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认控制成本不力 谷底反弹终列殿堂
导演与演员均为看过完整版的《阿飞》,首映既罢,众人默不作声,有影评人表示不懂评价,陈善之说:“大家先入为主,误以为是占士甸的《阿飞正传》,一定有格斗、跑车,突然跟想象不同,自然有点震惊。”有惊无喜,恶言开始排山倒海,票房相应插水式下滑,上画不足两星期,连元旦也捱不过,十二月廿七日便以九百多万匆匆落画,传闻令老板邓光荣惨蚀一千七百万。
事后王家卫坦认,控制成本出现问题,“实际花了两千万,其余七百万是下集的服装、道具;钱花得七七八八,下集成本只有一千万。”对观众的强烈反应,“是意外多余失望,我想是受《旺角卡门》的影响,观众祈求在《阿飞》看到跟《旺角》差不多的东西,结果未能得到满足,造成一种抗拒。”他分析,《阿飞》与别不同,或令人一时难以接受。“一直以来,中国人讲故事,非常注重起承转合、情节分明,拍《阿飞正传》,我故意换了说故事的方式,着重人与人的感情交流。”
你未必欣赏王家卫的电影,但不得不佩服他的先见之明,早在九一年,他已说了以下的一段“预言”:“港产片必须开源,突破东南亚的传统市场,向欧美市场拓展;另一股世界性潮流也在兴起,大戏院渐少,迷你戏院渐多,观众品味分类愈细,需求的片种更需多元化。”果然,走前一步的《阿飞》在柏林、纽约评价很高,皇后餐厅成为日本人的“旅游热点”,香港影痴逐渐识货,仔细推敲角色、情节、道具、对白,掀起一阵“阿飞研究学”,从谷底强劲反弹,一跃而进港产片经典殿堂。
“因为你,我会记得嗰一分钟。”
再过几多个二十年,我们依然会记得旭仔,真正属于香港的阿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