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白虹(攻+65)
这部分经历了反复修改,把我心态都快写崩溃了[斜眼]因为每次都发现了新的资料,结论每次都有较大变化,写的我身心俱疲,现在应该是第四个大版本了……
洞冥广记里写的很清楚了,白虹乃吴王六剑之一。而我在国图数字图书馆中找到晋·崔豹《古今注·卷上·舆服第一》,内中写道:“吴大帝有宝刀三、宝剑六。宝剑六:一曰白蛇,二曰紫电,三曰辟邪,四曰流星,五曰青冥,六曰百里;宝刀三:一曰百炼,二曰青犊,三曰漏影。”
啊?不是白虹?怎么成了白蛇?之后我又查了五代·马缟《中华古今注·卷上》,这本书内容和《古今注》几乎一样,作者在序中云《古今注》“差失间脱”,要为其“更订补释”。虽然这段话被拆分到了两个位置,但写的也同样是白蛇。(本来我以为是删了,查紫电青霜的时候才发现的。)第四柄宝剑此处为“奔星”而非“流星”。
结果在白荆群友的提示下,翻看了其他两个版本的《古今注》。这才发现这两个版本都作“白虹”[斜眼]且开头均为“吴大皇帝”而非“吴大帝”,句末为“漏景”而非“漏影”。
又有晋·干宝《搜神记·卷八》:“乃洪郁,起白雾摩地,白虹自上而下,化为黄玉,长三尺,上有刻文。孔子跪受而读之,曰:‘宝文出,刘季握。’”结合汉高祖刘邦斩蛇的剑也为三尺(具体见武器篇·双剑·紫电青霜),或许可以认为这柄宝剑因是“白虹”所化,得名白虹,又因后来高祖以之斩蛇,得名白蛇,所以两个名字都有道理。但《古今注》中既有白虹(白蛇)又有斩蛇之剑,却不认为二者是一柄,也未能就此定论。
总之,《古今注》里到底记载的是白蛇还是白虹,或者吴王六剑应该是白蛇还是白虹,以我的能力是不可考了。也许是传抄时误笔造成;也许是后人为了与汉高祖的斩蛇之剑区分开,将其改成了白虹;也许是后人推崇汉高祖的斩蛇之举,将其改成了白蛇;也或许是那柄叫白虹的宝剑和吴王六剑的传说渐渐融合,最终形成了白虹;也或许这柄剑既可以叫白虹也可以叫白蛇——但其实这些不重要。
简介中云此剑“离鞘有白虹贯日”,也表明制作者有意将白虹贯日与白虹宝剑结合起来,此剑大概率也确实因此得名。在文学作品中,“白虹”多与聂政刺韩傀、荆轲刺秦王两个故事相关。《战国策》:“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战国·荆轲《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后两句疑为后人补作,但流传亦甚广。“白虹”也因此成为英勇无畏、豪气如云的代名词。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为了理想和抱负奋不顾身,若非白虹贯日此等绚烂景象,又该如何道尽他们的悲壮呢?白虹的存在与否,并不会影响一代代人对英雄的敬畏,只不过是否具象化罢了。
(但是讲道理,引用时能写出“三国吴大帝孙权有六柄宝剑”这种明显翻译过的文字,小龙人多少在写的时候有点不走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