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吧 关注:1,896贴子:12,646
  • 9回复贴,共1

人生不能等待的两件事--孝顺与行善!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人生不能等待的两件事--孝顺与行善!
  人生有两件事不能等,是哪两件事?第一是行孝,第二是行善。行孝不能等,父母之恩要赶快尽心尽力去回报。「百善孝为先」,行孝也是行善。
  为什么行善不能等?人生都有吉凶祸福,有没有人这一生只有吉与福,从来没有凶与祸?现在这种人找不到了,在古代可能还找得到。古时候,像尧舜时代,人心非常淳朴,可能一生都没遇到厄难。但是现在人与人的衝突太多了,难免吉凶祸福同时会在生命中出现。
  人如何在自己的人生中逢凶化吉?一定要及时行善。行善就好比在银行存款一样,今天你存了二十万,而这个灾难要你叁十万,你刚好不够,连命都赔给它了;假如你存了四十万,这次灾难要你叁十万,你就化险为夷。所以,该存的时候赶快存,行善要及时,不能等。
  人生至憾——子欲养而亲不待
  “岂无万里思亲泪,不及高堂念子心。”确实还是有些孝子在外会因为思念父母而流泪,但这比不上父母时时刻刻想念孩子的那份心。父母的爱,我们用一生都报答不完,我们做儿女的,唯一能做的,就是让他们在有生之年,尽自己最大的能力,让他们生活的健康、快乐、幸福!
  提到孝道,最遗憾的一件事莫过于「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就是你真正想奉养父母的时候,父母已经不在了,这是很大的遗憾。
  所以,行孝一定要及时,人在报恩、行孝当中,内心会很充实。
  孝子无灾
  明朝有一个读书人叫包实夫,他在私塾教学。有一年岁末,包实夫回乡探望父母。走到半路遇到一只老虎,衔住他的衣服,把他带到树林裡才放下来,准备把他吃掉。包实夫并没有因此而惊慌,古代读书人知道「生死有命,富贵在天」,面对生死并不恐慌。包实夫于是很诚恳的拜请老虎:「你要吃掉我吗?我会被你吃掉,应该是我命中注定的,我没有怨恨。但是现在我还有七十多岁的父母要奉养,可否容许我先终养父母,如果到时我还活着,我再回来让你吃掉。」这一片孝心让最凶恶的老虎都感动了,这只老虎就离开了,当地人就给那个地方取名「拜虎岗」。连最凶恶的老虎都能受感动,其他的动物岂有困难!不只是动物、植物可以被感动,而是天地万物都能被感动,所谓「万类相感,以诚以忠」,真诚到极处,天地都会感动。
  在元朝有一个孝子叫李忠,有一年他们乡镇发生大地震。元朝的天灾很多,因为元朝的杀戮太重,招感很多灾难。当地震来临时,所有的房子都倒塌了,死伤人数之多都数不清。李忠是一位孝子,所以震脉震到他们家的时候突然分成两条,绕过他们家之后又合成一条继续震,这在史书上有记载。为什么?他的德、他的善把劫难化解了。孝子无灾,多少孝子免于老虎之口腹,这是真实不虚。因此,一个人有善,不可能会遭难。
  一定要教孩子孝道
  中国有一句话说「百善孝为先」,这句话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是说孝为百善之首,第二层是说孝心开了,百善皆开。孝是德之根本,《孝经》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是道德的根本,一切教化都从此而产生。所以,道德教育一定要从孝教起,找到根本,德行才培育得起来。
  当孩子有孝心的时候,他的行为就会产生很大的变化。比如《弟子规》说「父母唿,应勿缓」,有孝心的孩子跟父母讲话会不会很无礼?不可能。当一个人对父母讲话懂得恭敬,这个态度一内化,他以后面对其他长辈,讲话也会恭敬。《弟子规》说「冬则温,夏则凊」,有孝心的孩子懂得关怀体恤父母,当他关怀体恤父母的心慢慢内化后,就能把孝心扩展到关怀其他的长者,甚至于关怀所有的亲人。所以,孩子的关怀心、细心从哪裡开始?从对父母的孝心开始。
