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候风地动仪 侯风什么意思,似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释,但是都不靠谱。没有什么说服力 昨日,忽然一个闪现,似乎明白了。 张衡为官几十年,确实经历过地震,这不假。但是至于,地震发生在白天还是黑夜,这并不清楚,史书也没有记载那么详细。 其中还有一点可以确定的就是张衡经历的地震,以及从别人了解的地震,描述肯定不一样,因为地震大小不一样,出的环境不一样,所以很难形成一个完整的事件。 ====有人说张衡可观察大树、观察房屋
-
90112326如题: 【晋】袁宏(328年-376年)的《后汉纪·顺帝纪》 记载候风地动仪:来观之者,莫不服其奇。 这里面存在一个事。 观之者,如何“服”? 演示一次,可以说,能让人相信。 演示两次以上,是不是才能令人佩服。 当你接触一个新奇的玩具、或者设备的时候,别人给你操作一次。 你是不是不太相信?一次演示,可能是碰巧。 你自己操作一遍,你才会相信。 你自己操作两次以上,你是不事才完全相信? 这是,接触新鲜事物的常规做法。 来观看地83地动仪的本质就是----------------------传感器 张衡的侯风地动仪目的就是接收微弱的地震波,然后再以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 这个作用,类似现代的传感器。 现在的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 ------------------------------------------------------------------------------------------------------------------------------ 传45905132《后汉书·顺帝本纪》 秋七月,史官始作候风地动铜仪。 -------------------------------------- 制造地动仪,是一件很大的事情,东汉时期个人是无法制造的。 由于是个复杂,而且重大的事件,所以被记录到了史书中。 为什么说个人是无法制造地动仪的? 第一,制造地动仪的原材料,是青铜。青铜是制造钱币的材料,也就是说,地动仪本身就是钱。 第二,制造地动仪,就需要进行铸造,单纯的熔化大量的铜,就需要大量的木炭,以及复杂的模具,这是个1152古代的人们根本不知道地震发生的原理,更不知道横波纵波,地震时只感觉到“地动山摇”。他们认为地震就是“地动”。古代人民如何测出地震地动的方向呢?这是个谜!但是,古代战国时期发生战争时,敌人挖地道攻城。如何发现敌人在挖地道呢?当时守城人想到一个办法:用镐挖土时、地下会发生细微“地动”,水缸蒙上薄牛皮放入井下,牛皮颤动并会发出嗡嗡声,这说明敌人在挖地道了[2]!但是,如何发现敌人挖地道的方向呢?人们在竖井井52中有都柱 中,说明了位置,处在尊体里面,并位于中间。 有,说明了存在,但不是悬着,更不是吊着。 都柱,说明了主体是柱形,并且有管理、制约的功能。 很直白:中间有个柱形的,并且具有管理、制约功能的部件。15《后汉书·顺帝本纪》 秋七月,史官始作候风地动铜仪。丙辰,以太学新成,试明经下第者补弟子,增甲、乙科员各十人。除郡国耆儒九十人补郎、舍人。 【译文】秋七月,太史令张衡始作候风地动铜仪。丙辰,因太学新成,以明经下第者考试录补弟子,增甲、乙科名额各十人。任郡国耆儒九十人为郎、舍人。 ========================================================= 这是有明确历史记载的。 寥寥几句,但有很大的信息在里面。221203我发的“张衡候风地动仪内部结构成功破解,信不信由你一一一”一贴,被谁删除了,为什么被删,有人知道吗2复原地动仪里一个共有的现象:拿过来就用现象。 我问一个问题:地震是什么? 很多人都会回答:地震是自然现象。 没错,很正确。 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人类才意识到地震是自然现象的?这个基本上没有人能回答出来。 很多人,复原地动仪,一上来就是把地震当做自然现象,来进行处理的。 这合理吗? 你自己说说合理吗? 认识到地震是自然现象,这也是经过很多代人的研究,才认识到的。 当然,也有很多人,说可以观察到地震,就是自然现488一个很重要的证据,往往被大家忽视。 那就是张衡的上疏陈事。 上疏陈事,是张衡写给皇帝的奏章。里面包含了一些张衡对地震的认知。 关键中的关键,是这个上疏陈事的时间,是在张衡发明地动仪之后,写给皇帝的。 张衡在发明地动仪以后,他还是认为“震者人扰也”,“灾异示人,前后数矣”。 这是一个铁的事实,谁都争论不了的。5922人们大多数时候会受到直观印象的影响而使思考流于表面,许多研究张衡地动仪的人(可能还包括张衡自己)也犯了同样的错误,以致让众多版本(包括王振铎、冯锐的)陷入无法正确实现"知震之所在"的功能,幸好张衡不愧为"木圣","复造候风地动仪"修正了自己的错误,而后世众多模仿者,却仍沉湎于自以为是的"成功复原"里无法自拔。