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兽吧 关注:21贴子:276
  • 4回复贴,共1

诸山皆有虎 文/文榕生 中国东北虎古代变迁史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虎是瑞典博物学家林奈于1758年正式命名 的,别称有“老虎”“大虫”“白额侯”“扁 担花”“李耳”“於菟”“大猫”“兽君”等 颇多。虎是亚洲特有的珍稀野生动物,其虽为 大型猛兽,却只有一个种,数个亚种(“东北 虎”是其亚种名称之一)。 虽然公认虎是距今约260万年以来第四纪 (分为更新世与全新世)出现的动物,但无论 是国际组织,还是专家、学者对于虎的起源与 地理分布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野生动物栖息于非人类行政划定的不同 自然环境中,这就涉及到其在空间的位置,也 就是地理分布;随着时间的推移与生态环境变 化,它们的分布情况也随之改变,形成地理分 布变迁。史前没有文字记载,古生物学家便 利用动物的骨骼、牙齿、脑、粪便、足印、痕 迹等遗存作为标本,它们既是实证,又含有空 间、时间与环境等大量信息;尤其是成序列的 遗存,更是探讨物种起源与地理分布变迁的有 力证据。 根据迄今在我国27个省级政区(北京、河 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 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 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 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等 地)、105地、129点(有一地多点出土虎遗存 现象)出土的更新世—全新世虎遗存看:更新 世早期(距今100万年以上)的虎化石就有河南
渑池县、陕西蓝田县、甘肃东乡族自治县3地, 尤其是渑池县与东乡族自治县的古中华虎化石 为距今200万年前的遗物,在黄河流域还有中 更新世、晚更新世与全新世的虎遗存出土,形 成序列,说明这一区域的虎是一脉相承的;此 外,中更新世(距今20万年以上)的虎化石分 布在46地,晚更新世(距今1.2万年以上)的虎 化石分布在38地,全新世(距今1.2万年以来) 的虎遗存分布在18地。这些分布广阔且成序列 的虎遗存充分证明,虎首先在我国的黄河中游 一带出现,然后才四外扩散开的。


1楼2020-07-06 09:00回复
    清初,高士奇曾随从康熙帝由北京到松花 江,他在《扈从东巡日录》记述: “哈达城(今西丰县境内),城在众山 间,弹丸地耳,(然)材木、獐(麝)、鹿甲 于诸处。每合围,獐(麝)、鹿数百……遇 虎,则皇上亲率侍卫二十余人,据高射之,无 不殪者。若虎负嵎,则遣犬撄之。犬不畏虎, 随吠其后,或啮其尾。虎伏草间,犬必围绕 跳,人即知虎所在也。虎怒逐犬,出平陆,人 乃得施弓矢;更有侍卫数人持枪步行,俟虎被 逐中箭,必怒扑人,随势击刺之,亦无不殪
    者。昔人谓:虎、豹在山,其势莫敌。今乃 搏之甚易。月余以来,杀虎数十,前代所未有 也”。 不仅生动地描绘出一幅地处今辽吉两省哈 达岭一带的猎虎图,而且可见,哈达城虽小, 但由于林木茂盛,麝与鹿皆多于他处,故虎亦 多。康熙仅在此地就“杀虎数十”,当是纪实 之作。 民国《吉林省地理志》记载:“虎林县 山川皆以虎得名,产虎最多,其各大山亦有 之。”直至今日,虎林市仍是东北虎的主要分 布地之一。 民国时期的《汤原县志略》记载:“虎有 大小二种。猎户入山,每年共得五六只。”既 然“每年共得五六只”,说明当地野外尚有数 倍于此的数十只虎才能满足猎捕。 民国《临江县志》称:“虎:临江深山中 极多。”采用“极多”来形容当地野生动物, 这在方志中十分罕见。可见当时今临江市一带的虎数量依然十分多。