  之后他对自己的身体也会爱护,因为他有孝心,怕父母担忧,「身有伤,贻亲忧」。有一个孩子感冒了,他在日记裡写着,「今天我感冒了,我很难过。不是因为我感冒很痛苦,而是我感冒就是不孝,因为『身有伤,贻亲忧』。」有孝心的孩子会不会养成摧残自己身体的坏习惯?不会,他会自爱自重。他有孝心,就会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德有伤,贻亲羞」,绝对不能给父母丢脸。我们小时候最怕听到哪一句话?别人骂我们没家教。一想起这句话,什么坏事都不敢做了,深怕丢父母的脸。孝心一开,善行就开了,所以教孝特别重要,孝不得不教。
  教孝要以身作则
  知道孝好,就要开始教导孩子落实孝道。孝要怎么教?最省力的一个做法,就是身教,以身作则。
  我们在家裡要尽心尽力侍奉父母,做一个好榜样给孩子看。水果拿出来应该先给谁吃?一定要给父母先吃,这个顺序不能再错下去了。现在很多父母都买很贵的水果,买回家还偷偷藏起来,等父母、公婆睡觉了,才拿出来:「儿子赶快过来,这是妈妈特别为你买的,赶快吃,不要噎着了。」你儿子吃得很高兴,这是特别为他準备的。这样好不好?保证这个儿子会学得很彻底,以后他买水果给谁吃?也给他的儿子、女儿吃。俗话说:「人算不如天算。」自以为聪明,顺着自己的好恶做事,偏憎偏爱,而没有遵循天理天道,没有遵循孝道做事,孩子就学错了。因此,我们能以身作则,孩子就懂得如何孝顺父母。
  孝顺与行善,上可慰亲心,下可免灾殃。
  人生无常,孝顺与行善不能等待,当下即须实践。


IP属地:广东1楼2021-12-23 10:28回复
    有福没有慧,来生大象挂璎珞。
    有慧没有福,来生罗汉托空缽。
    这是佛门里常说的一句名言,什么意思呢?
    第一句是说有福报的人,包括名利财吃睡等样样具足,若不发心修持佛法,证得智慧,来生必堕畜牲道,做回大象。大象虽然福报大,挂了很多珠宝璎珞,但毕竟是大象有情畜类,而不是有情人类。
    第二句是说如果只是发心修行,而又不布施培福做善事,虽然证得了智慧圣道,但这个圣道尚未圆满。因此来生继续做回人,得了阿罗汉果,但由于前世不布施和不做善事的缘故,虽是阿罗汉圣者,但在托缽乞食时,没有人会给他饭菜吃,饿了人家也不会同情他……故此,一切佛子皆应福慧双修才是正路。
    我们家长现在为孩子的学习和智育,下了很多血本,但是孩子光是学习好,聪明机灵,却是不够的,世界上聪明人多,但并非聪明就能成功,就能幸福,应当多教孩子为他人服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勤劳俭朴,为社会多做贡献,积累福德,这才是福慧双修。


    IP属地:广东2楼2022-01-14 16:06
    回复
      做人做事,动机至关重要。
      稻盛和夫小时候是孩子王,有时,为了保护伙伴,稻盛和夫明知不行也要出面,被人打得趴下也不能躲着走。他那时就明白了一个道理:有私心的人,当不了孩子王。这也为后来稻盛开悟“利他之心”种下了种子。
      当后来稻盛和夫经过一系列身心磨炼,完全放下了创业之初所怀抱的个人动机,将京瓷的存在意义从“利己”转变为“利他”时,稻盛和夫才能觉得自己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
      当你以利他之心为社会、为世人倾注力量时,自己的人性就能得到磨炼,幸福感和充实感就会降临,人生也就有了更深的意义和更大的价值。稻盛和夫先生就是在这看似简单的道理中,悟出了人生无数转机的力量。
      宇宙具有一种生生不息的意志和力量,这是一种“向善”的力量。利他之心符合“向善”的宇宙意志,因而将会协助企业家打开“智慧的宝库”,让大家享受灵光一现的惊喜。
      稻盛和夫说:尽力抑制自身的欲望,以亲切的关爱之心为他人尽力。这也可以说是上天赐予我们生命的重要意义。
      真正的成事者,都是在成就他人中完成自我的展现与圆满。
      感恩心
