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汉服吧 关注:60贴子:4,265
  • 5回复贴,共1

新搬运——【皇汉】名词解释资料大全,最全面整理方便新人!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转自明吧帖子 【资料】整理了皇汉这一光辉族名的名词解释全息大扫盲
链接自搜,本楼防吞。


IP属地:河南1楼2013-05-05 21:36回复
    时空拉回今天,常常见到汉族网友同胞们对我们皇汉民族之皇汉一词表示异议或不解,其实皇汉一词的皇字不是皇帝的皇的意思,也不是封建糟粕和其它什么贬义,亦不是外国的舶来品和音译,更与倭寇盗用之皇字无关。相反,“皇汉”一词从古到今就一直存在,中华史书中更是载不绝书,它作为汉民族的一贯古称、代称和别称,其意思就是指“永远光辉灿烂神圣光明高贵强盛文明昌大”的大汉民族!
    下面是关于皇汉一词的综合解释说明
    何谓“皇汉” ?
    “皇”这个汉字是个会意兼形声字(“王”是其声旁),从篆体字中可以看出在“王”上面的本来是个“自”;故《说文解字》的“皇”字条下释曰:“皇,从自王,自,始也。”并注其读音为“胡光切”。
    [注] 许慎《说文》训皇从自从王,多有人认为谬误,皇实不从自。
    按自为始,则本自杨雄《方言》训鼻为始,这反映“自”在古语中有始义。按《说文》的说法,“自读若鼻”,民间口语有称呼第一个儿子为“鼻子”,是取“始子”意。
    这裏的“皇”即“始王”,其意是“三皇”中的意义,即“起始的伟大人物”,其实再往前追溯,“皇”的本义其实和“帝”一样是“神祗”,而且是泛指百神。皇还可指天,有“皇天后土”之谓。
    “皇”字,古另有光明义,古代用“皇皇”来表示“灿烂、辉煌、光明、盛大”[至今还用,比如“天地皇皇”、“皇皇巨著”],从字源上看,很可能是个象形——油灯上的烛焰。“皇”的此义今天已经少见,取而代之的是从“皇”分离出来的“煌”。古汉族人有自称“皇汉”者,盖出於“光明的汉”之意。而在上古时代,华夏的“华”也有“光明”、“繁盛”义,故“皇”、“华”可互通。
    《诗·大雅·皇矣》云:“皇矣上帝,临下有赫。” 《诗·执竟》有“丕显成康,上帝是皇”句。《离骚》有“朕皇考曰伯庸”句。[此处言皇者,大也]《诗·鲁颂·宓宫》有“皇祖后稷,享以騂”句。
    自“秦强号始皇”之后,“皇”字逐渐为帝王家所专用了。“皇汉”用来作为汉朝的美誉敬称,李贺《感讽》诗:“皇汉十二帝,惟帝称睿哲”,陈琳:“皇汉逢屯邅,天下遭氛慝”。类似的用法其他朝代也用,明称“皇明”,唐称“皇唐”。有趣的是:在五胡十六国期间,汉族之外比如匈奴人建立的政权,也自称“皇汉”,如《晋书·刘聪载记》载陈元达谏刘聪之语云:“晋氏暗虐,视百姓如草芥,故上天剿绝其祚,乃眷皇汉,苍生引领息肩,怀更苏之望有日矣。”
    再如开头,满清窃据华夏后,大儒朱舜水避乱日本,念念不忘祖国,以“单身寄孤岛,抱节比田横”自勉。身居异域,依旧身着汉服,常常面朝西方,遥望流泪。他写的《避地日本感赋》二首,抒发了他怀念故国的悲愤之情:
    汉土西看白日昏,伤心胡虏据中原。
    衣冠虽有先朝制,东海幡然认故园。
    廿年家国今何在?又报东胡设伪官。
    起看汉家天子气,横刀大海夜漫漫。
    在满清殖民侵略奴役统治范围之外,朱舜水才能保持着言说的自由和民族的精神。他常寄信给国内子孙,教诲他们“农圃渔樵,自食其力;百工技艺,亦自不妨,惟有虏官决不为耳。”(朱公在日本时,主人要为他建造好屋子,他辞谢时说:“吾藉上公眷顾,孤踪海外,得养志守节,而保汉家衣冠,感莫大焉! 吾祖宗坟墓,久为发掘(指被满洲鞑虏掘墓),每念及此,五内惨烈。 若丰屋而安居,岂我志乎?”)。
    1682年四月,朱舜水身着一身中国服饰在日本去世,下了万古流芳的遗书:
    “予不得再履汉土,一睹恢复事业。 予死矣,奔赴海外数十年,未求得一师与满虏战,亦无颜报明社稷。 自今以往,区区对皇汉之心,绝于瞑目。 见予葬地者,呼曰‘故明人朱之瑜墓’,则幸矣。”


