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宋吧 关注:367,877贴子:28,677,527
  • 1回复贴,共1

【转载】始自衣冠,达于博远——再论汉服运动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祭溪山前辈。


1楼2014-09-19 18:13回复
    * 重整“衣冠”,再兴“华夏”
    历史之中,衣冠之重生,从来不是一个轻松的课题。
    因为衣冠往往是更宏大的复兴的先行者,衣冠的沉沦,揭示的是华夏的不再,欲重建华夏,必先重整衣冠;而没有华夏整体的再造,衣冠也没有独立复兴的可能——而这,正是[url]http://汉服运动[/url]风生水起、如火如荼而又步履维艰的原因。
    我们要复兴的,仅仅是一件漂亮衣服么?不是,我们穿起这件衣服,是为了以此为起点,再造整个华夏。这正是千千万万[url]http://汉服复兴者[/url]投身此一事业的初衷。
    “礼仪之大,章服之美”,是为“华夏”。让我们耳熟能详的这句话,是我们时隔360年之后重建真正的“华夏”概念的精彩启蒙。然而这只是一句最华丽的概括,却不是广博厚重的“华夏”的全部。
    华夏,是华夏-汉民族独立创造的一个完整、系统、深厚、博大的文明体系,是人类文明中独立的一极。华夏是我们的根脉所在,300多年来中国的枯萎,正是因为根脉的断裂。
    “华夏”究竟是什么?
    ——是华夏生活方式:[url]http://华夏衣冠[/url](综合承载[url]http://华夏文明[/url]的汉服)、华夏食饮(礼俗合宜、卫生优雅的华夏饮食文化)、华夏建筑人居(清雅大度、[url]http://气韵生动[/url]的[url]http://汉族建筑[/url]艺术)、华夏礼仪(礼仪之邦的礼仪[url]http://生活与生命[/url]礼俗)、华夏岁时节日([url]http://农耕民族[/url]重天节农时、祈福保健、和谐天人、团圆温馨的优美的节庆生活);
    ——是华夏艺术与审美:汉语文学、华夏乐舞、华夏美术、华夏戏剧、琴道、棋道、花道、弓道、武学......
    ——是华夏生产经济与科技技艺:[url]http://农耕文明[/url]传统、民族科技文化、华夏医药......
    ——是华夏制度文明:政治制度与社会治理思想,军事,华夏教育思想......
    ——是华夏思想与精神:儒、释、道,诸子百家,华夏道德(超越一家的学术倡导为全民族几千年传承的民族气质、风骨与美德),华夏史观(对于华夏自身,对于中国历史的看法)
    ......
    始自衣冠,达于博远。我们要复兴的,正是厚重如斯。
    · [url]http://华夏复兴[/url],衣冠为何先行?
    “寻找传统文化真精神”,这是对当下中国文化忧患思潮一个极好的概括。很多人在寻找,而我们这个群体找到的答案,先是一袭尘封已久的衣冠,拭去血迹和尘埃以后,衣冠上显出的字迹叫做“华夏”。
    寻找传统文化的真精神,是在各方面同时寻找,而服饰的困惑和痛感在其中最重,“汉人服饰”的找寻与“传统文化”的寻找,两条线索在360年前的历史中交汇,我们终于寻回了“汉族之服”——汉服。汉服揭示了一个秘密,一个“真正的华夏”的秘密,汉服—汉族之服—真正的[url]http://华夏衣冠[/url],引领我们进入了陌生而又熟悉,浩瀚瑰丽的汉文明-[url]http://华夏文明[/url]的画卷。
    这是一片雾霭重重、尘封已久的精神故园,天地玄纁,清新的泥土中埋藏着我们民族的魂魄。
    触摸衣冠,始知华夏,[url]http://华夏复兴[/url],衣冠已然先行。
    垂衣裳而天下治,衣冠整而礼仪齐。[url]http://华夏衣冠[/url]历来引领着整个[url]http://华夏文明[/url]的起落沉浮,[url]http://华夏复兴[/url],衣冠必然先行。
    * 华夏即汉,汉即华夏
    华夏即汉,汉即华夏,这是中华文明的事实,只需要心平气和地面对。
    汉与华夏,本就是一只玄鸟啼出的两种天籁,同一山岳的不同峰面。汉,是瑰丽的银河,我们是银汉的民族,缔造[url]http://华夏文明[/url]的伟大族群。不同的语境下,汉与华夏唯一的区别,只在于强调的侧重不同——族群,叫做汉,他的文明,叫做华夏。
    复兴汉民族,正是复兴华夏,而复兴[url]http://华夏文明[/url],正是复兴汉文明。
    现时的“中国”是一副身躯,而古老的“华夏”就是它真正的精神和灵魂。这个灵魂,正是由华夏-汉民族历尽艰辛而创造,在历史的腥风血雨中不屈不挠地维护的——护衣冠而九死,虽三百年而不悔!作为华夏真正的缔造者,没有人比汉民族更懂得,真正的“华夏”究竟是什么,“中国”究竟是什么。
    中国之中,华夏之于少数族群兄弟的关系,先民早给出了简洁清晰的答案:“入华夏,则华夏之”。尊重,吸纳,包容,和谐共进。
    只把自己当成1/56,并非包容与博大,而是庸俗猥琐的史观,是“理智”幻觉下的无知,对中华文明的不负责任。因为中国的前途,只有从[url]http://华夏文明[/url]的溯源和创新中寻找答案,而非寄托于少数民族文化和西方文明。


    2楼2014-09-19 18: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