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年大热的《孽债》,于风雨飘摇的16年后,终于冻彻心骨地迎来了续集。当年弄堂游戏、煤饼炉子、邻里馄饨、串门嘎三湖、铁钎卷头发的日子,已然远离大多数的上海人。怀旧的心理便也不可免俗地日益浓重起来,可以承载的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重温那些当年号称“万人空巷”的电视剧集。我一直非常喜欢《孽债I》,无论演员、还是剧情,无论后来成为民间调侃热门词汇的“孽债”,还是现在看来并不眩目的街景服饰。更可贵的是,在这五个家庭相同不同的境遇中,诠释着一个融会“爱”的词汇、洋溢着一种历史的温情。
先说说这五个小演员,皮肤一色黝黑,眼神清纯如滇之清风,性情忠厚却也个性鲜明,晓峰大智若愚、勇敢坚强。美霞温柔美丽而善解人意,有时更像个受惊的小鹿般让人同情。思凡心高志远,有着一种蔑视俗世的独特个性,永辉忠厚老实、在关键时候,以他少年淳朴的勇气和责任心保护遗弃他的生母。最后那段对母亲的表白,更让我禁不住潸然泪下。而天华就生性油滑机灵,聪明好动。终于在这个花花世界中误入歧途。五个家庭,在经历了相同的“上山下乡”的悲欢离合后,更有着回城后截然不同的遭遇和坎坷。
卢正奇离开妻子、儿子,回到上海,发现根本没有一个正经的工作能做,还要和弟弟妹妹父母同住狭窄的小屋,所有的理想一一破灭,于是爱上一个心地不算坏的发廊女老板,却阴错阳差地被当作QJ犯锒铛入狱。幸好晓峰以他勇敢无畏的心智为爸爸平反申冤,最后卢正奇带着对上海的深深失望、对儿子的歉疚和钟爱、对未来尚存的希冀,带晓峰回了云南,再创一番天地。我最看好卢家父子的故事,可惜的是在续集中,毫无交待的,晓峰回沪并显然非常适意地生活工作,而卢正奇不见了,连善良美丽的娘娘卢玉琪、带外甥晓峰当电灯泡逛公园的卢家小叔叔都消失了,只有卢伯伯还花白着头发,说些仁义礼智信的道理。而晓峰怕老婆也算正常,居然眼睁睁看米娅胡搅蛮缠而不知所谓。16年的卢家良好的家教与天生的坚韧个性,遇到红颜便成一纸空文,这靠谱吗?
沈若尘贴合了他命若微尘的预言。抛妻弃女回上海,以他儒雅的文采博得编辑部文员一职,更以那谦谦君子的个性抱得美人归。儿子娇妻房子一应俱全,本该从此“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然而发妻病故,美霞寻亲,打乱了沈若尘的生活。孽债需善偿,在经历了妻子悲痛欲绝、儿子炀炀打伤美霞等一系列的变故后,他终于明白了亲情永远不可割断的真理,用自己的全身心呵护美霞,培育美霞。剧终也获得了妻子儿子的原谅和认可。以这样一个小知识分子家庭的演变来看,这本应是一个父慈子孝、母贤女慧的完美家庭。可是续集中,梅云清完全抛弃了书香门第的家风,成了一个见钱眼开的女人,更可笑的是借继女并不爱的林淼,为炀炀谋职位,16年了还在和沈若尘的吵架中,当着美霞面翻云南旧账。正常智商的女人总会在生活的变幻中睿智沉稳些,更何况梅云清还是当年冰清玉洁的白领丽人,何故会在迷茫的城市中成了一个冤妇和脸谱化的后母?不知道是现实的残酷,还是编剧内心对上海这个所谓悲情城市的阴暗和愚蠢的解读?