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兄宜弟吧 关注:11,042贴子:10,193

回复:蒂群解孙子兵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本篇完】】】】】】】】】】】】】】】】】】】】】】】


IP属地:江苏89楼2016-08-19 21:10
回复
    势篇
    【解题:综合本篇内容来看,这里的“势”是说:能够乘敌不备,出其不意,利用有利时机,发起突然迅猛的攻击,这种冲击力会是常规时的很多倍。所以本篇主要讲的内容便是“奇正”之术。说到这里,大家应该知道这篇内容的重要性了吧。对,奇正之术。战争打得就是谁的奇正玩得高。】


    IP属地:江苏90楼2016-08-19 21:18
    回复
       孙子曰: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

      分数:队伍编制完整,职能明确,分工科学。所以全句的意思就理解为,只要做到这些,就可以统领大部队和统领小部队没有区别。这里要说的就是,古代打仗用兵那可不是简单的多多益善,人越多越好,了解一点历史的人可都知道,“多多益善”那是韩信说的,也就韩信有这种口气。对军事有点常识的都知道,部队的专业化程度和执行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参谋体系。众易聚而难用,统率百万之众想打胜仗这可要靠能力,靠将略的。有人说冷兵器作战就是拼人头,人越多就越容易取胜。其实战争可不是想象得那么简单,冷兵器战争对脑力的要求一点也不比今天的战争要低。比如刘秀战昆阳,符坚败淝水,曹操败赤壁,袁绍败官渡,几十万之众败给几万人,这可不是那几十万人一个个的被杀光的,统率得不好,前部败了,后面的部队不仅不能即使赴援,还会直接溃散,这种首尾不能相及往往是部队太庞大的弊端。所以孙子曰:“用兵之术譬如率然。”率然是一种毒蛇,用兵之道就像猛蛇一样,击其头,尾至;击其尾,头至;击其中,头尾俱至。】


      IP属地:江苏93楼2016-08-19 21:54
      回复
        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

        指挥大部队作战如同指挥小部队一样,就在于“形名”。曹操曰:“旌旗曰形,金鼓为名。”也就是号令。】


        IP属地:江苏107楼2016-08-21 00:24
        回复
          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
          【三军之众能够使之必应敌而不败的原因就在于奇正的运用。所谓“奇正”,狭义来讲就是,正面对敌为正,奇袭、伏击为奇;常规为正,权变为奇。
          奇正之术真的有说的这么神乎其神吗?是的。兵力不足的时候,分老弱之卒于丛林山野虚置旗帜,敌惑而不前,我乘势攻占要地,是奇正。攻略敌国,两城互为犄角,我攻其坚城、大城,城破,小城之众望风披靡不战自溃,是奇正。两军相持,我佯攻其必救之地,而调动敌人或放弃坚守与我交战,或离开有利地形我乘机占领,或分其兵势与我相持,是奇正。方法很多,我列举这几个其余的,你自己去想。】


          IP属地:江苏108楼2016-08-21 00:40
          回复
            兵之所加,如以碫投卵者,虚实是也。

            碫,音断,石头。本句意思:以实击虚,如同以石击卵。分数定,形名同,用奇正之术分散敌人,或者将敌人晃开,换言之,我用虚来吸引和分散敌人的实,实分开了打散了,也就成了虚。然后我用实来击敌人的虚。这里需要解释的就是,孙子的理念从来就不是为战而战,为歼灭敌人而战,前面有言“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卒善而养之”,所以,我们战争和斗争,都是有目的的,理性的。而不是因为看谁不爽就要弄死谁。所以,既然是有目的的,那么敌人阻碍我们的目的,我们调动敌人,分散敌人,虚弱因敌人的防守而给我造成的阻力,换句话说,我只把我的战略或者战术目标放在首位。敌人被分散开的力量,在本次战役中就已经不再有效。通俗讲就是让人有劲使不出,这就是会打仗的人,会拿捏别人的人。前面讲过邓艾灭蜀,姜维全师都在途中而且并没太大的损耗,但是蜀国灭亡了,蜀汉的那些武人也只有拔剑砍石的份儿了,不得不接受。
            所以,敌人就我的虚,那不是以碫投卵,是正中我的下怀。而我击敌人的虚,却如摧枯拉朽。此“虚”非彼“虚”也。区别就在于,一切都只是我的计划之中,我只围绕着自己的目标来设计敌人,而不是被敌人牵着鼻子。料敌如神,就在于此。】


