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学吧 关注:66贴子:2,886
  • 14回复贴,共1

诗用训诂_致_{推理类}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11-19 16:42回复
    〔训诂〕致
    .
    致zhì(緻){推理类}
    .
    致的本义为抽象的必然之至。
    致为单义辞∶–致
    引证∶
    .
    □致,送詣也。从夊从至。[注解]詣,候至也。送詣者,送而必至其処也。
    (摘于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
    〔解〕
    「致,送詣也」。古文的送既有褒义如赠送、送别,也有贬义如断送,还有平义如送达。故送詣为抽象的必然的至,可示作∶a→o。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11-19 16:43
    收起回复
      「从夊从至」。致的小篆字形,像人慢悠悠似舞步而必至。夊suī,行迟也。小篆字形像人因舞步而行迟。仍为抽象的必然之至。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11-20 17:03
      收起回复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摘于《大学》)
        .
        致的本义为抽象的必然之至。既然是抽象的至,必然要代诸多实物,且把众实物分类记于表格,于是知的至高之境,自然可得矣。此之谓致知格物。
        例∶
        欲知治贫?且把民贫之众因分然填写于表格,则为官者自知如何扶贫治国了。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11-21 11:31
        收起回复
          □德产之致也精微,观天子之物无可以称其德者。
          (摘于《礼记.礼器》)
          .
          有的古书释此句之致为密,并于宋时造緻字,实是误读古经。
          正读∶以德而产,产品必然至于精微,然而观天子之物却无可以称为德品。
          [注] 精微,水谷精微;德者,升也;五谷可升量,水谷亦可升量。故德为精微之术。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11-23 16:12
          收起回复
            【辞源】
            .
            □致天之罚。
            (摘于《尚书.汤誓》)
            .
            〔解〕
            《尚书》多篇用“致天之罚”。天之罚,当然为必至的无阻众罚。故致的辞源为抽象的必然之至。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11-25 14:51
            收起回复
              【例句】
              .
              1、致食客三千人。
              (摘于《史记》)
              .
              〔解〕
              致的本义为抽象的必然之至,就如a→o。且把a→o代入例句,则a为聘请,→o为必至。即∶聘请食客三千人已至。
              .
              2、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
              (摘于《论语》)
              .
              〔解〕
              致的本义为抽象的必然之至,就如a→o。且把a→o代入例句,则a为君令,→o为必至。即∶君有令,身必至。
              “竭其力……致其身”为互文修辞,意谓不论事父母或事君,都要动身出力,不可懒动身懒出力;而非谓对于父母只出力,对于国君连身都不要了。君,有明君与昏君。对于昏君,岂可舍身取义!对于明君,又何须舍身弃义?
              .
              3、得李广必生致之。
              (摘于《史记》)
              .
              〔解〕
              “得李广”,围住了李广,必得之。“生致之”,不可译为生擒李广。致的本义为抽象的必然之至。擒也好,毒也好,劝也好,诱也好,困也好,不论以何法子,且让李广必然至于我匈奴王庭。若把a→o代入本句,则a仍为a,谓抽象的一切法子。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4-11-27 11:06
              收起回复
                □齐山
                (宋.陈续)
                .
                携壶上翠微,
                雅致何今昔。
                谁知一笑间,
                俯仰成陈迹。
                .
                〔析〕
                携酒上翠微之山,似有京歌如缕至于我耳。甚于,为何往古及今的京歌似都必然至于我耳?咦,为我醉矣,仍念着两汉三王五帝往昔的京歌。国族盛衰,沧海桑田,慷慨陈词,于此高瞻广漠,皆一笑东流。惟我于此妙峰险道的前俯后仰,就都成了往事如烟的旧迹。庄子齐物,我齐山。庄子齐物于一,我则齐众山于一壶酒矣。
                雅致∶雅,读如《诗经》风雅颂的雅;风为民歌,雅为京歌,颂为祭歌;致,抽象的必然之至。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4-11-28 16:02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