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的良心
苏珊-桑塔格
黄灿然 译
我们为文字苦恼,我们这些作家。文字有所表。文字有所指。文字是箭,插在现实厚皮上的箭。文字愈有影响力,愈普遍,就愈像一个个房间或一条条隧道。它们可以扩张,或塌陷。它们可以充满霉味。它们会时常提醒我们,其他房间,我们更愿意住在或 以为我们已经住在那些其他房间,可能存在着一些我们丧失居住的艺术或居住的智慧的空间。最终,那些充满精神涵义的容量,由于我们再也不知道如何去居住,于是被弃置,用木板钉上、关闭。
例如,我们所说的“和平”是指什么?是指没有斗争吗?是指遗忘吗?是指原谅吗?或是指一种无比的倦意、一种疲劳、一种积怨的彻底排泄?
我觉得,大多数人所说的“和平”,是指胜利。胜利在他们那边。对他们来说,这就是“和平”;而对其他人来说,和平则是指失败。
原则上,和平是大家所渴望的,但是,如是和平需要放弃合法权利,如是这种不可接受的观念 为大家所接受,那么最貌似有理的做法将是诉诸少于全部手段的战争。这样一来,呼吁和平就会让人觉得如果不是欺骗性的,也肯定是不成熟的。和平变成一个人们 再也不知道该如何居住的空间。和平必须再移居,再开拓殖民地……
而我们所说的“荣誉”又是指什么呢?
荣誉作为检验个人行为的严厉标准,似乎已发球某个遥远的年代。但是授予荣誉的习惯——讨好我们自己和讨好彼此——却继续盛行。
授予某个荣誉,意味着确认某个被视为获普遍认同的标准。接受一个荣誉意味着片刻相信这是一个人应得的。(一个人最应说的合乎礼仪的话,是自己配不上。)拒绝人家给予的荣誉,则似乎是粗鲁、孤僻和虚伪的。
通过历年来选择授予哪些人,一个奖会积累荣誉——以及积累授予荣誉的能力。
不妨根据这个标准,考虑一下其名字备受争议的“耶路撒冷奖”,它在相对短的历史中,曾授予二十世纪下半叶一些最好的作家。虽然根据任何明显的标准,这个奖都是一个文学奖,但它却不叫做“耶路撒冷文学奖”,而叫做“耶路撒冷社会中的个人自由奖”。
获得这个奖的所有作家都曾真正致力于“社会中的个人自由”吗?这就是他们——我现在必须说“我们”——的共同点吗?
我不这样想。
他们代表着一个覆盖面很大的政治意见的领域,不仅如此,他们之中有些人几乎未曾碰过这些“大字”:自由、个人、社会……
但是,一个作家说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个作家是什么。
作家们——我指的是文学界的成员们——是坚守个人视域的象征,也是个人视域的必要性的象征。
我更愿意把“个人”当成形容词来使用,而不是名词。
我们的时代对“个人”的无休止的宣传,在我看来似乎颇值得怀疑,因为“个性”本身已愈来 愈变成自私的同义词。一个资本主义社会赞扬“个性”和“自由”,是有其既得利益的。“个性”和“自由”可能只不过是意味着无限扩大自我的权利,以及逛商 店、采购、花钱、消费、丢弃过时东西的自由。
我不相信在自我的培养中存在任何固有的价值。我还觉得,任何文化(就这个词的规范意义而 言)都有一个利他主义的标准,一个关心别人的标准。我倒是相信这样一种固有的价值,也即扩大我们对一个人类生命应是什么的认识。如果文学作为一个计划吸引 了我(先是读者,继而是作家),那是因为它扩大我对别的自我、别的范围、别的梦想、别的文字、别的关注领域的同情。
作为一个作家,一个文学的创造者,我既是叙述者又是反复思考者。各种理念牵动我。但长篇 小说不是由理念而是由形式构成的。语言的各种形式。表述的各种形式。我未有形式之前,脑中是没有故事的。(诚如纳博科夫所言:“事物的样式先于事物。”) 还有——不言明或默认——长篇小说是由作家对文学是什么或可以是什么的认识构成的。
每个作家的作品,每种文学行为,都是或等于是对文学本身的阐述。捍卫文学已成为作家的主要题材之一。但是,诚如王尔德所说,“艺术中的真实是,其对立面也同样真实。”我想套用王尔德这句话说:文学的真实是,其反面也同样真实。
因此,文学——我是用约定俗成的说法,而不单是描述性的说法——是自觉、怀疑、顾忌、挑剔。它还是——再次,既是约定俗成的说法,又是描述性的说法——歌唱、自发、颂扬、祝福。
苏珊-桑塔格
黄灿然 译
我们为文字苦恼,我们这些作家。文字有所表。文字有所指。文字是箭,插在现实厚皮上的箭。文字愈有影响力,愈普遍,就愈像一个个房间或一条条隧道。它们可以扩张,或塌陷。它们可以充满霉味。它们会时常提醒我们,其他房间,我们更愿意住在或 以为我们已经住在那些其他房间,可能存在着一些我们丧失居住的艺术或居住的智慧的空间。最终,那些充满精神涵义的容量,由于我们再也不知道如何去居住,于是被弃置,用木板钉上、关闭。
例如,我们所说的“和平”是指什么?是指没有斗争吗?是指遗忘吗?是指原谅吗?或是指一种无比的倦意、一种疲劳、一种积怨的彻底排泄?
