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文化吧 关注:2,973贴子:119,962
  • 7回复贴,共1

石问之:《红楼梦》第五十二回“冬闺集艳图”赏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古代小说网
作为文学艺术的经典,《红楼梦》一书可谓是常读常新。如果我们痴迷于追求故事的轰轰烈烈、情节的曲折离奇,那么《红楼梦》也许并不太吸引人。相反,当我们对人生有了一定的感悟后,我们再细细品味《红楼梦》,我们方能感悟《红楼梦》一书的细腻与伟大。


IP属地:北京1楼2024-11-25 14:19回复
    最近本人在阅读《红楼梦》第五十二回的时候,突然对其中的一处情节,即“冬闺集艳图”,有了不同以往的新体悟,进而对《红楼梦》的思想艺术也获得了一些新的认知。现将其分享出来,与读者朋友们交流交流。
    先看一段原文:
    (宝玉)说着,便起身出房,往惜春房中去看画。刚到院门外边,忽见宝琴的小丫鬟名小螺者从那边过去,宝玉忙赶上问:“那去?”小螺笑道:“我们二位姑娘都在林姑娘房里呢,我如今也往那里去。”
    宝玉听了,转步也便同他往潇湘馆来。不但宝钗姊妹在此,且连邢岫烟也在那里,四人围坐在熏笼上叙家常。紫鹃倒坐在暖阁里,临窗作针黹。一见他来,都笑说:“又来了一个!可没了你的坐处了。”宝玉笑道:“好一幅‘冬闺集艳图’!可惜我迟来了一步。横竖这屋子比各屋子暖,这椅子坐着并不冷。”
    说着,便坐在黛玉常坐的搭着灰鼠椅搭的一张椅上。因见暖阁之中有一玉石条盆,里面攒三聚五栽着一盆单瓣水仙,点着宣石,便极口赞:“好花!这屋子越发暖,这花香的越清香。昨日未见。”
    黛玉因说道:“这是你家的大总管赖大婶子送薛二姑娘的,两盆腊梅,两盆水仙。他送了我一盆水仙,送了蕉丫头一盆腊梅,我原不要的,又恐辜负了他的心。你若要,我转送你如何?”(红研所校本《红楼梦》,2022年第四版,第709-710页。)


    IP属地:北京2楼2024-11-25 14:20
    回复
      这段文字写的是宝玉安顿好晴雯之后,本想去惜春处看画,却因为在门口看见了宝琴的丫鬟小螺,得知她要去黛玉处,并说宝琴、宝钗姊妹俩都在黛玉处,便也同小螺一起来到潇湘馆中。
      此时的潇湘馆中,除了宝钗、宝琴姊妹两外,邢岫烟恰好也在。“四人围坐在熏笼上叙家常。紫鹃倒坐在暖阁里,临窗作针黹。”宝玉将这一场景称之为“冬闺集艳图”。
      接下来,透过宝玉的眼睛,发现黛玉处多了一盆水仙花。“因见暖阁之中有一玉石条盆,里面攒三聚五栽着一盆单瓣水仙,点着宣石,便极口赞:‘好花!这屋子越发暖,这花香的越清香。昨日未见。’黛玉因说道:‘这是你家的大总管赖大婶子送薛二姑娘的,两盆腊梅,两盆水仙。他送了我一盆水仙,送了蕉丫头一盆腊梅。我原不要的,又恐辜负了他的心。你若要,我转送你如何?’”
      其中,宝玉的“昨日未见”一句,显示宝玉大概是天天都要来黛玉处探望,所谓不写之写也,此固然是妙笔,但更妙的是黛玉接下去的回答。黛玉的话内涵极其丰富,很值得品味。


      IP属地:北京3楼2024-11-25 14:20
      回复
        其一,赖大家的送了薛宝琴四盆花,其中两盆腊梅,两盆水仙。薛宝琴如果要把花转赠给姊妹们,该如何送呢?
        这是大有讲究的。如果把四盆花都送给他人,这不合适,这对送花人赖大家的显得不够尊重;也不适合把同一品类的两盆花都送给他人,这容易给送礼人一种印象,即自己不喜欢这一品类。
        所以,当薛宝琴接到赖大家的四盆花的时候,如果有心将其转赠他人,最合适的就是将其中每一个品种转赠一盆给别人,即一盆水仙,一盆腊梅。
        送花这事看似只是轻描淡写一笔,其实正是中国送礼文化的集中表现。书中虽然没有明说这是宝钗出的主意,但根据我们对宝钗人物形象的了解,这里极有可能是宝钗背后替宝琴出的主意。
        此处只字未提宝钗如何出主意,但只要她与宝琴同时出现在黛玉处,就足以说明问题,这是一种叙事的留白艺术,即作者不写那么满,以便为读者参与文本解读提供空间。


