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关注:242,903贴子:1,319,662

回复:淮阳子(4.1)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自我与他者之间的这种相异又相邻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无关系的关系”。也就是说,它是一种关系,因为相遇毕竟发生了;但它又是“无关系”,因为此相遇并未建立起一致或理解,他者依旧是绝对的他者。


IP属地:河南93楼2024-11-18 18:33
回复
    “对话者将自己呈现为一个绝对的存在”,我接受、感到了某种完全不同于我的东西。也就是说,只有在话语之中,我才会感受到他者的外在性和绝对性。他者的面孔是不能包容在自我的观念之中的,他者的面孔永远超过我对它形成的观念。


    IP属地:河南94楼2024-11-18 18:41
    回复


      IP属地:河南95楼2024-11-18 18:43
      回复
        在面对面的时候,他人的面孔要求我的“回应”,而回应就产生“责任”,责任就产生出“义务”。面孔召唤甚至命令我的仁慈和义务,要对他者的悲苦负责。与他者的面孔的关系一开始就是伦理的,要求的是“正义”。道德主体从生存者走出来,走出自身,走向他者,就是在关切自己的死亡之前,去关切他者的痛苦和死亡。


        IP属地:河南96楼2024-11-18 18:51
        回复
          在伦理学上,列维纳斯提出“责任先于自由”或“正义先于自由”的论断,他认为自我在本体论领域是自由的,但是在伦理学中是受限制的。自我在享有世界的时候,总是要求满足自身的需求,追逐个人的利益,而伦理学则反其道而行之,要求从自我主义当中走出,而走向对于他者的负责,也就是说要走向“正义”。


          IP属地:河南97楼2024-11-18 18:55
          回复
            如果孤独个体是真实的存在,那么,公众则是虚无混沌。在克尔凯郭尔看来,公众只是一个抽象的名词而已。只有当一个人成为自己时,才能自由地选择自己,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只有孤独的个体才是真实的存在。


            IP属地:河南98楼2024-11-18 19:31
            回复
              克尔凯郭尔认为,人生在世,可以有各种各样的选择,但是,大多数人对自己的生活不加选择,而是时代、社会告诉他们怎样生活就怎样生活,对自己的生命完全采取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所以,他强调当人选择时,要发自自己绝对的主观性,只有发自主体的自由选择,才是真正的选择。


              IP属地:河南99楼2024-11-18 19:32
              回复
                审美阶段即指直接迎合感官欲望需要的东西。因此,审美阶段也是指人的感性与世俗阶段。在这个阶段,没有什么普遍的道德标准与确定的宗教信仰,而只有享受一切的情感经验与感官愉快的欲望。判断什么东西好与不好,直接依据人对这个东西的情感或感觉。


                IP属地:河南100楼2024-11-18 19:33
                回复
                  审美境界的命题是:此时此刻就是一切。因此,在审美阶段,一个人采取的生活策略是追求及时行乐。凡能成为人的审美对象的事物,必然会随着时间的逝去而消失。所以,审美的阶段虽然好,但是必然会土崩瓦解。
                  在审美的境遇中,其心情是必须抓住这一刻,但却又抓不住。这样,自然而然会随着它的流逝产生一种失落感,相伴着一种痛苦与绝望。这种痛苦与绝望同审美时的快感如影随形地交织在一起,所以,审美阶段虽然好,但又有着自身难以摆脱的矛盾。
                  既然审美的境遇伴着难以摆脱的矛盾,那么,这就促使人去考虑人生在世是仍然沉迷于追求过眼烟云,而继续承受着这种矛盾的折磨呢?还是要追求一种永恒的意义呢?


                  IP属地:河南101楼2024-11-18 19:36
                  回复
                    在伦理阶段,人不仅自觉到自己的存在,而且为了使自己的生活具有前后一贯性,倾向于去寻认、践行伦理原则。伦理原则是一种普遍性的东西,它既适应于社会中的每一个人,也适用于每个人所生活的每一时刻。克尔凯郭尔认为,在伦理境遇中的人,有一种为生活的原则而牺牲某种东西的英雄气概。


                    IP属地:河南102楼2024-11-18 19:3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