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0申请人:@Gigm3Zgki 申请感言:本人承诺担任吧主之内,维持吧内制序。 不以公谋私,履行贴吧准则,对于影响贴吧气氛的加以制止。带动贴吧气氛,保持发帖数量,让本吧越来越好
-
0
-
4好多人说三十之前人找病,四十之后病找人。这句话细想一下挺对的,由于身体抵抗力下降,导致正不胜邪,从而生病。
-
6先复制粘贴编辑选择填写症状,然后发全舌苔照,要拍出舌根。 1、身体寒热情况(正常、潮热、脚凉怕冷): 2、身体出汗情况(正常、易出汗、夜间盗汗、不易出汗): 3、全身不适感(正常;或者头、五官、四肢、胸腹等部位的疼痛、麻、胀、痒、咳嗽、气喘、异物感、嗳气反酸): 4、饮食情况(正常、食欲不振、消谷善饥): 5、口渴(正常、喜冷饮、喜热饮、口水多、多饮): 6、小便(尿频、尿黄热痛、尿清、尿少、尿多): 7、大便(大
-
0阴虚阳虚可有外感内伤所致,这种虚如得到及时补充,恢复很快。关键问题是用药精准辩证无误,劳累外伤会加重这类虚症。达到一定程度会出现质变,当出现质变,恢复就很慢了,而且牵一发而动全身,出现多脏同病。多脏同虚时已属重症,用药就会有顾及,会出现补正助邪,祛邪伤正的顾虑。久病必虚,虚中有实,难治之症。需要多次加减试药来找到平衡点,需要医患沟通信任为基础,天下无不治之症和天下都是庸医之认识,笑而视之,话不投机
-
0凡伤寒之病,多从风寒得之。始表中风寒,入里则不消矣。未有温覆当而不消散者。不在证治,拟欲攻之,犹当先解表,乃可下之。若表未解,而内不消,必非大满,犹有寒热,则不可下。若表已解,而内不消,大满大实,腹坚,中有燥屎,自可除下之。虽四五日,数下之,不能为祸也。若不宜下,而便攻之,则内虚热入,协热遂利,烦躁诸变,不可胜数,轻者困笃,重者必死矣。阳盛阴虚,汗之则死,下之则愈;阳虚阴盛,汗之则愈,下之则死。如
-
0阴虚秘不必多讲,很多人觉得便秘就是有火,其实便秘真正实热的情况并不多,而虚证很多。在虚证里面,阳虚的也是不少的,千万不要一提便秘,就是泻火,逞一时之快,结果阳虚更重,日后症状加剧。 这种阳虚的便秘,表现为大便干或不干,排出困难,面色晄白,腹中冷痛,四肢不温,或腰膝酸冷,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迟。 这种阳虚的便秘,其实根据症状,急症可以服用附子理中丸,病程较久的,可以服用金匮肾气丸,这是治本的方法。
-
61、寒热情况(正常、发热、怕冷等): 2、出汗情况(正常、容易出汗、夜间盗汗、大汗淋漓、不出汗等): 3、周身不适感(正常;或者头、五官、四肢、胸腹等部位的疼痛、酸胀、混沌、咳嗽、气喘、异物感等感觉): 4、饮食情况(正常、食欲不佳、消谷善饥等):5、口渴(正常、渴喜冷饮、渴喜热饮、口中留涎很少口渴等): 6、二便(二便正常、泄泻、便秘、少尿、尿频、小便刺痛等): 7、妇科(经带正常、闭经、月经先期、月经后期、崩
-
0
-
0牛膝功擅苦泄下降,能引血下行,以降上炎之火。对上部血热妄行之证,可配白茅根、小蓟、山梔等以凉血止血;对阴虚火旺引起的齿痛、口疮,常配地黄、生石膏、知母等以滋阴降火,如玉女煎。 对阴虚阳亢、肝风内动所致的头痛眩晕,常配代赭石、生牡蛎、生龙骨、白芍等以潜阳摄阴,镇肝息风,如镇肝熄风汤。 此外,本品又可用于难产,常与当归、川芎、龟板等配伍,亦是取其引血下行之功。
-
0
-
0民间有“十个先生九当归”的说法,可见当归应用有多广泛,越是这种到处都用的药物越难找出它作用的主线。古人也认为它“证治不能概定,唯在引用合宜”。因此对它的论述也多是“其味甘而重,故专能补血,其气轻而辛,故又能行血,补中有动,行中有补,诚血中之气药,亦血中之圣药也”之类的套话,通过这些话我们看不出当归和川芎等药有什么区别。也就是说都没有抓住当归的本质。后来在读《本经疏证》的时候发现邹润安先生用一句话概
-
0逍遥丸柴胡当归白芍疏肝不力,补血不力。脱苔于当归芍药散,却功效大减,后者祛水活血力强前者属于阉割版。中药方剂既想治这病又想治那个病就是一个误区,到后来什么病都治不了。可以当做养生药服用,局限于肝不怎么郁,脾也不怎么湿。能治的病很局限,既想补还想泻,完全是张烂方子。用药有是病用是药,总想着药的优点是掩耳盗铃的做法。
-