    IP属地:河南4楼2013-05-05 21:39
    回复
      以下系皇汉一词见诸于中国史书的其他记载摘录
      感讽五首之一 李贺
      合浦无明珠,龙洲无木奴。
      足知造化力,不给使君须。
      越妇未织作,吴蚕始蠕蠕。
      县官骑马来,狞色虬紫须。
      怀中一方板,板上数行书。
      不因使君怒,焉得诣尔庐。
      越妇拜县官,桑牙今尚小。
      会待春日晏,丝车方掷掉。
      越妇通言语,小姑具黄梁。
      县官踏餐去,簿吏复登堂。
      奇俊无少年,日车何躄躄。
      我待纡双绶,遗我星星发。
      都门贾生墓,青蝇久断绝。
      寒食摇扬天,愤景长肃杀。
      皇汉十二帝,唯帝称睿哲。
      一夕信竖儿,文明永沦歇。
      南山何其悲,鬼雨洒空草。
      长安夜半秋,风前几人老。
      低迷黄昏径,袅袅青栎道。
      月午树无影,一山唯白晓。
      漆炬迎新人,幽圹萤扰扰。
      星尽四方高,万物知天曙。
      己生须己养,荷担出门去。
      君平久不反,康伯循国路。
      晓思何譊譊,阛阓千人语。
      石根秋水明,石畔秋草瘦。
      侵衣野竹香,蛰蛰垂叶厚。
      岑中月归来,蟾光挂空秀。
      桂露对仙娥,星星下云逗。
      凄凉栀子落,山璺泣清漏。
      下有张仲蔚,披书案将
      《三国志》邓张宗杨传
      昔文王歌德,武王歌兴。夫命世之主,树身行道,非唯一时,亦由开基植绪,光于
      来世者也。自我中汉之末,王纲弃柄,雄豪并起,役殷难结,生人涂地。于是世主感而
      虑之,初自燕、代则仁声洽著,行自齐、鲁则英风播流,寄业荆、郢则臣主归心,顾援
      吴、越则贤愚赖风,奋威巴、蜀则万里肃震。厉师庸、汉则元寇敛迹,故能承高祖之始
      兆,复皇汉之宗祀也。然而奸凶怼险,天征未加,犹孟律之翔师,复须战于鸣条也。天
      禄有终,奄忽不豫。虽摄归一统,万国合从者,当时俊乂扶的摧冀戴,明德之所怀致也。
      盖济济有可观焉。
      后汉书卷四十上 班彪列传
      相如作上林、子虚赋,吾丘寿王作士大夫论及骠骑将军颂,东方朔作客难及
      非有先生论,其辞并以讽喻为主也。
      有西都宾问于东都主人曰:“盖闻皇汉之初经营也,尝有意乎都河洛矣。
      辍而弗康,寔用西迁,作我上都。主人闻其故而鷪其制乎?”主人曰:“未也。
      愿宾摅怀旧之蓄念,发思古之幽情,博我以皇道,弘我以汉京。”宾曰:“唯唯。”
      《三国志》管辂传
      既言其事,义博悲涕沾衣,曰:“皇汉之末,实有斯事。君不名主,讳也。我不得言,礼也。兄弟躄来三十馀载,脚如棘子,不可复治,但原不及子孙耳。”辂言火形不绝,水形无馀,不及后也。
      「忆潼关」徐夤
      洞壑双扉入到初,似从深阱睹高墟。天开白日临军国,
      山夹黄河护帝居。隋炀远游宜不反,奉春长策竟何如。
      须知皇汉能扃鐍,延得年过四百馀。
      《陈书》
      及伯山受封,世祖欲重其事,天嘉元年七月丙辰,尚书八座奏曰:“臣闻本枝惟允,宗周
      之业以弘,盘石既建,皇汉之基斯远,故能协宣五运,规范百王,式固灵根,克隆卜世。
      《旧唐书》
      世祖中兴,尤深吏术,慎选名儒为辅相,不以吏事责功臣;政优则增秩赐金,绩负则论
      输左校。选任之道,皇汉其优。隋政不纲,彝伦斯紊。天子事巡游而务征伐,具僚逞侧媚
      而窃恩权。