            IP属地:江苏109楼2016-08-21 01:04
            回复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

              此句是说随机应变,无穷无尽,有如江海奔腾不息。
              正,是斗争的本体;奇,是制胜的法门。奇正之术强调奇的同时,从不忽略正的主体作用。无正就无奇,奇是相对于正,如果过分的追求奇而忽略了正,就是舍本而逐末,花拳绣腿。而只有一成不变的正,缺乏随机应变的奇,又有教条主义、机械主义的倾向,也是不可取的。人们往往把握不住这其中的分寸,所谓“文胜质则史,质胜文则野”亦有此中道理。任何的奇,它不仅是以正为本体而发,更是以正为目的而发。奇者,非为奇而奇,是为胜而奇也。正所谓“兵贵胜,不贵久”,又有“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两句综合起来便是,用兵之法,以取胜为本,追求的只是最容易致胜的办法而已而非漂亮的奇谋诈术,一切只是围绕着胜的目的而根据实际情况来应对。所以,胜可以是“无智名,无勇功”,而不必是众人喝彩、技惊四座。
              斗争,唯一的审美观就是胜。胜的前提是实力,手段是权谋。】


              IP属地:江苏110楼2016-08-24 23:44
              回复
                终而复始,四时是也。死而复生,日月是也。

                死而复生是说月亮的“死霸”、“生霸”。“死霸”,为每月十五之后开始的月缺。“生霸”是每月月初的初见之月。古人认为月亮每个月生一次,死一次。而文中谓“日月”则是古人语法上的连类习惯,例如:孟子曰:稷禹当乎世,三过其门而不入。三过家门不入的故事都知道是大禹治水的故事,而这里面根本就没稷什么事。此文“日月”之谓与此相同。而且古人形容四时,“终而复始”是常用之语,而没有用“死而复生”来形容的。且后面的《虚实》中也有“日有短长,月有死生”。所以,传世各版本中写的“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更生,四时是也。”应该纠正成上面的形式。本贴采用此种说法。详见上海辞书出版社的《孙子兵法大辞典》。


                IP属地:江苏111楼2016-08-24 23:59
                回复
                  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

                  声色味都不过五中基本的单元。而组合的时候由于度量的不同、排列的不同,就能形成无穷无尽的可能。而战势也不过就奇正两种单元,但是组合起来却十分微妙,比如:先正而后还正,就有可能形成奇的效果;先正后奇,就有可能成为不出敌之所料的正;奇而后正,就有可能出敌不意。一切皆因势利导,玩得就是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的思维游戏。所以说,“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


                  IP属地:江苏112楼2016-08-25 00:15
                  回复
                    奇正环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哉!
                    【奇中生正,正中生奇,环环相扣,循环无端,一旦敌人就犯,我方形成胜势,则如子弹出膛一般给予致命一击。】


                    IP属地:江苏113楼2016-08-25 00:21
                    收起回复
                      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
                      【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
                      赵本学注:此言出奇之妙法,水至柔,石至重,以物之至柔而漂物之至重,由其湍急直冲而得疾速之势,故也。 此说甚嘉,可采。
                      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
                      此句是说猛鸟捕捉小鸟,毁骨折翼,是因为与捕捉对象距离适度。比喻说的意思就是出其不意发动迅猛攻击时要距敌远近得当。也就是有节才能有势,水至柔,冲起来一样可以漂石。】


                      IP属地:江苏114楼2016-09-03 15:54
                      收起回复
                        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彍弩,节如发机。

