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端章,指的是九、十两辑。这里出现了看似与那个世界的习惯知识(常识)截然对立的知识,譬如常识告诉他们毛哲尔是善、卜朗宁是恶;这个「新知识」却要说卜朗宁是善,毛哲尔是恶。出现了隐藏在「晦涩」面具下实际庸俗透顶的面孔。出现了拥有「奇迹(能明知未来确是有限者如人能想像的最大奇迹)」的「权威」式人物为了其外一目的而公然胡说。
这确是除唯一一个极不同的劝导外一切劝导的样貌。
这个极不同的劝导是如何存在的?简洁来说,是因劝导这事本身的普遍构造而能存在。一切劝导,须提出一种见解,这些见解无论如何对立,皆本依一个判断动作而来,就算宣称自身是鬼神降示或「科学」结论,亦必须做出「应」依从这一些的判断,这个「应该」与被判断物内容「是」如何不相关联,譬如宣称须顺从某某科学规律,若背逆必遭毁灭等等,实际上主宰判断的是「生存(以「否则必遭毁灭」体现出来)」而非那规律的内容。套句昔人的话来说,即是「是」不能推导出「应该」。
上例的「生存」是众多价值源头之一。「价值源头」若是名符其实,则必是不可被解释、不可被比较的。比较以同质为前提,若这些被称为「源头」的东西尚能抽取出一个同质物来,那么这「源头」的称呼便名不符实,真正应称「源头」的是那抽出物。故说名符其实的「源头」不可比较,至于「不可被解释」说的是名符其实的「源头」不可再用另一「源头」来解释其之所以具有价值。譬如吃饭具有价值,须以「(为了)生存」来解释,而「生存」具有价值自身不能再被其他词语来解释,否则这「源头」之称便名不符实。因这原因说在这例中吃饭不是源头,而生存是源头。
那么,如何是「超越一切劝导的劝导」?「应依自身,而不应依对他人的模仿或习惯,来判断」便是一个超越的劝导。因为一切劝导的「应」的若欲具有语义,则必由这个行为者的独立判断而来;若根本不存在任一个独特且独立的判断,则「应」这个词语无法被产生。所以这样一句话,等于是将自身揭示出来,好比A=A这样的恒真式,于逻辑上不产生新东西,却能予人以洞见。
这确是除唯一一个极不同的劝导外一切劝导的样貌。
这个极不同的劝导是如何存在的?简洁来说,是因劝导这事本身的普遍构造而能存在。一切劝导,须提出一种见解,这些见解无论如何对立,皆本依一个判断动作而来,就算宣称自身是鬼神降示或「科学」结论,亦必须做出「应」依从这一些的判断,这个「应该」与被判断物内容「是」如何不相关联,譬如宣称须顺从某某科学规律,若背逆必遭毁灭等等,实际上主宰判断的是「生存(以「否则必遭毁灭」体现出来)」而非那规律的内容。套句昔人的话来说,即是「是」不能推导出「应该」。
上例的「生存」是众多价值源头之一。「价值源头」若是名符其实,则必是不可被解释、不可被比较的。比较以同质为前提,若这些被称为「源头」的东西尚能抽取出一个同质物来,那么这「源头」的称呼便名不符实,真正应称「源头」的是那抽出物。故说名符其实的「源头」不可比较,至于「不可被解释」说的是名符其实的「源头」不可再用另一「源头」来解释其之所以具有价值。譬如吃饭具有价值,须以「(为了)生存」来解释,而「生存」具有价值自身不能再被其他词语来解释,否则这「源头」之称便名不符实。因这原因说在这例中吃饭不是源头,而生存是源头。
那么,如何是「超越一切劝导的劝导」?「应依自身,而不应依对他人的模仿或习惯,来判断」便是一个超越的劝导。因为一切劝导的「应」的若欲具有语义,则必由这个行为者的独立判断而来;若根本不存在任一个独特且独立的判断,则「应」这个词语无法被产生。所以这样一句话,等于是将自身揭示出来,好比A=A这样的恒真式,于逻辑上不产生新东西,却能予人以洞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