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吧 关注:475,293贴子:6,110,347
  • 6回复贴,共1

人一旦停止索取情绪价值,赚钱就容易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早上去公司,我小组的一个员工找到我,说想辞职。
因为自己熬夜写的文章,出了几个常识性的问题,被公司领导在群里点名批评了。
“我熬夜写到这么晚,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至于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说我吗?”
“上次我写的文章,阅读量好几百万,领导怎么不好好表扬我。”
她越说越委屈,直接撂挑子走人了。
我没有挽留,等她经历得多了就会明白:永远不能在赚钱这件事上,索取情绪价值。
如果受了点委屈,挨了几句批评,多接了几项任务,就期望全世界都来安慰、理解自己。
这样的人,只会离钱越来越远。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11-14 22:36回复
    1
    作家李筱懿刚参加工作时,遇到过一位客户。
    这位客户非常难缠,但偏偏是条大鱼。
    只要能顺利签下合同,李筱懿当月工资至少能多发一半。
    因此,李筱懿使出浑身解数,力求把方案做到无可挑剔。
    可客户却好像看不见她的努力般,不管李筱懿怎么改,他们始终都不满意。
    一次电话沟通中,客户又开始挑方案中的毛病,一字一句都让她无比委屈。
    想到自己那么辛苦却得不到认同,李筱懿愈发崩溃。
    她忍不住在电话里大声对客户说:
    “你的要求特别没道理,你也特别变态,别以为甲方了不起,我不伺候了!”
    说完,她狠狠摔掉电话,觉得很过瘾。
    但话说出口,她也意识到自己把事儿搞砸了,趴在桌子上痛哭起来。
    当天,她对客户发火的事就传开了。
    领导把她叫到办公室,对她严厉呵斥,客户本人把这件事当成段子一样讲给同行听。
    李筱懿的职业生涯也一度陷入瓶颈,辛苦多日的业务也白白泡汤。
    放眼职场,从来不会存在“因为你委屈就同情你、不让你工作直接给你钱”的情况;也没有人会因为你心灵脆弱,就对你关照有加。
    作为一个成年人,你必须想明白:
    工作的第一目的,永远是赚钱,让生活更好一点,至于友谊、温暖、家的感觉,那只是锦上添花。
    一味宣泄自己的情绪,只会让别人觉得你无能。
    一味任由自己崩溃,最后只会徒留一地的残局。
    收拾好自己的情绪,把心思放到赚钱上,财富才会离你越来越近。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11-14 22:36
    回复
      2
      说起工作,说起赚钱,谁都有一肚子委屈。
      可若是因为委屈,就希冀得到别人的同情,才是真的愚不可及。
      《格局》一书中讲过一个故事。
      陈冰的老板,曾是某互联网大厂的技术专家,能力没话说,就是待人很严苛,嘴上也不饶人。
      一次,陈冰去请教问题,对方上来就骂:“这问题难吗,你以前是怎么毕业的!”
      面对这样的数落,陈冰心里虽委屈,却还是虚心低头,仔细听对方讲解。
      后来一次技术迭代会,老板给大家讲了几个技术难点。
      陈冰没听懂,又大着胆子去问,结果又挨了一顿批评。
      有人瞧见了,便替陈冰抱不平,说老板讲的本来就难,谁能听一次就懂,老板也不知道体谅体谅。
      但陈冰没有跟着附和,而是回到岗位上去消化那些难点。
      就这样,陈冰的技术能力突飞猛进,不到一年就晋升成了主管,工资也翻了几番。
      可以说,当一个人能够停止索取情绪价值,才是赚钱的开始。
      有句话说得好,赚钱还需要哄的人,活该一直穷着。
      杨天真在《奇葩说》里,也表达过类似的观点。她说,员工和老板是雇佣关系,不是恋爱关系。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11-14 22:37
      回复
        你期待领导能给你情绪价值,可领导想的,却是你还能不能再创造经济价值。
        那些一门心思搞钱的人,早就戒掉了玻璃心,把自己炼成了不锈钢体质。
        因为他们明白,太在意别人的评价,只会让自己被情绪影响判断力。
        把精力投入到工作中,把业务做到极致,毕竟在职场,能力才是硬道理。
        等到你做出了令人满足的结果,不仅领导会看见你,升职加薪也一样会轮到你。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11-14 22:38
        回复
          3
          听过一句话:“你赚的钱除了包括你实际做的工作,还包括了你需要受的委屈、不公平待遇。”
          所以说,在大部分情况下,“赚钱”和“情绪价值”这两个词是相悖的,很难同时存在。
          想要赚钱,就必须先放弃索取情绪价值。
          话剧演员张念曾在节目中谈过一段经历。
          他之前名气不足,在剧组拍戏时,所有人都不看好他。
          他就算台词说得再好,表演再细腻,导演也不会对他有任何称赞之语。
          反而还会把更多的镜头转给那些更知名,却演技一般的演员。
          部门小领导也时常忽视他,甚至连他的名字都记不住。
          这一系列不被重视的遭遇,让张念越想越郁闷。
          因此他每天在片场都提不起热情,对自己热爱的电影工作也产生了厌恶的心理。
          随之而来的是,他的风评越来越差,片约越来越少,收入越来越低。
          当距离失业就差临门一脚时,他才意识自己的心态失衡,给生活造成了多大的困境。
          从此以后,他不再奢求别人能共情自己,而是不断磨练演技,专注好自己的演艺事业。
          就这样过了几年,他名声也逐渐变大,片约越来越多,收入也跟着水涨船高。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11-14 22:38
          回复
            罗翔曾说:
            “我们永远不要在自己所看重的事情上,投入不切实际的期待,附加不着边际的价值。因为有限的人与事物,永远无法承载我们无限的期待。”
            在赚钱这件事上同样如此。
            切记:不要在谋生的地方找意义。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赚钱只是维持生活的手段。
            它不一定体面,不负责给你激情,更别说帮你实现理想,给予你成长的机会。
            既想要赚钱,还想要过度索取情绪价值,结果往往是钱没赚到,还让自己陷入内耗。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11-14 22:38
            回复
              网上曾有个热门问题:“一个人赚不到大钱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有人回答:“太过玻璃心,索要情绪价值成瘾。”
              你要知道:情绪价值也是虚的,你能赚到多少钱才是实打实的。
              想要赚钱,你就要多谈个人价值,少谈个人情绪。
              从现在开始,放下玻璃心,把自己培养成自愈者模式,你就会发现,赚钱简单多了。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11-14 22:3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