如果说当年沈若尘无可奈何地望断丽江水,是一种不可避免的抉择,那么续集里对云清和炀炀显而易见的恶劣举止窝窝囊囊、欲言又止,实在让人无法想象这十几年他都在干什么了?!美霞作为真善美的三个代表,是如何从如此家庭生活中潜移默化而得的?至于当年委屈的沈家姆妈、自私的大哥大嫂、儒雅的梅家伯伯、为姐姐打抱不平的梅家妹妹、暗恋云清的李先生……这些大放异彩的性格人物统统蒸发,惟余美霞的感情三角债。剧情单薄得堪比江头孤帆,往哪儿靠都那么可怜楚楚。(后记:大哥大嫂后来还是出现的,可惜笔墨太少)
梁曼诚的生活最为“作孽”(可怜),和老婆杉杉、女儿云云蜗居在石库门的亭子间,平日里转个弯都要碰到脚馒头。自己在电影院放片子收入菲薄、索幸杉杉是典型的贤妻良母,心灵手巧,云云也乖巧听话。本来日子也就这么“蜗”下去了,一个思凡,让梁曼诚一家猝不及防。梁的幸运在于杉杉的善良体贴,不幸在于过重的生活压力和经济的窘迫,都说当年的上海人之所以背负精明不聪明的恶名,和所处的房子有很大关系,像鸽子笼一样的地方,如何能让思维开放、心胸豁达?在云南做过和尚的小思凡,终于无法忍受囚鸟般的孤独,和受了委屈的美霞逃离上海,企图重回版纳的蓝天白云下,可惜命运多舛,思凡落得个双腿残疾的结局,而梁曼诚这一家老实本分的人,要为此付出巨大沉重的代价,来偿还生活的孽债。可贵的是,梁和杉杉自始至终用一种平和的语调和生活态度,承担着一次次生活的重压。而现实中,有多少这样平平凡凡生活着、抗争着医疗、住房、交通、就业、入学巨大压力的老百姓。相信那时看到帅气的思凡瘫痪的故事的人们,无不扼腕叹息,却也无可奈何,不仅仅为了思凡,更多地是出于内心强大的共鸣。续集中,谈到了老房动迁的故事,思凡治疗腿伤的故事,倒暂时没看到长大后云云的出场,记得那时还有个梁曼诚的同事小黑皮,为小思凡买面条吃。也不见踪影了。是否编导想传递一种不太善良的信息呢?哈哈,开玩笑了。不过,生活除了爱情,那些面条面包也是可以让人感动的。
先说说这五个小演员,皮肤一色黝黑,眼神清纯如滇之清风,性情忠厚却也个性鲜明,晓峰大智若愚、勇敢坚强。美霞温柔美丽而善解人意,有时更像个受惊的小鹿般让人同情。思凡心高志远,有着一种蔑视俗世的独特个性,永辉忠厚老实、在关键时候,以他少年淳朴的勇气和责任心保护遗弃他的生母。最后那段对母亲的表白,更让我禁不住潸然泪下。而天华就生性油滑机灵,聪明好动。终于在这个花花世界中误入歧途。五个家庭,在经历了相同的“上山下乡”的悲欢离合后,更有着回城后截然不同的遭遇和坎坷。
卢正奇离开妻子、儿子,回到上海,发现根本没有一个正经的工作能做,还要和弟弟妹妹父母同住狭窄的小屋,所有的理想一一破灭,于是爱上一个心地不算坏的发廊女老板,却阴错阳差地被当作QJ犯锒铛入狱。幸好晓峰以他勇敢无畏的心智为爸爸平反申冤,最后卢正奇带着对上海的深深失望、对儿子的歉疚和钟爱、对未来尚存的希冀,带晓峰回了云南,再创一番天地。我最看好卢家父子的故事,可惜的是在续集中,毫无交待的,晓峰回沪并显然非常适意地生活工作,而卢正奇不见了,连善良美丽的娘娘卢玉琪、带外甥晓峰当电灯泡逛公园的卢家小叔叔都消失了,只有卢伯伯还花白着头发,说些仁义礼智信的道理。而晓峰怕老婆也算正常,居然眼睁睁看米娅胡搅蛮缠而不知所谓。16年的卢家良好的家教与天生的坚韧个性,遇到红颜便成一纸空文,这靠谱吗?
