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日子吧 关注:2,593贴子:2,569
  • 0回复贴,共1

过日子就是勤俭培养廉洁风骨,正直使人大度,俭朴为立家之本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廉洁和俭朴,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十分推崇的品格。一个廉洁清明的官员不仅会受到人民的爱戴,而且还可以为家族带来良好的声誉,为后人树立良好的榜样,甚至会影响到当地的道德风尚。
一、俭以养廉,直而能忍
春秋时期的晏子就提出“以廉为本”的主张,而历朝历代那些清正廉明的官员都会受到史官的歌颂和人民的喜爱。那么,如何才能把自己的精神留在世间呢?
曾国藩在《致澄弟·俭以养廉,直而能忍》中就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曾国藩认为,要想使自己的精神名垂千古,就必须做到“俭以养廉,直而能忍”。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勤俭可以培养廉洁的风骨,而正直则可以使人大度。
勤俭节约是廉洁的基础,必须从家中的日常小事做起,才能够在做官办公时培养廉洁的风度。
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由于立了几次战功,便产生了一些骄傲心理,行为上也开始有些奢狂。
“弟之直人人知之,其能忍,则为阿兄所独知;弟之廉人人料之,其不俭,则阿兄所不及料也。”
曾国藩看到了这种情况,担心这样下去会招致灾祸,因此写信奉劝弟弟一定要在“俭”字上用功。
“以后望弟于俭字加一番工夫,用一番苦心,不特家常用度宜俭,即修造公费,周济人情,亦须有一俭字意思。”
不仅要在家常用度上节俭,在修建房屋,办公费用,人情往来等方面也要做到节俭。
“总之,爱惜物力,不失寒士之家风而已。莫怕寒村二字,莫怕悭吝二字,莫贪大方二字,莫贪豪爽二字。”
两个莫怕,两个莫贪,表明了曾国藩对待节俭的态度,而寒士家风更是曾国藩自始至终始终坚持推行的家风。
曾国藩知道,一个人如果不能做到节俭,那么就很难做到廉洁,为官者如果不清廉,那么不但会招致恶名,甚至还可能会引来灾祸。
勤俭节约,不仅是做官的秘诀,更是每一个人做人的根本。
一位品行优良的官员,自然会受到百姓的拥戴,而百姓也会因为受到他的影响,而追随他的言行,这样一来,他的道德操守就会在民间逐渐扩散并生根发芽。就算有一天他不再做官,他所留下的节操也不会立刻消失,而是深深地留在百姓的心中。
曾国藩深知此中深意,所以用一生之力不断去追求这种境界。
二、将俭朴作为立家之本
俭朴不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一个家族得以持续兴旺的基础。对于富贵之家来说,俭朴就更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富贵之家往往自恃家庭条件优越,对子女一向比较宽容,甚至于纵容,反而忽视了对子女的节俭教育,使他们容易沾染上许多不良习气。
这也造成了这些后辈不能恪守家风,更无法延续家族的兴旺发达。俗语说“富不过三代”,正是因为如此。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比比皆是,随处可见。
曾国藩深知这个道理,因此他经常用先祖们勤俭的事例,来督促后辈们继承这种勤俭的家风。
三、不要忘却先世的艰难
曾国藩在《寄纪瑞·切不可忘却先世之艰难》中,就向自己的侄子说到此事。
“今家中境地虽渐宽裕,侄与诸昆弟切不可忘却先世之艰难,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
曾国藩告诫子侄们,不要忘记先世的艰难,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同时还告诫子侄不要忘记勤俭,还给他们指明了具体的操作方法。
“勤字工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俭字工夫,第一莫着华丽衣服,第二莫多用仆婢雇工。”
对于这些要求,曾国藩在家书中多次提到,不仅要求兄弟们要做到,更告诫子侄们必须做到。
他在利用一切机会向家人说明自己的主张,而他自己在一生当中更是如此身体力行的。
“凡将相无种,圣贤豪杰亦无种,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侄等处最顺之境,当最富之年,明年又从最贤之师,但须立定志向,何事不可成?何人不可做?愿吾侄早勉之也。”
这是曾国藩对子侄们的希望。他希望子侄们早早立下志向,并坚持下去,最终取得成功。
四、曾国藩的勤俭之道
曾国藩一生都非常勤俭。
他一生坚持早起,坚持每天做日课,写字,写家书,不断监督和教导兄弟子侄,同时不忘养成良好的家风,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一个勤字。
他还十分注重节俭,在生活中更是高标准地严格要求自己。
他每天吃饭都以蔬菜为主,只吃一道荤菜,只有在有客人时才增加一些荤菜。
他穿衣服不是很讲究,虽然身居高位,却经常穿着粗布衣物,只有在节庆的日子里才偶尔穿上绸缎。
对于住房,曾国藩更是要求节俭。他知道九弟为他建造了新屋之后,不但没有高兴,反而大发脾气,一辈子也没有踏入新屋半步。
女儿出嫁时,他仅给了二百两银子作为花费,在当时这对于一位官员来说是十分难得的。
他不赞成留给后代过多的金钱和财富,而想留下来的只是一些书籍,还有一封封饱含深情和哲理的家书。
由此可见,勤俭对于曾国藩来说,并不是一句简单的对家人的训诫,而是他严格恪守一生的准则。
勤俭是治家的根本,可以让子弟们养成良好的品德,不奢侈浪费,从而让家族更加兴旺发达,事业更加长久兴盛。


IP属地:福建1楼2022-06-08 23:08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