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手道吧 关注:39,150贴子:416,724

介绍空手道型 “击碎第一” 即 “普及型第二” 的几个版本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曾经介绍了“普及型第一”,趁放假期间也介绍 ”普及型第二“,即刚柔流的 ”击碎第一“。
”普及型“系列是冲绳空手道家们1940年合作编程出来的”统一型“,普及型第一由长嶺将真所创,基本动作改编于平安型第二 (第一个动作转身左侧下段受的那个型)。”普及型第二“ 由 宫城长顺先生所创,在刚柔流里又称”击碎第一“。
”击碎第一“ 基本上存在两个版本:战前 宫城长顺先生初创的型(1938年之前),以及1940年之后宫城先生最后定形版本。现今流传于刚柔流各组织,以及松林流,小林流的普及型第二,都在这两个版本的型里。两个版本的型大致区别如下:
起势:战前的版本双手在两侧握拳。最后定形版本,两掌交叉从前方直接启动。显然到1940年”统一型“的阶段,宫城先生已经做出如此改动,所以:松林流 和 小林流 的”普及型第二“ 与冲绳刚柔流顺道馆,IOGKF,JKF刚柔会 的 ”击碎第一“ 起势是一样的。据东恩纳盛男说:宫城长顺先生经过多年考虑,纠结徘徊在两种起势之间,最后决定用后者,因为他认为人被攻击的时候往往是没有事先准备的机会,因此应当从放松的姿势启动更适当。冲绳刚柔流-明武馆 采用了战前的版本,因为明武馆一代馆长八木明德学空手道的时代击碎第一未改版。山口刚玄 (IKGA 刚柔会)战后向八木明德学了型,所以他版本的击碎第一基本上是跟明武馆版本的。
第一个动作:握拳的上段受。刚柔流里其他型里没有这个动作(宽量先生的唐手里上段受原来是开掌的引受),但宫城先生将这个首里手常见的动作纳入。
第二个动作:上段突。最初的版本是中段突,后来流祖将它改为上段突。据一些人说因为与美国开战,美国人比日本人高,为了适应时代,1940年的统一型里将它改成上段突。我个人认为从技术上这么改整个型比较均匀:上中下段受都存在,上中段突,顺突逆突,双手突都做了一次。上段追突是首里手里相当常见的动作,所以,作为”统一型“,纳入首里手里常见的一个受和一个追突,不但合适,更符合长顺先生的性格。
第十三,第二十个动作:逆突。小林流里逆突时后腿滑上半部。在刚柔流型里这个动作不体现出来,但是在实际的基本动作里,这样的滑步,滑步逆突,是经常出现的。
第二十二,二十三个动作:双手(诸手)突。最后这两个动作,存在了两个版本:旧版本的,向后两边45度的方向退,以及最后流祖定形的 直线退。明武馆按照旧版本,45度退,IKGA (山口刚玄)跟随明武馆的路线,也是45度退。而顺道馆,IOGKF,JKF刚柔会 都是直线退的。小林流,松林流按1940年之后的”新“版本,也是直线退的。为何改成直线有诸多的说法,但实际上,击碎第一改直线退的同时宫城长顺先生创了击碎第二在那个型里保留了45度退的动作。击碎第一要求基础更稳,击碎第二里宫城先生加入了利用重心控制失衡快速滑步的动作。但是在 刚柔流的体系里,”击碎第一“ 的 双人型里,这最后两个动作是45度退的,就是说,型里不体现,分解里体现。
以下是各组织的击碎第一型视频,今晚有空再写技术上注意的要点。


1楼2016-10-03 10:35回复
    明武馆-(冲绳刚柔流) 的击碎第一
    (很年轻的八木明仁)
    视频来自:优酷


    2楼2016-10-03 10:42
    回复
      IKGA 刚柔会 (山口刚玄) 的击碎第一:与明武馆的很相似
      视频来自:优酷


      3楼2016-10-03 10:44
      回复
        顺道馆(冲绳刚柔流)的击碎第一。起式,上段追突,最后两个动作直线进退。
        视频来自:优酷


        4楼2016-10-03 10:47
        回复
          松林流普及型第二。1940年后的起式,上段追突,最后两个动作直线进退。
          视频来自:优酷


          5楼2016-10-03 10:48
          回复
            小林流普及型第二。1940年后的起式,上段追突,最后两个动作直线进退。逆突的时候上半步。
            视频来自:优酷


            6楼2016-10-03 10:50
            回复
              IOGKF击碎第一 的 双人型(80年代初的视频,GKC的先 还在IOGKF)。最后两个动作 45度的移动 (型里直线分解里侧移,刚柔基本常识,公开在视频中30多年)。
              视频来自:优酷


