声音明显更强,遂放弃短拉,不断增大拉锯练习
之前一直以为短拉初速低,后来测了发现其实0.7-2012-140的其实11号泥丸78拉距左右能达到93!这个已经很不错了,遂尝试重练短拉,并且寻找进一步增加初速的方法
现在的短拉和之前也不一样,通过捏兜手法侧脸侧身指端定位等方式把拉距“偷”到了80,用了更大弓门的弓架,从这也能感受到事物螺旋上升发展的规律,是“短拉”,但不是曾经的短拉了,这两天试试看看能不能找回短拉的感受,然后再试试均速能不能拉到95以上。
不过确实现在感受到大拉力对整个从开弓到撒放这个过程的压力,这可能就是短拉打初速的代价吧,0.45大拉距打到一百零几的速度几乎没有这种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