且看冯锐是怎么自辩的:寻其方面不是寻其方向,方面可以理解为正反两个方向……幸而1张衡制造地动仪用了多长时间? 我们来寻找答案: 《后汉书,孝顺帝纪》里记载阳嘉元年(公元132年): 阳嘉元年春正月乙巳,立皇后梁氏。赐爵,人二级,三老、孝悌、力田三级,爵过公乘,得移与子若同产、同产子,民无名数及流民欲占著者人一级;鳏、寡、孤、独、笃癃、贫不能自存者粟,人五斛。 二月,海贼曾旌等寇会稽,杀句章、鄞、贸三县长,攻会稽东部都尉。诏缘海县各屯兵戍。丁巳,皇后谒高庙、光武庙,诏禀甘陵贫人,大19604其实否定一些地动仪的方案,完全还可以从另一个方面。 那就是从能量的观点 第一: ======================== 地震,是能量的释放,这一点是没有问题的。 既然是能量的释放,它就一定会传播能量。 ======================= 第二: 任何的设备都是存在摩擦力的,这一点是毋容置疑的。 也就是说,想要使机械运动起来,就必须要克服摩擦力。 ======================== 第三: 摩擦力分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而且,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 ====================== 第四:0不少人都认为,制造地动仪就必须研究地震,不研究地震怎么能制造出地动仪。 研究地震。 简单的四个字。 就这四个字,我想提出我的质问: 质问一 研究地震一个人能做到?还是几个人能做到? 质问二 研究地震需不需要设备?仅仅凭眼睛,可以研究地震吗? 质问三 既然说研究地震,那么一次地震受影响的地方有多大?一个人或几个人跑多少个地方? 质问四 研究地震,少不了野外工作,需要后勤补给吗?这些后勤补给,谁来支持? 质问五 研究2很多复原者,没有意识到的,而且是混淆的概念 震中和地震发生地。 震中,现在我们一般是用东经多少,北纬多少,这样来表述。 地震发生地,我们一般是什么地方受害最大,或者是震中位于那个地区,用地区名字来称谓此次地震。 这是完全两个概念的。比如说:汶川地震,发生地是汶川市映秀镇。震中怎么表述?北纬31.0°、东经103.4° ========================================= 在东汉,全国人口在5500万左右,那么全国有多少郡县,也可以想象一下。 那个时4最近和一位仁兄闲谈,关于张衡的"候风地动仪",他提出了一个观点:张衡曾经制造过一个将相风乌和地震感应器集于一身的"候风地动仪",理由是张衡早期想观察地震到底和风向有没有关联。从现代地震知识判断,这样的地动仪显然是失败的,张衡可能在此实验失败之后,"复造"了另一个版本的地动仪,把相风乌删除了,但由于"候风地动仪"命名在先,写记述文章的人误以为后来的版本还是用此名称,以至讹传至今。4742那就是检测地下核试验事件,而且地动仪必须安装在离爆炸现场5公里范围内。至于地球自发的天然地震嘛,你们的地动仪就是一堆笑话。4091121《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是由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编著的语文工具书著作,是中国最早的系统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语文辞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 《说文解字》原书作于汉和帝永元年间(公元89年),成书于汉安帝建光元年(公元121年)。 《说文解字》对每个字的说解,包括字义、字形和字音三个部分。《说文解字》对每一个字头,首先解释其意义。许慎根据自己所掌握的资料,说明该字最初造字时所代表的意义。这些7如题: 研究“验之以事,合契若神”比“陇西地震”更合理 开始的王振铎版地动仪,能做到当场验证么? 结果在外展览,可以说,让外国人怼的哑口无言。外国,也有研究中国地动仪的砖家。 接下来,就是冯砖家的“蹭球”地动仪,能做到当场验证么? 也是做不到。指关为球,饱受指责。其内部结构更是无法合理解释。甚至捏造了公元134年发生了地震,实属不该。 后来的复原,也是纷纷不一。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陇西地震 其实,这两个都是事57验之以事,究竟是什么? 公元132年,张衡复造地动仪。 公元126年,张衡复为太史令。公元126年以前,张衡有五年时间没有担任太史令。 我们分析一下 首先制造地动仪,张衡一定是在太史令职位上的。这个是必须的,没有问题。 张衡复造地动仪,说明张衡还曾经制造过一个地动仪,这也是没有问题的。 那么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张衡在公元126年到公元131年之间还做过一个失败的地动仪。 这个结论没有问题吧。 那么验之以事究竟是什么? 我们再来分析133845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