    3楼2020-07-06 09:02
    回复
      对虎数量的估计,众说纷纭,即使对现有 虎的估计也出入颇大。从我们对历史时期一些 对气温敏感野生动物的分布北界曾北移(扬子鳄曾达到北纬37度的河北邢台,移动5.3度;犀 牛曾达到北纬36度的河南安阳,移动11.7度; 亚洲象曾达到北纬40.1度的河北阳原盆地,移 动15.5度)研究,反映气候带有所变动。综合 考虑历史时期气候带变动、东北地区地广人稀、植被良好。生物多样性平衡时,估计虎的数量不少于13000只。


      4楼2020-07-06 09:04
      回复
        变迁 我国历史时期气候由温暖向寒冷的阶段 性变迁过程中,呈现明显的气候带南移,使东 北森林中一些适宜较暖环境的阔叶树种逐渐南 移,或在东北消失;同时,针叶树种(尤其是 北方针叶树种)增多、扩大,并在相当长时期 保持完好状态。 东北地广人稀,先民早期虽展开渔猎活动,但由于尊虎为“山神”,并没有显著影响虎的生息、繁衍。从4000~5000年前至6~7世 纪,西辽河平原、西拉木伦河与老哈河之间、 辽海地区等地已先后有原始农业活动,对天然 植被有所影响,然而由于元、明两代政治中心 南移,农垦规模缩小,天然植被逐渐有所恢 复;尤其是清王朝为保护其祖先发迹的东北一 带“风水”,严禁民间随意砍伐、捕猎,客观 上保护了虎的生态环境。故两修乾隆时期《盛京通志》皆称“虎:诸山皆有之。”此“盛 京”是广义概念,其范围包括今辽、吉、黑大部分地方,证实了虎在东北的广泛分布。


        5楼2020-07-06 09:06
        回复
          19世纪末,沙俄靠不平等条约入侵我国, 开始劫掠森林资源,不仅砍光黑龙江南岸数千 米的森林;更借修建“中东铁路”(路线呈丁 字型;以哈尔滨为中心,西至满洲里,东至绥 芬河,南至大连)之机,大肆劫掠。《历史森 林史略及民国林政史料》称: “铁路沿线昔日均为广大森林所被覆,自 与东省铁路公司立伐木合同后,迄今不过30 年,沿铁路两侧五十里内的森林均被砍伐净 尽,近更向远方采伐有达百余里之远者”。 随后,接踵而至的日寇更加疯狂掠夺森林 等资源,采取拔大毛(指大树),采大留小, 采好留坏,只采不更新等毁灭性方式。造成东 北森林满目疮痍,甚至荒山秃岭。这些活动以 及伴随而来的人口迁入与增长,关乎利益的 战火硝烟等,严重地损毁了林栖动物的生态环 境,既造成虎分布隔离,更危及虎的生息、繁衍。实力雄厚、装备先进的国外猎虎队也乘虚 而入,直接捕杀体型最大、体态丰满、被毛最 长的东北虎。 1950年代以来,由于忽视生态平衡,使处 于生物链顶层的虎极度濒危,不得已而采取拯 救举措,才略有改善。 根据文献记载、野外调查及分布变迁的显 著变化综合考虑,将东北分布的虎之变迁分为4 个阶段:20世纪前,虎基本保持原始的良好状 态;20世纪前半叶,由于分布隔离而分化成东 北虎;20世纪后半叶,东北虎逐渐沦为濒危动 物;进入21世纪,东北虎当代生存状态时期。 察看历史时期东北市、县政区有虎分布变 迁概况:在20世纪以前,有虎约占88%,约高 出全国平均水平6%;20世纪前半叶,有虎约 占50%;20世纪后半叶,有虎约占30%,其 中内蒙古自治区仅有5地、辽宁省仅有1地有虎 残存;本世纪,有虎约仅占15%,仅吉林省11 地、黑龙江省23地残存有虎。 从“万”到“十” 百万年来的漫长岁月中, 虎就在东北大地生息、繁衍,估计数量不少于 13000只;然而仅到距今百余年前,就因人类活 动(直接捕杀与间接破坏虎的栖息环境)的加 剧,首先造成虎分布隔离而出现亚种——东北 虎;继而,使虎栖息地骤减,呈孤岛状态,在 内蒙古东部与辽宁更出现灭绝;至今,我国分 布的东北虎据说不到20只。
          本文作者系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研究馆员


          6楼2020-07-06 09:0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