沈若尘贴合了他命若微尘的预言。抛妻弃女回上海,以他儒雅的文采博得编辑部文员一职,更以那谦谦君子的个性抱得美人归。儿子娇妻房子一应俱全,本该从此“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然而发妻病故,美霞寻亲,打乱了沈若尘的生活。孽债需善偿,在经历了妻子悲痛欲绝、儿子炀炀打伤美霞等一系列的变故后,他终于明白了亲情永远不可割断的真理,用自己的全身心呵护美霞,培育美霞。剧终也获得了妻子儿子的原谅和认可。以这样一个小知识分子家庭的演变来看,这本应是一个父慈子孝、母贤女慧的完美家庭。可是续集中,梅云清完全抛弃了书香门第的家风,成了一个见钱眼开的女人,更可笑的是借继女并不爱的林淼,为炀炀谋职位,16年了还在和沈若尘的吵架中,当着美霞面翻云南旧账。正常智商的女人总会在生活的变幻中睿智沉稳些,更何况梅云清还是当年冰清玉洁的白领丽人,何故会在迷茫的城市中成了一个冤妇和脸谱化的后母?不知道是现实的残酷,还是编剧内心对上海这个所谓悲情城市的阴暗和愚蠢的解读?如果说当年沈若尘无可奈何地望断丽江水,是一种不可避免的抉择,那么续集里对云清和炀炀显而易见的恶劣举止窝窝囊囊、欲言又止,实在让人无法想象这十几年他都在干什么了?!美霞作为真善美的三个代表,是如何从如此家庭生活中潜移默化而得的?至于当年委屈的沈家姆妈、自私的大哥大嫂、儒雅的梅家伯伯、为姐姐打抱不平的梅家妹妹、暗恋云清的李先生……这些大放异彩的性格人物统统蒸发,惟余美霞的感情三角债。剧情单薄得堪比江头孤帆,往哪儿靠都那么可怜楚楚。(后记:大哥大嫂后来还是出现的,可惜笔墨太少)
梁曼诚的生活最为“作孽”(可怜),和老婆杉杉、女儿云云蜗居在石库门的亭子间,平日里转个弯都要碰到脚馒头。自己在电影院放片子收入菲薄、索幸杉杉是典型的贤妻良母,心灵手巧,云云也乖巧听话。本来日子也就这么“蜗”下去了,一个思凡,让梁曼诚一家猝不及防。梁的幸运在于杉杉的善良体贴,不幸在于过重的生活压力和经济的窘迫,都说当年的上海人之所以背负精明不聪明的恶名,和所处的房子有很大关系,像鸽子笼一样的地方,如何能让思维开放、心胸豁达?在云南做过和尚的小思凡,终于无法忍受囚鸟般的孤独,和受了委屈的美霞逃离上海,企图重回版纳的蓝天白云下,可惜命运多舛,思凡落得个双腿残疾的结局,而梁曼诚这一家老实本分的人,要为此付出巨大沉重的代价,来偿还生活的孽债。可贵的是,梁和杉杉自始至终用一种平和的语调和生活态度,承担着一次次生活的重压。而现实中,有多少这样平平凡凡生活着、抗争着医疗、住房、交通、就业、入学巨大压力的老百姓。相信那时看到帅气的思凡瘫痪的故事的人们,无不扼腕叹息,却也无可奈何,不仅仅为了思凡,更多地是出于内心强大的共鸣。续集中,谈到了老房动迁的故事,思凡治疗腿伤的故事,倒暂时没看到长大后云云的出场,记得那时还有个梁曼诚的同事小黑皮,为小思凡买面条吃。也不见踪影了。是否编导想传递一种不太善良的信息呢?哈哈,开玩笑了。不过,生活除了爱情,那些面条面包也是可以让人感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