              7楼2016-10-03 10:57
              收起回复
                击碎第一是个"普及型"所以技术要求可以很简单(给初学者),或者难(给熟练者)。以下提出一些非初学的技术细节:
                第一个动作转左上段受: 身体:从起势的姿势,往前倾斜直到少许失衡的感觉,此时右足跨出半步,同时胯用力往左边转。足跨出去同时手臂:左拳放到右肘下肋边,右小臂往左指。若大家看过以前有关隐技的贴,右小臂的动作是个快又小的受。当胯向左侧扭转同时,左臂做出上段受,右臂做出引手拉回来。此时应当"Kime",全身收紧。解释: 看过关于普及第一的贴的吧友记得我介绍它第一个动作是往左边掉入姿势,靠失衡制造爆发力。普及第二/击碎第一,靠的是往前倒,然后胯带动全身扭转来制造爆发力,既是靠圆心动作制造爆发力。其实我们平时练钩拳打对方肋骨时经常用到这个发力的原理。第一个动作注意的要点:完成上段受之后注意大臂的保持力和位置,必需能抵挡从侧面攻击太阳穴的上段钩拳。引手的一侧,胸和肩膀拉回准备下个动作时反弹发力。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6-10-03 14:33
                回复
                  第二个动作,上段追突。这个动作必需在第一个动作Kime之后马上启动。上步的启动在左(前)腿,膝盖往前弯曲,身体进入轻微失衡状态同时,扭胯(右往左)导致右腿往前的劲,同时右腿先踩地把身体往前推,然后才跨上一步。左手:左臂从上段受的姿势拉回到肋边,这里隐藏了一个里打的动作,有些组织和师范在分解里回表露出来。右手打出上段突时,注意自己右半侧收胸扩背送肩的动作。刚柔流里正拳时身体不转侧面,发力来自胸肩背已经上步的冲劲。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6-10-03 14:52
                  收起回复
                    第三个动作:退一步四股立下段受。启动这个动作由后腿先弯曲把重心往后挪,同时身体往下沉,利用转胯动作把右腿往后拉。手臂:右臂维持伸出的姿势,左臂交叉到右臂上,双臂交叉左手打出下段受,右手拉回肋边。这个交叉动作可以是挣脱,逆技,等几种分解。要点是交叉时双臂必需互相摩擦。一般下段受都是直线打,但IOGKF要求是圆着打,不只是受,也是下段捶打。右小臂拉回时与左大臂摩擦。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6-10-03 15:37
                    收起回复
                      第三个动作还有用体重把对手往回拖的意思。右拳打出去之后顺手抓对方的头发或者他拦截的手臂或者他的衣领,让后往回拖,左大臂擒住对方的手臂,或者左肘压对方手臂,然后左拳打对方下部。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6-10-03 16:30
                      收起回复
                        第四个动作,从四股立转右上段受。这个动作如第一个动作主要靠重心的挪动实现,但是从低姿势到高姿势的动作。第五,第六个动作如同第二,第三。
                        第七个动作:左臂中段外受。从第六个动作从四股立的姿势先将身体提高,同时将左足拉回来一直到两足内侧相碰,然后左足画弧踩出去形成半前屈立。在这里我要指出: 冲绳刚柔流上步的方式,若是上,中,下段的外受,就是从里面往外的动作,则移动的足应当是拉进去然后往外踩。意思就是足配合胯的从内往外转的动作以及手臂从内往外的动作。而,如果手臂的动作是正拳则足的轨迹是直接上(不在地上画弧),所以足与胯的动作不互相抵触而是顺着一个方向动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6-10-03 16:50
                        回复
                          第七个动作里中段受手部的动作: 左手握拳,左拳移动到右肘下,右小臂提起做个隐秘的小内受然后不停顿直接拉回到肋边,左臂从右边做个外受。刚柔流里的外受大概分三种变化,这里做的是最大幅度的外受,从右肋边启动,拳峰向下在胸前画弧,拳到了正面的方位高度在下巴左右的高度,此时手臂轻微弯曲,从这里,左肘往左肋边拉(有夹肘的感觉),同时小臂往外扭转。这样小臂有拦截后又引又压对方手臂的意思。夹肘的动作与转胯发力的动作是一起启动的。
                          第八个动作与第七个动作原理相同。


                          来自Android客户端24楼2016-10-04 14:58
                          回复
                            第九个动作:左足蹴。左足踢的时候,右手臂保留中段外受的姿势。左前蹴,刚柔流里分几种,有踢中段的,有踢下段的,有Maegeri Keage 或者,Kekomi, 也有小腿几乎不伸出的快速踢。踢完之后有收回小腿再踩出去的,也有利用踢出的动作让自己失衡直接踩地,靠失衡往下掉的力制造下个动作肘击的发力的方法。比较老式的唐手几乎都是提膝为主要发力来源,小腿几乎不伸出的下段踢。据说高过腰部的踢是后来不同组织不同师范自己演变出来的东西。


                            来自Android客户端25楼2016-10-04 15:00
                            回复
                              第十四个动作:转身右臂手刀。做这个动作时,先把后腿拉回来,做个足扫/钩的动作。右手刀启动位置是左耳边。当右手往左边移动时,左手往右边伸出,因此在足扫的时候,两臂是交叉的,右臂在上左臂在下,此时应当刻意夹胸,然后做手刀打的时候靠胸部反弹的力增大右臂的打击力。动作完成时,左臂拉回到左肋边,右臂伸出,背部夹紧,胸部张开。


                              来自Android客户端28楼2016-10-04 15:06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