      感恩惜福,是做人的根本。缺少感恩心的人和不知感恩的人的精神是没有办法得到成长的,不懂得惜福,大肆挥霍浪费的人本身就受不住福报,


      IP属地:广东3楼2022-02-22 10:51
      回复
        老子曰: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一个真正有道的人,民族、国家,都需知道这一点,总是自我显示优点的人反而显得不高明;自以为是的人反而不能明辨是非;总是夸耀自己功劳的人反而是在抹杀自己的功劳;妄自尊大的人反而不能长久,自己抬高自己的人也做不了首领……
        自古以来,中外名人豪杰,自见者、自是者、自伐者、自矜者,比比皆是,大多因为骄傲自大,过于狂妄,最后功败垂成。这些轻躁的举动、自炫的行为都是反自然的行径,短暂而不能持久,故需慎之又慎……


        IP属地:广东4楼2022-03-27 12:22
        回复
          孝道的内容主要包括:
          1、养亲与敬亲;2、顺亲与谏亲;3、传宗接代;4、丧亲与祭亲;5、立身、立功,以显父母。
          养亲与敬亲:(1)养亲是要照顾好父母的饮食衣服居住等基本的生活,是子女对父母的最基本义务,是基于人的报恩观念而产生的。每个人都是由父母所生,又是因父母的精心照顾而长大成人,这种生命创造及养护的客观事实使人类产生了报恩意识,即在自己的父母年老之后要竭尽全力赡养父母,尽“反哺”义务。(2)传统孝观念不仅要求子女对父母尽奉养的义务,更重要的是子女对父母有敬爱之心。孔子对“敬亲”特别重视,而且把能否敬爱父母作为人与畜、君子与小人的区别。《论语·为政》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传统孝观念中,敬亲是比养亲更高层次的孝。
          顺亲与谏亲:(1)顺亲是要听从父母的话,按父母的意志办事,凡事以父母的标准为标准。不仅表现在态度上对父母长辈和悦,在行为上事之以礼,而且更为深层的是要顺从父母长辈的意志,唯命是从,所以常看到孝顺连用。《论语·学而》说: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2)谏亲是在父母犯错的时候要委婉的提出建议,让父母能改正错误,这也是孝的一种内容。当父母长辈有过错时,子女要委婉谏议。《论语·里仁》说:“事父母几谏”,即委婉劝谏。《孟子·告子下》说:“亲之过大而不怨,是愈疏也……愈疏,不孝也。”就是说,子女对父母的过失,违背道义的行为不怨、不谏,甚至盲目顺从,就是不孝。
          孝道是上下之间的责任与义务,两面都需要做好,相辅相成,


          IP属地:广东5楼2022-04-04 13:02
          回复
            孝道的内容主要包括:
            1、养亲与敬亲;2、顺亲与谏亲;3、传宗接代;4、丧亲与祭亲;5、立身、立功,以显父母。
            养亲与敬亲:(1)养亲是要照顾好父母的饮食衣服居住等基本的生活,是子女对父母的最基本义务,是基于人的报恩观念而产生的。每个人都是由父母所生,又是因父母的精心照顾而长大成人,这种生命创造及养护的客观事实使人类产生了报恩意识,即在自己的父母年老之后要竭尽全力赡养父母,尽“反哺”义务。(2)传统孝观念不仅要求子女对父母尽奉养的义务,更重要的是子女对父母有敬爱之心。孔子对“敬亲”特别重视,而且把能否敬爱父母作为人与畜、君子与小人的区别。《论语·为政》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传统孝观念中,敬亲是比养亲更高层次的孝。