      IP属地:河南5楼2013-05-05 21:39
      回复
        何谓“皇汉” ?
        “皇”这个汉字是个会意兼形声字(“王”是其声旁),从篆体字中可以看出在“王”上面的本来是个“自”;故《说文解字》的“皇”字条下释曰:“皇,从自王,自,始也。”并注其读音为“胡光切”。
        [注] 许慎《说文》训皇从自从王,多有人认为谬误,皇实不从自。
        按自为始,则本自杨雄《方言》训鼻为始,这反映“自”在古语中有始义。按《说文》的说法,“自读若鼻”,民间口语有称呼第一个儿子为“鼻子”,是取“始子”意。
        这裏的“皇”即“始王”,其意是“三皇”中的意义,即“起始的伟大人物”,其实再往前追溯,“皇”的本义其实和“帝”一样是“神祗”,而且是泛指百神。皇还可指天,有“皇天后土”之谓。
        “皇”字,古另有光明义,古代用“皇皇”来表示“灿烂、辉煌、光明、盛大”[至今还用,比如“天地皇皇”、“皇皇巨著”],从字源上看,很可能是个象形——油灯上的烛焰。“皇”的此义今天已经少见,取而代之的是从“皇”分离出来的“煌”。古汉族人有自称“皇汉”者,盖出於“光明的汉”之意。而在上古时代,华夏的“华”也有“光明”、“繁盛”义,故“皇”、“华”可互通。
        《诗·大雅·皇矣》云:“皇矣上帝,临下有赫。” 《诗·执竟》有“丕显成康,上帝是皇”句。《离骚》有“朕皇考曰伯庸”句。[此处言皇者,大也]《诗·鲁颂·宓宫》有“皇祖后稷,享以騂”句。
        自“秦强号始皇”之后,“皇”字逐渐为帝王家所专用了。“皇汉”用来作为汉朝的美誉敬称,李贺《感讽》诗:“皇汉十二帝,惟帝称睿哲”,陈琳:“皇汉逢屯邅,天下遭氛慝”。类似的用法其他朝代也用,明称“皇明”,清称“皇清”。有趣的是:在五胡十六国期间,汉族之外比如匈奴人建立的政权,也自称“皇汉”,如《晋书·刘聪载记》载陈元达谏刘聪之语云:“晋氏暗虐,视百姓如草芥,故上天剿绝其祚,乃眷皇汉,苍生引领息肩,怀更苏之望有日矣。”


        IP属地:河南6楼2013-05-05 21:40
        回复
          皇汉觉醒任重道远----------------找不回灵魂和尊严的华夏民族谈何复兴!
          除了朱舜水,皇汉忠烈尤其在宋末明末和辛亥驱鞑复国之际,是前仆后继、数不胜数的大量涌现过救族救国的例子。
          到近现代,孙中山、章太炎、邹容、林觉民、黄兴、陶成章、宋教仁、秋瑾、陆皓东、徐锡麟。。等等等等,更是近现代皇汉的表率,可以说越往后,华夏汉民族越是危难之际,皇汉的数量越多,这就是炎黄中国不灭的灵魂脊梁
          如今,只要继承皇汉先驱遗志,有民族精神捍卫卫华夏汉民族利益的,都可算作新时代的皇汉。无论主观客观、直接间接。。
          至于某些“人”(包括满遗和无知圣母们)现在想拿各种歪理神论来贬低污辱皇汉这个词,注定是打错了主意,
          不妨好好想想皇汉从古至今都从未消失过
          无论以何种形式
          只要有一个汉族在,皇汉这个词就绝不会消失。


          IP属地:河南15楼2013-05-05 21:44
          回复
            附:辛亥格命陕西光复秦陇复汉军大都督张凤翙檄文
            彼满洲胡虏,占我中国,虐我汉人,于今二百六十余年。糜我血肉,剥我脂膏,惨戮我父老,荼毒我子弟。近年又借立宪之名,行虐民之实,卖我之生产,供彼之溪壑,宁送与外人,不准归家奴,人神同疾,天地不容。今川鄂已导于先,湘赣复继其后……足征天意有在,人心思汉,不谋而合。秦陇据天下之上游,占西北之形胜,本军府上应天相,下顺民心,义旗一举,复我皇汉,今唾手而得长安,长驱而向关洛,市井不惊,秋毫无犯。所有各府厅州县官吏,情愿反正归顺者,即承本军府意志,保地方治安。如其执迷不悟,即仰该地方绅民,另行公举众望素孚之绅耆,办理本处事务。所有词讼案件,即归各乡镇自治会公决。并一面赶办团练,以防土匪,如有不逞之徒,借端煽乱,轻即由各团练擒拿惩治,重则报告本军府,遣兵扑灭,以保卫社会治安。其有外国教士教民,应一律保护,无得仇视。檄下士绅军民商工人等遵照毋违。
            一九一一年十月二十四日


            IP属地:河南17楼2013-05-05 21:4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