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正邪是非
安在剧中的定位无疑是反派,但他是个非常奇异非常特殊的反派。
安将军的身上,的确时时会露出一个才智卓绝的枭雄所拥有的藐视众生,把每个人都玩弄于股掌之上的邪气,也不止一次表现过他要杀人的时候毫不手软的狠辣。但是在所有人物中,人格最清白,胸怀最磊落,做事最问心无愧的,恰恰是安禄山。甚至可以说,安是这部剧中唯一的一个在人品和人格上没有污点的人。他做的每一件事,都有着堂堂正正,无可挑剔的充足理由,甚至连他的手段方式,都是权谋中最光明正大的那一类
因为他身负的血仇,安的蓄意谋反是完全正当的。因为安复仇灭唐的正当性,他为了灭唐所做的铲除靖国府,争夺八阵图,杀曲嬷嬷,杀雪痕,杀日照,忍辱负重装痴卖傻的种种行为,也就都是完全正当,无可指责的了
所以,安将军对他自己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坦坦荡荡,问心无愧的。听到太君日照的死讯时,安非常难过,但他并没有后悔自己的所作所为,而是坦然的承担了一切责任。他为太君设祭的时候,向她坦白祝告:“老太君,阿犖曾立下毒誓,雪耻复国,不得不铲除靖国府。荀家灭门之恨,不妨全记在阿犖头上。”
安将军的这句话,一直都让我肃然起敬。安不但对付荀家有充足且正当的理由,而且他之前已经手下留情放过了他们一次,他对荀家,已经可以说是仁至义尽,根本不必去承担什么。何况荀家灭门之祸,安虽有责任,但绝不是他一个人的责任,甚至不是他的主要责任。杨国忠公报私仇,李隆基刻薄多疑,他们该负的责任都远比安要大得多。但安却没有丝毫的推诿,毫不犹豫地把本来不需要他负的责任都揽在了自己身上,坦然站出来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把一切仇恨,都独自一力承担。
安的这句话,清清楚楚的表明了他是一个真正的恩怨分明,敢做敢当,胸怀磊落坦荡,做事无愧于心的人。
身处尔虞我诈争权夺利的权力场,却还能做到这一点的人,是让人敬重的
安将军在道德上唯一能被人拿来挑刺的一点,是他的复仇引起的战争给百姓造成了灾难。有趣的是,对于安兴兵灭唐究竟是对是错,是该还是不该这个问题,编剧自己似乎也是很矛盾纠结的。
一方面,按照这部剧遵循的主流价值观,战争永远是罪恶的,所以代表正义一方的日照雪痕这些人,举的都是心怀悲悯解救生灵涂炭的旗帜。剧中洛阳之战里那一大段百姓混乱奔逃的镜头,和长安城战乱后繁华不再的旁白,都可以看做是对安掀起战争的一种道德谴责和否定。
但在另一方面,编剧又让罂素一次又一次地控诉大唐屠杀弱小的残暴罪行,让安满怀悲愤地发誓“大唐加诸给我们安家的,我一定百倍千倍的还回去,一定!”这些情节,无疑又是对安复仇灭唐的正当性和正义性给予了肯定
更有意思的是,日照企图杀安未遂之后,编剧让他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他说,“日照今天全力出手,却遇上百般阻挠,始终杀不了安禄山,只怕这也是天意如此。”
日照这句话,无异于自己抽了自己一耳光。他要杀安,给出的是“为了天下安宁”这个最冠冕堂皇的理由。可是现在,他却不得不承认,老天竟然不支持他这个正义之举,反而是支持安这个“野心太大”兴兵作乱的“罪魁祸首”,他要拯救黎民百姓于水火,老天爷竟然百般阻挠不许他得逞
没有什么比这更讽刺的了。原来日照雪痕们一心要解救的“生灵涂炭”,本来就是老天爷对大唐的惩罚,大唐百姓们受的苦受的罪,本来就是他们活该的,如果这些百姓要怪的话,也只能去怪他们自己的皇帝作恶在先才导致他们受这种报应,而不应该去怪安禄山。既然安的复仇和由此带来的一切负面后果都是得到老天爷支持认可的,本来就不该由他负责,那么一切对他的道德谴责,就都变成了无稽之谈,而日照他们的那一堆“悲悯”,也全都成了彻头彻尾的笑话
所以,这部剧在某种意义上,其实已经否定了日照雪痕们代表的“百姓疾苦第一”这个主流价值观,而是支持了安禄山代表的恩怨分明,血债血偿的公平公道原则。
这也是为什么编剧最后让荀家“不问政事”,退出了这场纷争的原因。季东明死后,日照没有了对手,本来完全可以为所欲为,可是他依然不敢去动安,正是因为不敢违逆天意
只不过这样一来,谁是正,谁是邪,就变得更加模糊不清了。当我听到季东明一身正气地嘲讽陈玄礼是朝廷鹰犬,看到日照雪痕们居然跟“朝廷鹰犬”成为了同伙的时候,别人怎么想不知道,我只知道那一刻我的脑子彻底混乱了
当然,安将军是人不是神,所以他也会出错。误杀季东明,恐怕就是安一生中唯一的一次真正的失误。虽然眼看着他犯错的时候无比难过,可是我无法责怪他的多疑。安的这次误会,季东明自己实在应该负很大责任的,因为不只是安将军一个人对季起疑,照寻、蝶衣、罂素,包括我这个有着上帝视角的观众,那时候全都认定了季有异心,我想破了脑袋,也至今都想不明白为什么季要刻意隐瞒麒麟精魄的事,甚至在安将军好几次已经当面揭穿了他的谎言的时候,季东明还是百般狡辩刻意遮掩企图欺骗安。我唯一能想到的解释,就是季本来的确有过自己的野心,想过要背叛安的,但他最后改变了主意。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这次误会,对他们两个人而言,就真的是太不幸、太不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