            顺亲与谏亲:(1)顺亲是要听从父母的话,按父母的意志办事,凡事以父母的标准为标准。不仅表现在态度上对父母长辈和悦,在行为上事之以礼,而且更为深层的是要顺从父母长辈的意志,唯命是从,所以常看到孝顺连用。《论语·学而》说: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2)谏亲是在父母犯错的时候要委婉的提出建议,让父母能改正错误,这也是孝的一种内容。当父母长辈有过错时,子女要委婉谏议。《论语·里仁》说:“事父母几谏”,即委婉劝谏。《孟子·告子下》说:“亲之过大而不怨,是愈疏也……愈疏,不孝也。”就是说,子女对父母的过失,违背道义的行为不怨、不谏,甚至盲目顺从,就是不孝。
            孝道是上下之间的责任与义务,两面都需要做好,相辅相成,


            IP属地:广东6楼2022-04-04 13:03
            回复
              ○修好的人多,得好的人少,是因为什么呢?就因为心里存的都是别人的不好,又怎能得好呢?
                ○找人好处是‘聚灵’,看人的毛病是‘收赃’。‘聚灵’是收阳光,心里温暖,能够养心;‘收赃’是存阴气,心里阴沈,就会伤身。人人都有好处,就是恶人也有好处,正面找不著,从反面上找,土匪还有个‘义’字,若是出卖朋友,‘义’字一倒,一定落网。所以我说,找好处是‘暖心丸’,到处有缘,永无苦恼。
                ○心里长存别人的好处是存阳,常存别人的坏处是存阴,不可不分别清楚。愚人好自用,自以为是。不找人好处,所以多怨,多怨就多苦。贤人能就下,只怕自己有不是,好取人长处,所以多益,多益就多才。
                ○找好处能生启发力,能接万缘,是破罪障的根。能存一分好处,就多一分阳光,聚得惬人的阳光,就是聚万灵。
                ○找好处是真金,要想找好处,就得以志为根,在没有丝毫的好处里,找出真好处来,在忍无可忍时,还能忍得住,就是‘大义参天’。
              ○能在恶人身上找著好处,怨恨自解,因果自消解。我的老婶和我过不去,天天骂我。我想就是恶人也有好处,不然难活在世上。我昼夜地寻思,终于找著她的好处啦!我对她说:‘性是福星,心是禄星,身是寿星。你老的心眼好,遇事热心,身子成,对人也有功,就是性子不让人,才没享著福。’说得她心服口服。要找人的好处,可别争理,争理离道就远啦!


              IP属地:广东7楼2022-06-18 19:15
              回复
                凤仪老人善言:
                 1、 受了和受不了
                  一切事,莫不由因果中来的。事来时,如能乐哈哈的受过去,以为是当然的,自能了却。如果受而不了,心里含有怨气,这事虽然过去,将来必定还有逆事重来,正因为受而没了的原故。
                  注:养浩然,不动心,即此等意味。
                  2、 德与孽是相连的
                  德与孽是相连的,倘不知机妄动,虽然表面是做德,而其中不免造孽了。
                  注:无知妄作者,正犯此病。此“笃行”所以在“学、问、思、办”之后也。
                  3、 什么样是成人
                  成人不在地位之尊卑、能力之大小,只要守本分、能尽职,便算是成人。
                  注:常人不在本分上注意,专好虚荣,所以不成。此种说法,提醒俗人不少。
                  4、 人都轻视自己
                  朱允恭问:人的烦恼,怎么不易去呢?我说:人都轻视自己,忘却自身是与天地相等的。如视心性之动,像天塌地陷一般,自然就不肯轻易烦恼了。
                  5、 人要去的三个字
                  告朱允恭说:人生的要道,就是去争、去贪、去搅。如你在外教学,不争薪金,不贪名誉,不与同人搅扰,便近乎道了。
                  注:能将争、贪、搅三个字去了,便是划氣禀、除物欲的人,岂不是近乎道了吗?