        IP属地:北京4楼2024-11-25 14:21
        回复
          其二、黛玉能当着宝琴、宝钗的面说把水仙花转赠给宝玉,反过来又说明此时的黛玉跟宝钗的关系已经非常亲密了。所以这是大观园中一个非常温暖的画面。《红楼梦》第四十八回到第五十二回,是曹雪芹美学的集中展现,是大观园中的高光时刻。
          其三,此幅“冬闺集艳图”中,是三组人物凑到一起的:林黛玉,这是主人;邢岫烟,客人;薛宝钗、薛宝琴,客人。其中,邢岫烟应是单纯地来看望黛玉,而薛宝钗、薛宝琴姊妹两来黛玉处,应是为送花而来,这就非常自然地回答了为何是她们四人在一起了,从而避免了过于生硬的设定痕迹。
          我们知道,在写人物聚会的时候,如果是两个人聚会,这往往不需要特别的理由交待,但人数一多,通常就需要理由;人数越多,理由就得越充分。
          此外,邢岫烟的在场,使得宝钗、宝琴姊妹可以近距离认识她,也为日后其被薛姨妈选中作为侄媳妇作伏笔。这是一种非常巧妙的叙事结构艺术,就是不需要作者仔细交待,只要把相关的情节往那里一摆,情节自己就会说话。
          大场面中的人物安排,是叙事文学的一门大学问。作为对比,后四十回的作者显然不擅长此道,所以一写就露馅。比如第八十一回的“四美钓游鱼”,写得就非常失败,因为自始至终我们都不知道探春、邢岫烟、李纹、李绮四个人是如何凑在一起的。它只僵硬死板地体现了作者的设定意志,而毫无自然合理性可言。


          IP属地:北京5楼2024-11-25 14:22
          回复
            我们读书时,于此等地方多多留心,对于提高我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字创作能力,都大有裨益。
            此处文字固佳,但接下去的一段文字上下文之间衔接不畅,疑似有脱文,先来看看:
            宝玉道:“我屋里却有两盆,只是不及这个。琴妹妹送你的,如何又转送人,这个断使不得。”黛玉道:“我一日药吊子不离火,我竟是药培着呢,那里还搁的住花香来熏?越发弱了。况且这屋子里一股药香,反把这花香搅坏了。不如你抬了去,这花也倒清净了,没杂味来搅他。”
            宝玉笑道:“我屋里今儿也有病人煎药呢,你怎么知道的?”黛玉笑道:“这话奇了。我原是无心的话,谁知你屋里的事?你不早来听说古记,这会子来了,自惊自怪的。”(红研所校本《红楼梦》,2022年第四版, 710页。)


            IP属地:北京6楼2024-11-25 14:22
            回复
              其中,黛玉说的“我一日药吊子不离火,我竟是药培着呢,那里还搁的住花香来熏?越发弱了。况且这屋子里一股药香,反把这花香搅坏了。不如你抬了去,这花也倒清净了,没杂味来搅他”与下文宝玉说的“我屋里今儿也有病人煎药呢,你怎么知道的”以及黛玉答的“我原是无心的话,谁知你屋里的事”等内容之间,跳跃性太大,无法有效衔接。疑似在黛玉说的“不如你抬了去,这花也倒清净了,没杂味来搅他”之后有脱文。
              我们尝试着在“不如你抬了去,这花也倒清净了,没杂味来搅他”之后增补一句“你那里不会也有药味罢”这样的话后,大家再来整体读一读这段文字,看看效果是不是不同。一起试试看:
              黛玉道:“我一日药吊子不离火,我竟是药培着呢,那里还搁的住花香来熏?越发弱了。况且这屋子里一股药香,反把这花香搅坏了。不如你抬了去,这花也倒清净了,没杂味来搅他。你那里不会也有药味罢?”宝玉笑道:“我屋里今儿也有病人煎药呢,你怎么知道的?”黛玉笑道:“这话奇了。我原是无心的话,谁知你屋里的事?你不早来听说古记,这会子来了,自惊自怪的。”


              IP属地:北京7楼2024-11-25 14:23
              回复
                增补“你那里不会也有药味罢”一句后,不仅上下文的文意能更好地贯通起来,且透过这句猜测式的问话,反映出黛玉潜意识里对少了袭人的怡红院的某种不放心,故而更能显示后文中黛玉特意问袭人什么时候回来的深意。一起看看这段文字:
                宝玉因让诸姊妹先行,自己落后。黛玉便又叫住他问道:“袭人到底多早晚回来?”宝玉道:“自然等送了殡才来呢。”黛玉还有话说,又不曾出口,出了一回神,便说道:“你去罢。”宝玉也觉心里有许多话,只是口里不知要说什么,想了一想,也笑道:“明日再说罢。”一面下了阶矶,低头正欲迈步,复又忙回身问道:“如今的夜越发长了,你一夜咳嗽几遍?醒几次?”黛玉道:“昨儿夜里好了,只嗽了两遍,却只睡了四更一个更次,就再不能睡了。”(红研所校本《红楼梦》,712-713页。)
                宝玉关心着黛玉,黛玉关心着宝玉。一对恋人对彼此无法言语的关心,尽在此段文字中,读之令人泪目不已!


                IP属地:北京9楼2024-11-25 14:2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