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拉回今天,常常见到汉族网友同胞们对我们皇汉民族之皇汉一词表示异议或不解,其实皇汉一词的皇字不是皇帝的皇的意思,也不是封建糟粕和其它什么贬义,亦不是外国的舶来品和音译,更与倭寇盗用之皇字无关。相反,“皇汉”一词从古到今就一直存在,中华史书中更是载不绝书,它作为汉民族的一贯古称、代称和别称,其意思就是指“永远光辉灿烂神圣光明高贵强盛文明昌大”的大汉民族!
下面是关于皇汉一词的综合解释说明
何谓“皇汉” ?
“皇”这个汉字是个会意兼形声字(“王”是其声旁),从篆体字中可以看出在“王”上面的本来是个“自”;故《说文解字》的“皇”字条下释曰:“皇,从自王,自,始也。”并注其读音为“胡光切”。
[注] 许慎《说文》训皇从自从王,多有人认为谬误,皇实不从自。
按自为始,则本自杨雄《方言》训鼻为始,这反映“自”在古语中有始义。按《说文》的说法,“自读若鼻”,民间口语有称呼第一个儿子为“鼻子”,是取“始子”意。
这裏的“皇”即“始王”,其意是“三皇”中的意义,即“起始的伟大人物”,其实再往前追溯,“皇”的本义其实和“帝”一样是“神祗”,而且是泛指百神。皇还可指天,有“皇天后土”之谓。
“皇”字,古另有光明义,古代用“皇皇”来表示“灿烂、辉煌、光明、盛大”[至今还用,比如“天地皇皇”、“皇皇巨著”],从字源上看,很可能是个象形——油灯上的烛焰。“皇”的此义今天已经少见,取而代之的是从“皇”分离出来的“煌”。古汉族人有自称“皇汉”者,盖出於“光明的汉”之意。而在上古时代,华夏的“华”也有“光明”、“繁盛”义,故“皇”、“华”可互通。
《诗·大雅·皇矣》云:“皇矣上帝,临下有赫。” 《诗·执竟》有“丕显成康,上帝是皇”句。《离骚》有“朕皇考曰伯庸”句。[此处言皇者,大也]《诗·鲁颂·宓宫》有“皇祖后稷,享以騂”句。
自“秦强号始皇”之后,“皇”字逐渐为帝王家所专用了。“皇汉”用来作为汉朝的美誉敬称,李贺《感讽》诗:“皇汉十二帝,惟帝称睿哲”,陈琳:“皇汉逢屯邅,天下遭氛慝”。类似的用法其他朝代也用,明称“皇明”,唐称“皇唐”。有趣的是:在五胡十六国期间,汉族之外比如匈奴人建立的政权,也自称“皇汉”,如《晋书·刘聪载记》载陈元达谏刘聪之语云:“晋氏暗虐,视百姓如草芥,故上天剿绝其祚,乃眷皇汉,苍生引领息肩,怀更苏之望有日矣。”
再如开头,满清窃据华夏后,大儒朱舜水避乱日本,念念不忘祖国,以“单身寄孤岛,抱节比田横”自勉。身居异域,依旧身着汉服,常常面朝西方,遥望流泪。他写的《避地日本感赋》二首,抒发了他怀念故国的悲愤之情:
汉土西看白日昏,伤心胡虏据中原。
衣冠虽有先朝制,东海幡然认故园。
廿年家国今何在?又报东胡设伪官。
起看汉家天子气,横刀大海夜漫漫。
在满清殖民侵略奴役统治范围之外,朱舜水才能保持着言说的自由和民族的精神。他常寄信给国内子孙,教诲他们“农圃渔樵,自食其力;百工技艺,亦自不妨,惟有虏官决不为耳。”(朱公在日本时,主人要为他建造好屋子,他辞谢时说:“吾藉上公眷顾,孤踪海外,得养志守节,而保汉家衣冠,感莫大焉! 吾祖宗坟墓,久为发掘(指被满洲鞑虏掘墓),每念及此,五内惨烈。 若丰屋而安居,岂我志乎?”)。
1682年四月,朱舜水身着一身中国服饰在日本去世,下了万古流芳的遗书:
“予不得再履汉土,一睹恢复事业。 予死矣,奔赴海外数十年,未求得一师与满虏战,亦无颜报明社稷。 自今以往,区区对皇汉之心,绝于瞑目。 见予葬地者,呼曰‘故明人朱之瑜墓’,则幸矣。”
下面是关于皇汉一词的综合解释说明
何谓“皇汉” ?