                  6、 明白人不可嫌恶愚人
                  世道之坏,是由于明白人看不起愚人坏的。明白人嫌愚人无用,侮辱他,打骂他,愚人就越发愚了。但愚人的罪,无形中又加到明白人的身上。世上人,还不知道呢!
                  注:智不生愚,智者又有何用呢?吾人须自省。
                  7、 宗教所以败坏的原因
                  各宗教所以败坏的原因,不是创教的教主不良,都是由于门徒有执着处,所以败坏了。
                  注:“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孟子之言诚然。(语见《孟子·尽心上》)
                  8、 不会当人正是有过有福不会享
                  人人都觉着自己无过,其实当儿子不会当,也是过,当丈夫不会当,更是过。推开说,当什么人不会当,都是有过。敢说无过吗?人人都愿意享福,怎么都没有福呢?有道才有福,若是不明道,有福也是不会享呢!
                  注:圣人之所以戒慎恐惧者,正是怕有过。圣人所以致知力行者,正是会享福。
                  9、 念书的人不学古人,是看不起古人
                  今人念了许多的书,知道许多的古人。但是一位也没看得起,一位也未合心意,所以一位也未去学。就是看起自己,自己且常闹脾气,不知足,这又是自己看不起自己。我看他太也愚了。
                  注:看不起古人,看不起自己,此等人真是无所归宿。
                  10、 境遇的好坏要认识
                  受宠受敬的地方,正是堕落人的地方。受诬受辱的地方,正是提拔人的地方。人必能受侮辱,受骯臓(肮脏),才是真人,不能受者,便不能成道。
                  注:受一番侮辱,长一番志愿。所以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IP属地:广东8楼2023-01-19 21:15
                回复
                  有一天,他们讲“双受诰封”(三娘教子),讲到小东人在学房里,听同学说三娘并不是他的生身之母,他在放学回家去,晚间照例背书时,就故意的不好好背诵,三娘督促他,他就冷言冷语讥刺三娘说:“你并不是我的生身之母,若是我的亲娘在,我哪能受你的冤枉气呢!”三娘听了这话,一怒之下,就把织布的机头割断。老家奴薛宝,听他母子吵闹,出来问明了原委,就向小东人说:“三娘为了教养你读书,日夜在织布,望你长大成人,光耀祖宗,你万不可恶言相加,赶快头顶家法,请娘亲责罚。”于是小东人,便如老奴所言,跪在三娘面前,认罪说:“孩儿年幼无知,忤逆娘亲,请娘亲教训孩儿,打儿几下!”三娘说:“儿快起来!是我不会做娘,不该和你一般见识,来动肝火气。”遂则母子言归于好!
                    我听了这段故事,心里想奇怪,他们母子是吵什么嘴?吵了,又各自认不是呢?想来想去,想明白了,怪不得,他俩母子,均是贤人。贤人争不是,愚人才争理呀!
