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郑吧 关注:132贴子:3,028
  • 8回复贴,共1

南明的七个背影——面向大海的郑成功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出海
南明这是南明永历十五年(1661)四月三十,星期六的早晨,地点是今天的台湾海峡靠近台南海岸大约一百海里的海面上。[清]施琅《从征实录》


IP属地:法国1楼2015-08-01 11:53回复
    太阳还没有升起,一条黑影跃出水面,它是一条鱼,如同台湾海峡中其他的鱼一样,是天地间一个卑微的生命,它处于食物链的最低端,卑微到一条大鱼的饥饿或者渔民的网都能要了它的命,但是它有那么不同,它是那么喜欢跃出水面,去享受日光下的景象,曾经,它一跃而起,看到过,赤嵌街商铺里的荷兰商人在海边,正在一件件仔细检视他们刚刚从高山族猎人那里收购来的鹿皮,看到过荷兰的船只靠岸,看到过已经在台湾住了十九年的荷兰土地测量师菲力普;梅则“正在赤嵌的普罗岷西亚测量海岸线的长度。


    IP属地:法国2楼2015-08-01 11:54
    回复
      然而今天的一跃,却让他看到了以前从没有看到的场面,如果它能像人一样思考,他一定会震惊得颤抖。海面上出现的是庞大的船队,长长的队伍一眼看不到头。在前面一艘战船的船头,张着一张巨大的丝制太阳伞,伞下,一位身穿白色战袍的将军,正手持望远镜,向雅利布方向看来。将军端坐在船头,清冽的海风掀动着他的战袍, 潮湿中夹杂着腥味。海面上一艘艘的战舰,清晰的印在视网膜上。不断涌来的海水,猛烈地拍打着船舷,那声响持续地撞击着每个船上人的鼓膜。人们用来自各地的语言交谈着,有来自中国北方的官话,有南方的闽南话,还有个别夹杂的日语,船上的人来自各处,甚至还有来自遥远的荷兰和西班牙人。所有人都在等待着一场大战和未知的命运。


      IP属地:法国3楼2015-08-01 11:54
      回复
        这次看似杂牌军的军队在当时并不奇怪,因为其中很多船只以前就是属于不同的势力,甚至此时,说不定那个船舱里还放着海盗的旗帜。而这群人的首领就是那个白袍将军,就是后来台湾人口中的“国姓爷”——郑成功,郑成功原名森,福建南安人。明隆武帝曾赐姓朱,名成功,21岁的那年(1644),清军入关,明朝灭亡。随之而来的是父亲降清,生母受辱自杀的变故。郑成功遭受空前未有的打击,跑到孔庙,烧毁儒服,以孤臣孽子自况,下定决心弃文从武,反清复明。


        IP属地:法国4楼2015-08-01 11:54
        回复
          但在那样的历史定位与定格中,郑成功似乎成了卡片般的人,刻板而单薄。实际上,史家关于郑成功的讨论似乎从未停止,争议也从不间断。他一生曲折离奇的故事,仿佛出自莎士比亚或大仲马的笔下。他的面目,不像一般的历史人物年代越久远就越模糊,反而因为近年新出现的文献而益加清晰。他的性格、卓绝的武艺和高超的骑术、甚至他的口音,逐渐从尘封已久的档案中浮现。同时,在全球化带来的新视野中,我们更可以从全新的角度来认识郑成功——他,其实是大航海时代的英雄,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国际人物。因为你遍数近代以前中国的民族英雄,会发现谁也没有郑成功这样复杂的“海外关系”。了解这些必须从他的父亲和家族史说起:


          IP属地:法国5楼2015-08-01 11:55
          回复
            国姓爷掏出烟袋,慢慢的吸着,这时有人来报,先锋的船只已将看到了台湾岛,将军重新拿起了望远镜,台湾岛的轮廓渐渐清晰起来。
               那个时候,对于中国大陆的大明帝国的人来说,台湾岛的形象模糊而神秘。在明朝人的印象里,这个孤悬海外的巨岛笼罩在有毒的瘴气之中。曾经去过这个海岛的人回来描述,除了断齿文身的野人之外,就是巨大凶猛的野兽,和望不到边的亚热带原始丛莽。基于这种认识,明朝政府从来没有把这个巨岛纳入到关注的视线以内,而是听任“红毛夷”——他们一直这样称呼荷兰人——占领。大明王朝那些短视的文官们几乎一致认为,这个荒岛没有任何价值。但是对于今日的大明王朝来说,它却是无比的重要。


            IP属地:法国8楼2015-08-01 11:55
            回复
              做出与荷兰人开战的决定并不容易。南明永历十二年(1658),郑成功在与满洲人的作战中遭到惨败。在大陆上,他控制的地域因而迅速缩小,唯金门、厦门等几个沿海城市尚在手中。这几座单薄的孤城显然无法支撑起郑成功规模宏大的反清构想。永历十五年(1661年)正月,李定国联明抗清战败,大陆各省基本被清军占领。郑成功感到形势紧迫,他将目光落到了台湾岛上,只有收复台湾,连接金门、厦门,然后进则可战而复中原,退则可守而无内顾之忧。


              IP属地:法国9楼2015-08-01 11:55
              回复
                田园万顷,沃野千里,饷税数十万。造船制器,吾民鳞集,所优为者。近为红夷占据,城中夷伙不上千人,攻之可唾手得者。我欲平克台湾,以为根本之地,安顿将领家眷,然后东征西讨,无内顾之忧,并可生聚教训也。([清]杨英《先王实录》)
                正在此时,一个名叫何廷斌(一称何斌)的人,从台湾来厦门求见郑成功,控诉了荷兰殖民者的种种暴行,希望郑成功把台湾同胞从荷兰压迫下解救出来。他还把荷兰殖民者的情况透露给郑成功,并把台湾水道及要塞设防情况绘成地图,表示愿为向导。“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这无疑给了郑成功,更大的信心。


                IP属地:法国11楼2015-08-01 11:56
                回复
                  因此,郑成功知道,他将要面对的敌人,远非手持弓箭的满洲人可比。所以,在确知台湾岛上的荷兰人只有一千余的情况下,他还是调集了两万多名军人,跨海远征。在出兵两个月前,风和日丽的一天(南明永历十五年(1661)三月初一),郑成功曾在厦门祭江,祷告上苍:
                  本藩矢志恢复,切念中兴,恐孤岛之难居,故冒波涛,欲辟不服之区,暂寄军旅,养晦待时,非为贪恋海外,苟延安乐。自当竭诚祷告皇天,并达列祖,假我潮水,行我舟师。
                  “矢志恢复,切念中兴”的誓言还在郑成功的心头萦绕,陆地的轮廓越来越清晰起来,所有人的神经绷得更加的紧了,郑成功,站起身来,远望大海天空远处的交界线,不禁感叹道:天地真大,人真小。


                  IP属地:法国15楼2015-08-01 11:5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