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安吧 关注:811,456贴子:24,771,825
  • 1回复贴,共1

新华社,请立即停止强暴汤臣倍健!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今天新华社可以用莫须有的质量问题来摧毁汤臣倍健,谁能保证明天它不会再用不实的报道来摧毁其他国内上市公司?
2012年3月28日国内某家知名网站以“审批合格的螺旋藻为何‘铅超标’?”为题报道了“绿A”、“汤臣倍健”等公司螺旋藻产品严重“铅超标”的新闻,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3月30日凌晨,国家食品**监督管理局公布了之前对上述新闻中所涉及公司螺旋藻铅含量抽检的结果:绿A、汤臣倍健等知名品牌螺旋藻铅含量符合国家标准,不存在铅超标问题;少数其他公司存在铅含量超标问题。国家食品**监管局随后在中央电视台发布公告,并宣布对问题企业将采取相应的措施。至此,螺旋藻铅含量超标事件似应已有结论。
但 是,螺旋藻铅超标事件并未就此了结,一些媒体展开了轰炸似的报道,先是质疑国家螺旋藻铅含量标准,后又搬出保健品行业认证潜规则,再后是宣称涉事企业曾经 进公关,似有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之势。虽然这些报道看似继续围绕“螺旋藻铅含量超标”展开,但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它们的重点实际上瞄准着中国境内一家保健品 知名企业——汤臣倍健,因为这些报道都直接或者间接提及汤臣倍健,甚至有一家媒体宣称即将联合消费者对汤臣倍健发起集体诉讼。虽然在此期间也有媒体强调, 应通过“螺旋藻风波”反思媒体的责任底线,试图更加客观公正地报道“螺旋藻铅超标”事件,但这种声音很快就湮灭在对汤臣倍健的口诛笔伐之中。
虽 然螺旋藻铅超标的报道似有愈演愈烈之势,但是大多数读者和消费者却感到越来越迷茫,中国螺旋藻等保健品行业究竟怎麽了?媒体要传递给我们怎样的信息?作为 一个局外人,作者认为,不能仅仅根据谁的声音大谁就有理来对螺旋藻铅超标事件进行推论,必须向有关媒体彻底弄清楚几个问题,给读者和广大消费者一个更加真 实的事实真相。
问题之一:国家标准是不是应该作为判断螺旋藻铅超标的重要依据?
一些媒体得出绿A、汤臣倍健等公司螺旋藻铅超标的依据是每公斤产品中超含量不得超过0.5毫克。在国家食品**监管局公布以国家标准——每公斤螺旋藻产品中铅含量不超过2毫克进行检验得出绿A、汤臣倍健等公司产品不超标后,这些媒体只是一味地质疑这些标准过于宽松,而不是反思自己是否弄错了标准,毕竟记者不是专业人士,完全有可能弄错标准。为了说明中国螺旋藻铅含量标准太过宽松,这些记者引用了美国的标准,即每公斤螺旋藻产品铅含量不得超过0.2毫克,从而给读者一种强烈的感受,中国标准实在是低,以0.5作为标准进行判断是必须的。但是,螺旋藻铅含量的标准并不只有美国是最权威的,同样作为最发达的地区——欧盟,其标准却是每公斤螺旋藻产品铅含量不得超过3毫克。既然记者质疑以比美国低10倍的标准是看低中国人的生命价值,那么,是不是更有理由认为,欧盟比中国人更看低自己公民的人身价值?
实 际上,各国和地区之所以制定不同的标准,肯定是根据其实际情况而来的,不能妄言孰优孰劣。例如,美国的标准最为严格,是否与美**健品行业最发达、美国人 比较偏好螺旋藻等保健食品,平时食用量比较大,这样制定较为严格的标准有助于控制消费者食用螺旋藻等保健品而吸收的铅等有害物质的总量?我想,只要记者抱 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全面地、公正地报道各国标准,而不是在国家标准是否太低上纠缠不休,则螺旋藻铅超标事件完全不至于引起市场不必要的恐慌。新闻最为最要 的是真实性、客观性,不是哗众取宠以吸引人的眼球。
问题之二:媒体大战中如何保护弱势群体的正当利益?
普通人会有一种观点,既然绿A、 汤臣倍健等企业产品符合国家规定,这些企业就应该拿起法律武器勇敢地面对这些媒体,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如果不是这样,就说明企业产品本身真有问题。实际 上,一些媒体针对汤臣倍健根据国家有关部门抽检结果发表的声明,就是用这种逻辑在进行推论,说公司的辩解是无力的。这可能又会对消费者造成较为明显的误 


