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术语解释
波动引擎
具体原理请参考《宇宙战舰大和号》
对比旧式的重力子引擎,波动引擎输出功率更大,续航力更长,而且不会留下航迹,隐蔽性更强。
波动炮
具体原理请参考《宇宙战舰大和号》
与2199版设定有少许差异,本作中的波动炮更加接近旧版设定,本质为卡拉比—丘流形而非霍金辐射
和宇宙舰大和的原版波动炮相比,本作中的波动炮由于输出功率更为强大,可以通过展开一部分额外维度的方法在路径上制造超空间,将卡拉比—丘流形瞬间投送到目标,这使得其拥有近乎于无限的射程和几乎不存在的反应时间,次元曲率变化系统亦难以防御。
“合众国”要塞的波动炮可自由调节输出功率,由于船体材料有进化功能,最大功率不明,但考虑到设计之是为了要塞决战,一次性击毁“乌里扬诺夫斯克”的可能性并不低。
波动能炸弹/导弹
和波动炮设计原理类似,但采取实弹的攻击模式,因此有射程和攻击速度的限制。
高速再生材料
纳米材料的衍生型号,与需要核心控制的纳米材料不同,此种材料无需核心控制,受到攻击时可快速自我复制并填补裂口。
由于不需要核心控制,此种材料并没有敌我识别功能,但在另一种程度上,无需担心类似伊400型的攻击
对比纳米材料,自主再生材料最大的优势是制造成本低廉。
自主进化再生智能材料
在纳米材料基础上发展出的新材料
其构成单位为体积和中子相当的智能粒子。此种粒子拥有自我复制及进化的能力。
拥有远高于纳米材料的智能,因而有可能反过来侵入并吞噬纳米材料构成的海雾核心
当这种粒子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时,这些粒子之间会构成类似于思维网络的存在。利用这个性质,北美海雾提出了“无核心结构”,即全舰不再有独立的海雾核心,也没有心智模型,计算任务由整个舰体承担。
远程护盾投送技术
将母舰的护盾远程投射在舰载机上,防御强度视母舰的引擎输出功率而定
这种技术使得舰载机拥有不畏惧防空火力的防御。
在该技术研发的初期,由于重力子引擎输出功率不足,实际投送到舰载机上的防御少得可怜,甚至无法应对较大口径的光束机枪,伴随着波动引擎的实用化,舰载机的防御得到了长足的提高,同时,波动能导弹和炸弹的列装,使得中小型舰艇的防御形同虚设,即使是战列舰和航母这种大型舰艇,也难以应对舰载机的饱和攻击。
伴随着要塞级战舰的出现,该技术被转用于战略轰战机的防御。
北美海雾和苏联海雾曾尝试将该技术应用到导弹上,但由于目标数量过多且难以追踪,故最终放弃了这种尝试。
要塞舰
海域强袭压制舰的发展型号,体型是前者的数十倍乃至上百倍。输出功率,火力,防护与一般舰船相比有着绝对优势。
此种战舰一般充当舰队指挥,火力支援以及提供空中支援。
由于远程护盾技术的发展,海军航空兵的重要性日渐显现,由于舰载战斗机对大型舰队集群构成严重威胁,远程导弹被拦截的概率较高,因此,发展大型轰炸机成为新方向,与之配套的战略要塞也随即出现。
由于舰体巨大,要塞舰不具备展开变形的能力,也没有和其他军舰一样的荧光符文,在色彩绚丽的海雾舰队中是最单调死板的舰船,其观赏性甚至比量产型巡洋舰更差。
“合众国”号在要塞舰中属于划时代的存在,其自身的火力射程长于搭载的战略轰炸机的攻击半径。虽然有华而不实的嫌疑,但却无疑符合超远程作战的需求。也许,将来会出现更多的“合众国”而非“乌里扬诺夫斯克”。
波动引擎
具体原理请参考《宇宙战舰大和号》
对比旧式的重力子引擎,波动引擎输出功率更大,续航力更长,而且不会留下航迹,隐蔽性更强。
波动炮
具体原理请参考《宇宙战舰大和号》
与2199版设定有少许差异,本作中的波动炮更加接近旧版设定,本质为卡拉比—丘流形而非霍金辐射
和宇宙舰大和的原版波动炮相比,本作中的波动炮由于输出功率更为强大,可以通过展开一部分额外维度的方法在路径上制造超空间,将卡拉比—丘流形瞬间投送到目标,这使得其拥有近乎于无限的射程和几乎不存在的反应时间,次元曲率变化系统亦难以防御。
“合众国”要塞的波动炮可自由调节输出功率,由于船体材料有进化功能,最大功率不明,但考虑到设计之是为了要塞决战,一次性击毁“乌里扬诺夫斯克”的可能性并不低。
波动能炸弹/导弹
和波动炮设计原理类似,但采取实弹的攻击模式,因此有射程和攻击速度的限制。
高速再生材料
纳米材料的衍生型号,与需要核心控制的纳米材料不同,此种材料无需核心控制,受到攻击时可快速自我复制并填补裂口。
由于不需要核心控制,此种材料并没有敌我识别功能,但在另一种程度上,无需担心类似伊400型的攻击
对比纳米材料,自主再生材料最大的优势是制造成本低廉。
自主进化再生智能材料
在纳米材料基础上发展出的新材料
其构成单位为体积和中子相当的智能粒子。此种粒子拥有自我复制及进化的能力。
拥有远高于纳米材料的智能,因而有可能反过来侵入并吞噬纳米材料构成的海雾核心
当这种粒子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时,这些粒子之间会构成类似于思维网络的存在。利用这个性质,北美海雾提出了“无核心结构”,即全舰不再有独立的海雾核心,也没有心智模型,计算任务由整个舰体承担。
远程护盾投送技术
将母舰的护盾远程投射在舰载机上,防御强度视母舰的引擎输出功率而定
这种技术使得舰载机拥有不畏惧防空火力的防御。
在该技术研发的初期,由于重力子引擎输出功率不足,实际投送到舰载机上的防御少得可怜,甚至无法应对较大口径的光束机枪,伴随着波动引擎的实用化,舰载机的防御得到了长足的提高,同时,波动能导弹和炸弹的列装,使得中小型舰艇的防御形同虚设,即使是战列舰和航母这种大型舰艇,也难以应对舰载机的饱和攻击。
伴随着要塞级战舰的出现,该技术被转用于战略轰战机的防御。
北美海雾和苏联海雾曾尝试将该技术应用到导弹上,但由于目标数量过多且难以追踪,故最终放弃了这种尝试。
要塞舰
海域强袭压制舰的发展型号,体型是前者的数十倍乃至上百倍。输出功率,火力,防护与一般舰船相比有着绝对优势。
此种战舰一般充当舰队指挥,火力支援以及提供空中支援。
由于远程护盾技术的发展,海军航空兵的重要性日渐显现,由于舰载战斗机对大型舰队集群构成严重威胁,远程导弹被拦截的概率较高,因此,发展大型轰炸机成为新方向,与之配套的战略要塞也随即出现。
由于舰体巨大,要塞舰不具备展开变形的能力,也没有和其他军舰一样的荧光符文,在色彩绚丽的海雾舰队中是最单调死板的舰船,其观赏性甚至比量产型巡洋舰更差。
“合众国”号在要塞舰中属于划时代的存在,其自身的火力射程长于搭载的战略轰炸机的攻击半径。虽然有华而不实的嫌疑,但却无疑符合超远程作战的需求。也许,将来会出现更多的“合众国”而非“乌里扬诺夫斯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