我觉得,大多数人所说的“和平”,是指胜利。胜利在他们那边。对他们来说,这就是“和平”;而对其他人来说,和平则是指失败。
原则上,和平是大家所渴望的,但是,如是和平需要放弃合法权利,如是这种不可接受的观念 为大家所接受,那么最貌似有理的做法将是诉诸少于全部手段的战争。这样一来,呼吁和平就会让人觉得如果不是欺骗性的,也肯定是不成熟的。和平变成一个人们 再也不知道该如何居住的空间。和平必须再移居,再开拓殖民地……
而我们所说的“荣誉”又是指什么呢?
荣誉作为检验个人行为的严厉标准,似乎已发球某个遥远的年代。但是授予荣誉的习惯——讨好我们自己和讨好彼此——却继续盛行。
授予某个荣誉,意味着确认某个被视为获普遍认同的标准。接受一个荣誉意味着片刻相信这是一个人应得的。(一个人最应说的合乎礼仪的话,是自己配不上。)拒绝人家给予的荣誉,则似乎是粗鲁、孤僻和虚伪的。
通过历年来选择授予哪些人,一个奖会积累荣誉——以及积累授予荣誉的能力。
不妨根据这个标准,考虑一下其名字备受争议的“耶路撒冷奖”,它在相对短的历史中,曾授予二十世纪下半叶一些最好的作家。虽然根据任何明显的标准,这个奖都是一个文学奖,但它却不叫做“耶路撒冷文学奖”,而叫做“耶路撒冷社会中的个人自由奖”。
获得这个奖的所有作家都曾真正致力于“社会中的个人自由”吗?这就是他们——我现在必须说“我们”——的共同点吗?
我不这样想。
他们代表着一个覆盖面很大的政治意见的领域,不仅如此,他们之中有些人几乎未曾碰过这些“大字”:自由、个人、社会……
但是,一个作家说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个作家是什么。
作家们——我指的是文学界的成员们——是坚守个人视域的象征,也是个人视域的必要性的象征。
我更愿意把“个人”当成形容词来使用,而不是名词。
我们的时代对“个人”的无休止的宣传,在我看来似乎颇值得怀疑,因为“个性”本身已愈来 愈变成自私的同义词。一个资本主义社会赞扬“个性”和“自由”,是有其既得利益的。“个性”和“自由”可能只不过是意味着无限扩大自我的权利,以及逛商 店、采购、花钱、消费、丢弃过时东西的自由。
我不相信在自我的培养中存在任何固有的价值。我还觉得,任何文化(就这个词的规范意义而 言)都有一个利他主义的标准,一个关心别人的标准。我倒是相信这样一种固有的价值,也即扩大我们对一个人类生命应是什么的认识。如果文学作为一个计划吸引 了我(先是读者,继而是作家),那是因为它扩大我对别的自我、别的范围、别的梦想、别的文字、别的关注领域的同情。
作为一个作家,一个文学的创造者,我既是叙述者又是反复思考者。各种理念牵动我。但长篇 小说不是由理念而是由形式构成的。语言的各种形式。表述的各种形式。我未有形式之前,脑中是没有故事的。(诚如纳博科夫所言:“事物的样式先于事物。”) 还有——不言明或默认——长篇小说是由作家对文学是什么或可以是什么的认识构成的。
每个作家的作品,每种文学行为,都是或等于是对文学本身的阐述。捍卫文学已成为作家的主要题材之一。但是,诚如王尔德所说,“艺术中的真实是,其对立面也同样真实。”我想套用王尔德这句话说:文学的真实是,其反面也同样真实。
因此,文学——我是用约定俗成的说法,而不单是描述性的说法——是自觉、怀疑、顾忌、挑剔。它还是——再次,既是约定俗成的说法,又是描述性的说法——歌唱、自发、颂扬、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