01、阳明经证之口渴阳明经证表里俱热,脉洪大,大汗出,热盛伤津,故口渴,用白虎汤辛寒清热,解其表里之热,热清渴自除。或阳明病表里俱热未解,进而里热炽盛,伤津耗气,虽大量饮水,仍不解其烦渴,用白虎加人参汤辛寒清热,益气生津,以解其大烦渴(124条,137条,81条,120条)。 2、蓄水证之口渴表邪未解,太阳之邪随经入腑。邪水结成蓄水证,膀胱气化不利,津液无以输布,故小便不利,渴欲饮水,用五苓散通阳化气行水兼解表,使蓄水
-
1引火归源法是治疗上热下寒的基本法则,上热下寒可以发生于许多疾病,合理使用此法可以获得良效 引火归源法是治疗上热下寒症的基本法则,上热下寒可以发生于许多疾病,患者常以某一主诉来就诊,常见的如眩晕,目涩,咽痛,舌尖痛,心悸,怔忡,喘证,失眠,腹泻等。详细问诊就可以发现其上热下寒症状同具,往往服了各种清热解毒药不仅效果不佳,反而更严重,病情常常有其发展规律,在上表现为目干,咽干不欲饮,舌尖疼痛,头晕,心
-
0鼓肿者,气郁则鼓,水郁则肿。以指接皮肉,随指陷下,皮肉不起,为水肿;外似水肿,随按随起,为气鼓。皆因胆热阻碍中气,以致胃经不降使然。因水化气则不肿,气化水则不鼓。气水变化,全赖中气活泼,旋转升降,膈膜腠理,舒利清通。胆木横逆,阳热郁塞,中气枯滞,膈膜干涩,腠理团结,然后气不化水,部而成鼓,水不化气,郁而成肿。此病夹杂,甚难为治。而胃经不降,实又为膈膜腠理干闭之原。因胃降则津生,津生则气机活泼,而后
-
0胃经不降主病诀 胃经不降呕吐哕,嗳痞胀眩惊不寐; 血衄痰热与渴烦,浊带遗利鼓肿辈; 实则发狂或食停,其他皆是虚之类; 胃是诸经降之门,肺胆不降胃受累。 呕者,有声无物,常觉由胁下冲上,甚则呕出绿色苦味之水。此病虽现于胃,实由于胆经不降,逆而上冲,故胃经不能下行而作呕也。(清降胆热,温补中气,兼降胃气,并升三焦经气。)绿色苦味之水,即是胆汁。 吐者,有物无声,吐后少有继续再吐者,不似呕之连接不已,非呕不快,日
-
0肾为先天之本,阴阳水火之宅;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脾胃之腐熟水谷,化生气血津液,须赖肾阳的温煦、生化,与肾阴的濡润、滋养作用; 肾中所藏的精气,亦有赖水谷精微的不断补充与化育。在生理上,肾与脾胃有着先天与后天的关系。两者相互资助,相互促进,以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在发生病变时,亦常相互影响,互为因果。 脾为湿土,喜燥恶湿;胃为燥土,喜润恶燥。单从肾与胃的关系看,主要表现在水液代谢与阴液的滋生濡
-
0黄某,女性,50岁,家庭妇女。胃痛反夏发作5年余,曾2次解黑便,经胃镜检查诊断为:胃溃疡、十二指肠球炎。 近日来,胃脘疼痛发作,痛时喜按,口不渴,不呕,畏寒,面色萎黄,身体消瘦,精神疲倦,不思饮食,大便软,无黑便,心悸,睡眠不好,舌淡苔白,脉右缓弱,左弦细。 辨证属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肝气偏旺证,治以补土抑木。黄芪建中汤加味:黄芪、党参各30克,炒白芍24克,桂枝6克,当归10克,大枣10枚,炙甘草9克,饴糖60克(烊化)
-
0陆某,男,46岁。2010年12月16日初诊。主诉:胃脘饱胀3年。病史:食欲正常,但进食不多即感饱胀。无嗳气、泛酸、胃痛等症。曾自服西洋参两年多无效。 近年来失眠,难入眠,早醒。大便一日两次,第二次溏薄。早上刷牙时有恶心感。舌苔薄腻,有齿印。脉沉细。处方:制半夏50g,川连5g,干姜5g,炙草6g,党参15g,红枣6枚,黄芩9g,7剂。 2010年12月23日二诊:饱胀感、失眠均好转。早上刷牙恶心感本来每天有,现一周只有两次。大便、舌脉如前。处
-
0遇到一个患者,40岁,舌头伸出来,中间有一道深深的裂纹。舌质很红,舌体两侧薄黄。看脉象,偏弦。这个人不是因为裂纹舌来求治。相对于裂纹舌,他的最大问题在于胃不好。 患者最近这三个月,经常觉得胃疼,偶尔加剧,同时伴随便秘,好几天排便一次,小便也少。由于胃昼夜不适,患者晚上睡觉不踏实,所以白天就特别疲惫。到医院检查,诊断为浅表萎缩性胃炎。服西药不见效,于是求治。 仔细询问后得知,大概一年多以前患者胃早就不好
-
2
-
1
-
0
-
0
-
0亲爱的各位吧友:欢迎来到脏腑辩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