                    听完了善书,在家的途中,一面走路,一面想,我从没读过一天的书,不明白道理,怪不得我生疮痨。我一看人家有不合自己的意,就生气,这正是我不明理,所以我是愚人呀!于是就大声审问自己说:“我专找人家的毛病,那怎算对?看人不对我就生气,那怎算对?”一路上嚷这句话,走十里路,一直嘈嚷到家里。夜里还自己问自己,问来问去,问的自己也笑起来,自己把过失悔过了,就顿悟从前皆非。
                    第二天早晨,在无意之中,有感肚皮痒,长了十二年的疮痨,一夜的工夫,竟完全好了。所以我在最初给人家讲病的时侯,就告诉人们,若能把自己的过,悔过了就能好病,这种方法,就是从我自身的经验上得来的。


                  IP属地:广东9楼2023-05-14 16:36
                  回复
                    性理疗病法门梳理
                    □ 怨伤脾 —— 怨会造成胃脘疼闷、胀饱、噎膈、上吐下泻、胃虚、胃炎、胃溃疡、胃黏膜脱落,甚至胃癌等疾病。
                    □ 恨伤心 —— 恨会造成冠心病、心肌炎、心积水、二尖瓣狭窄、心肌梗塞、癫狂失语等疾病。
                    □ 恼伤肺 —— 恼会造成气喘、咳嗽、吐血、肺虚、肺炎、肺结核等疾病。鼻炎因争强好胜引起,挑理导致感冒,冒犯长辈会发烧,不服人得肺病。
                    □ 怒伤肝 —— 怒会造成头晕眼花、耳聋、牙疼、嘴斜眼歪、中风不已、半身不遂、肝胆病。
                    □ 烦伤肾 —— 烦会造成腰疼、腿酸、肚腹疼痛、腰间盘突出、腰椎结核、股骨头坏死、糖尿病,以及尿毒症等疾病。
                    总之,脾气越坏、气量越小、心情越差之人越易得病。
                    1偏头痛 —— 怨恨老人和领导的过(能管自己的都是领导)。
                    2头昏脑胀——不满意老天,与领导和长辈生闷气的过。
                    3头昏怕冷 —— 恨天怨地对老人不孝,看不起老人的过。
                    4头痛 —— 恨天怨地对老人不忠不孝的过。
                    5白天头痛 —— 因外事发愁的过。
                    6黑天头痛 —— 因家事发愁放入过。
                    7抬头痛 —— 巴结不上人的过。
                    8低头痛 —— 看不起人的过。
                    9眩晕症 —— 瞧不起人看不起人,自私自利的过。
                    11脑炎、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 —— 贪心太重,不顾他人死活,自私自利的过。
                    12脑瘤 —— 违背天意自私自利的过。
                    13面肌痉挛 —— 不让人,不饶人的过。
                    14神经痛 —— 爱发疯一阵冷一阵热的过。
                    15失眠、植物神经紊乱、神经官能症 —— 思虑过多的过。
                    16神经分裂证 —— 气大、不饶人,自私自利的过。
                    17躁狂症 —— 自己理想没实现,暴跳如雷特好强的过。
                    18抑郁症 —— 自己理想没实现嫉妒人家有好事的过。
                    19困倦、打盹、嗜睡 —— 心理烦闷,管事太多,懒惰的过。
                    20精神病 —— 爱生气,爱看别人错,不知自己错,不饶人的过。
                    21多梦 —— 思想过滤,欲望太多,实现不了的过。
                    22脑供血不足,脑梗塞,脑血栓 —— 不服人,硬逞强,愚痴、任性自私的过。
                    23脑出血 —— 自私,不管别人死活,贪心重、老有理、整天琢磨别人错、爱整人、自己不能反思的过。
                    24白内障、青光眼 —— 办不开的事,心里有压力,看人家做事不对、生气、看不上人的过。
                    25眼底充血 —— 上焦火大,性格不温柔的过。
                    26眼疼 —— 生气看不上人的过。
                    27耳鸣、耳聋 —— 爱听闲话、烦人家说话、生气的过。
                    28中耳炎 —— 听闲话、不能辩解是非的过。
                    29鼻子疾病 —— 不爱与人沟通的过。
                    30歪嘴 —— 说话咬邪理的过。
                    31痰多、口臭 —— 心里肮脏事太多的过。
                    32口腔溃疡 —— 爱说刺激的过。
                    33咽炎 —— 上火忧愁、忧思忧虑、悲伤的过


                    IP属地:广东10楼2024-09-05 12:2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