                        险,高峻。居高临下。短,空间距离小。其势险,就是保持居高临下之势。其节短,就是近战,连起来就是居高临下于百步之内对敌突然猛烈进攻。这种情况下,我军在物理上,心理上都处在优势,可以提高数倍战斗力。所以善用兵者,要知道“险疾,短近”的原则。这就跟高中物理学过的动能定律的实验差不多,一样的高度下,斜坡越长,到最后的速度越慢,动能越小。斜坡越短,冲起来的速度就越大,动能越大。所以强调“险、短”就是这个原理。
                        要像弩发矢之突然、猛烈造成的那种超越平素很多倍的战斗力的势。
                        所谓强弩之末不能穿鲁缟,所以势有了,也要注意距离的短。此外,距离过远,即使冲得再猛,敌人有了防备,你最后也扑了个空。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不仅是空间上,物理上。我觉得心里上也是一个原理。】


                        IP属地:江苏115楼2016-09-03 16:16
                        收起回复
                          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也;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也。

                          训练有素的部队,即使两军交接的乱战之时,看起来纷纷纭纭。而实际也是并没有乱的。如手足受大脑支配一样,手足运动的再眼花缭乱,是因为大脑支配它去做的,这个人就是训练有素的运动健将。而由于大脑支配跟不上,导致的手足运动错乱,则是半身不遂的前兆。 前者是职业军人服从纪律的根本素质所至,后者是乌合之众临危慌乱失措之举。混混沌沌,是上下前后一体,不漏缝隙为敌所乘,击前则后应,击后则前应,击中前后具应,浑圆一体。】


                          IP属地:江苏116楼2016-09-03 16:27
                          收起回复
                            制胜之形,,的制字是什么意思?


                            来自手机贴吧117楼2016-09-09 23:36
                            收起回复
                              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治乱,数也;勇怯,势也;强弱,形也。
                              【对于这句话的解释,一直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治乱、勇怯、强弱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也是《孙子兵法》常见的辩证法。另一种说法是以曹操为主的,认为是在说:要伪装成乱,必须自身治;要伪装成怯,本身必须勇;要伪装成弱,本身必须强。这种说法从语法上是站不住的,曹操虽然是杰出的军事家,然而也不能把原著的意思擅自改变,况且曹操一生用兵虽长于战术,而战略方面却存在短板。所以曹公不能理解孙武的辩证法也是自然的。而众所周知,孙武对老子思想有很深的研究,所以无论从语法上,还是从作者思想一贯性而言,第一种说法是很明显的正解。
                              治乱间的转化在于数,数者,治众如治寡之分数也。部队编制严整,权责分明,指挥协调,就是治,反之就是乱。由治变乱,就要从对方的分数之法而下手。
                              勇怯的转化在于形势,羸兵得势则可勇,猛卒失势则亦怯。勇怯固然有天生的气质,然而外部形势的影响更大,因为人是不断对外界做出反应并以此判断的。人有生路则易怯,处死地则必勇,居高临下则勇,无险可恃则怯,凡此类者,无外乎人心对形势的敏感。
                              强弱的转化也在于胜形,决积水于千刃之溪,势不可挡即胜形也。故曰: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以我之不可胜,而待敌可胜,以正合战,出奇制胜,都是强弱转化的办法。
                              治国、用兵甚至生活中的为人处世都是这样,治乱、勇怯、强弱根本而言都是相对的,只要敌不如我治,则是敌乱;敌不如我勇,则是敌怯;敌不如我强,则是敌弱。我敌则无我,亦无上面的对比,而敌我双方的所有如上形容都不是绝对的,只要知道此道理,顺势而为,抓住决定上述的关键因素来做文章,也就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形象的说,用拳头是解不开死扣的,用利刃也斩不断水流。爬上树去捉鱼,刻船舷以求剑,都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荒谬之举。】


                              IP属地:江苏118楼2016-09-09 23:4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