IP属地:天津1楼2012-04-09 10:16回复
    导。因为,相对于媒体,普通企业是弱势群体是不争的事实。中国目前社会的潜规则是,普通企业最好不要招惹媒体,不要与媒体发生正面冲突,否者将会麻烦不 断。
    正是因为媒体相对于普通企业具有优势地位,媒体就不能滥用这种优势。实际上,在媒体关于螺旋藻铅超标的系列报道中,我们随处可以一些媒体记者滥用这种优势。例如,先是质疑公司产品原材料的来源,后又说公司产品成本非常低,获得的是暴利,甚至征 集“含铅门”的受损消费者抱团索赔。实际上,保健品行业在中国是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企业能够获得较高的利润并不能归结为非正当的暴利,很可能是企业在经 营方面有着较为独特的优势。这与目前中国普遍存在的一些垄断企业凭借垄断地位获得高额利润有着本质的区别。至于个别媒体要维护消费者的权益,对汤臣倍健公 司提起诉讼,就更是缺乏起码的法律意识,简直就是蛮横无理。因为,提起法律诉讼,意味着公司有违法行为在先,而国家管理部门的公告早已说明,公司产品符合 国家标准,那么,何来的违法损害行为?难道国家法律也是你一家普通的媒体就能够制定的?
    当然,保护弱者并不是不要媒体的舆论监督,在中国食品安全备受关注的情况下,媒体正当的揭露和批评都是应当的,也是能够得到普通民众支持的。但是,一定要坚持惩恶扬善的态度,而不是不分青红皂白乱批一通。
    问题之三:媒体如何保证自身的公正立场?
    媒体在报道新闻事件尤其是经济新闻事件真相时,必须公正不偏,因为大的经济新闻事件往往涉及多方的经济利益,处理不好就有可能成为某些利益集团的工具。但是,在对螺旋藻铅超标事件的系列报道中,我们常常感到这种公正性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例如,为了说明报道的权威性,媒体记者宣称一些内幕消息由中**健协会相关负责人透露。但是,该协会随后发表声明称:对螺旋藻铅超标问题从未有媒体采访过我会,我会相关负责人也没有问题发表过任何意见。这不得不令人怀疑媒体报道的真实性,因为试想想,报道中完全可查的人物都可以子虚乌有,那么报道中的那些没有姓名的业内人士的采访的真实性是不是要大打折扣呢?
    又如,不顾事实真相,误导消费者。一些媒体将汤臣倍健螺旋藻铅含量超标的事件类比2011年双汇发展的瘦肉精事件。其实,两者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一是螺旋藻的销售只占汤臣倍健产品销售的非常小的一个部分,而双汇瘦肉精事件几乎影响双汇发展的全部产品。二是双汇发展产品中确有瘦肉精存在,而汤臣倍健螺旋藻铅超标却是一个伪命题。
    再如,一些媒体明明知道国家正在对一些企业生产的螺旋藻产品中的铅等有害金属进行抽检,以得到更加准确的数据,就急急忙忙抛出“是十三家企业产品全部铅含量超标”的新闻,从法律的角度来说也是欠妥当的。这就像没有掌握罪犯犯罪的确凿证据之前,就认定犯罪嫌疑人为罪犯。
    这些媒体在报道时缺乏客观公正性,只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专业精神缺乏,通俗说就是专业水平较差;另一个就是,自身有着某种利益作祟。
    问题之四:媒体大战背后有无利益之争?
    虽然这些媒体在报道螺旋藻铅含量超标事件时都信誓旦旦,是为广大消费者的健康着想,但是,利用媒体打垮竞争对手的事件在中外并不鲜见。这次以螺旋藻铅含量超标为核心的报道是否也有利益集团的较量呢?回答这个问题,只要分析清楚谁能够在这些报道中受益,就大致能够看出端倪。
    在 以螺旋藻铅含量超标的系列报道中,中国普通消费者看到的是一个极其混乱且没有希望的市场,他们对中**健品行业的信心无疑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毋庸置疑,中 **健品市场现在的确存在很多不能够令人满意的地方,但这是一个行业发展必须经历的阵痛,不能因此而否定整个行业的发展。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揭露那些作假 的不管消费者生命健康的企业,从而为好的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只有在这种良好的环境下,中**健品行业才能获得长足的进步。应该知道,一个行业的发展 壮大需要多年的长期积累,非常不易,但毁灭一个行业只需要短短的时间。 中 国已经进入老年化社会,从世界各国发展的普遍规律来看,中**健品行业即将迎来一个快速的发展,保健品行业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发达国家一些保健品行业巨头 早就盯上了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扶持本国优秀的企业,而是自乱阵脚,自己内耗,不吝就是拱手将这个巨大的市场让与他人。实际上,这种教 训在国内并不是没有出现过。希望我们不要在保健品行业发展上,再次犯下同样愚蠢的错误。


    IP属地:天津2楼2012-04-09 10:1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