“皇”这个汉字是个会意兼形声字(“王”是其声旁),从篆体字中可以看出在“王”上面的本来是个“自”;故《说文解字》的“皇”字条下释曰:“皇,从自王,自,始也。”并注其读音为“胡光切”。
[注] 许慎《说文》训皇从自从王,多有人认为谬误,皇实不从自。
按自为始,则本自杨雄《方言》训鼻为始,这反映“自”在古语中有始义。按《说文》的说法,“自读若鼻”,民间口语有称呼第一个儿子为“鼻子”,是取“始子”意。
这裏的“皇”即“始王”,其意是“三皇”中的意义,即“起始的伟大人物”,其实再往前追溯,“皇”的本义其实和“帝”一样是“神祗”,而且是泛指百神。皇还可指天,有“皇天后土”之谓。
“皇”字,古另有光明义,古代用“皇皇”来表示“灿烂、辉煌、光明、盛大”[至今还用,比如“天地皇皇”、“皇皇巨著”],从字源上看,很可能是个象形——油灯上的烛焰。“皇”的此义今天已经少见,取而代之的是从“皇”分离出来的“煌”。古汉族人有自称“皇汉”者,盖出於“光明的汉”之意。而在上古时代,华夏的“华”也有“光明”、“繁盛”义,故“皇”、“华”可互通。
《诗·大雅·皇矣》云:“皇矣上帝,临下有赫。” 《诗·执竟》有“丕显成康,上帝是皇”句。《离骚》有“朕皇考曰伯庸”句。[此处言皇者,大也]《诗·鲁颂·宓宫》有“皇祖后稷,享以騂”句。
自“秦强号始皇”之后,“皇”字逐渐为帝王家所专用了。“皇汉”用来作为汉朝的美誉敬称,李贺《感讽》诗:“皇汉十二帝,惟帝称睿哲”,陈琳:“皇汉逢屯邅,天下遭氛慝”。类似的用法其他朝代也用,明称“皇明”,唐称“皇唐”。有趣的是:在五胡十六国期间,汉族之外比如匈奴人建立的政权,也自称“皇汉”,如《晋书·刘聪载记》载陈元达谏刘聪之语云:“晋氏暗虐,视百姓如草芥,故上天剿绝其祚,乃眷皇汉,苍生引领息肩,怀更苏之望有日矣。”
再如开头,满清窃据华夏后,大儒朱舜水避乱日本,念念不忘祖国,以“单身寄孤岛,抱节比田横”自勉。身居异域,依旧身着汉服,常常面朝西方,遥望流泪。他写的《避地日本感赋》二首,抒发了他怀念故国的悲愤之情:
汉土西看白日昏,伤心胡虏据中原。
衣冠虽有先朝制,东海幡然认故园。
廿年家国今何在?又报东胡设伪官。
起看汉家天子气,横刀大海夜漫漫。
在满清殖民侵略奴役统治范围之外,朱舜水才能保持着言说的自由和民族的精神。他常寄信给国内子孙,教诲他们“农圃渔樵,自食其力;百工技艺,亦自不妨,惟有虏官决不为耳。”(朱公在日本时,主人要为他建造好屋子,他辞谢时说:“吾藉上公眷顾,孤踪海外,得养志守节,而保汉家衣冠,感莫大焉! 吾祖宗坟墓,久为发掘(指被满洲鞑虏掘墓),每念及此,五内惨烈。 若丰屋而安居,岂我志乎?”)。
1682年四月,朱舜水身着一身中国服饰在日本去世,下了万古流芳的遗书:
“予不得再履汉土,一睹恢复事业。 予死矣,奔赴海外数十年,未求得一师与满虏战,亦无颜报明社稷。 自今以往,区区对皇汉之心,绝于瞑目。 见予葬地者,呼曰‘故明人朱之瑜墓’,则幸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