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无良吧 关注:16贴子:3,293

回复:【高三攻略】没有谁有资本嘲笑为梦想拼搏的我们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3.细胞骨架:蛋白质纤维构成。详见课本。
  4.中心体:两个垂直中心粒构成,在间期复制,存在于动物和低等植物(这个知识点大家耳熟能详,不过逢考必有人跪,比如广州二模和省实三模跪倒一片,为什么?等你错了你就会知道那种被中心体彻底洗脑无视隐藏的高等植物存在的感觉)。在课本图上表现为两个小帽子,连着纺锤丝。


126楼2014-08-18 10:45
回复
     一般来说,间期完成DNA复制蛋白质合成,当然在分裂期时也会有少量蛋白质合成,因为还残留着一些间期合成的RNA,但是就不再有DNA合成了,因为DNA已经高度螺旋化了。
      RNA,神经递质,抗体……这些都是用完了就灭活或者被回收了。(那为什么血清中还会有抗体?因为还没作用呢。)


    127楼2014-08-18 10:45
    回复
       顺手来一个:洋葱的用法。
        1.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取材:洋葱根尖)
        2.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取材:洋葱根尖)
        3.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取材:优选洋葱外表皮细胞,内表皮搭配有色溶液也凑合)
        4.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取材:内表皮细胞)
        5.探究生物酶的高效性: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更优选择是猪肝)
        其实还有很多,但感觉都有些牵强(不是必需材料)所以没有收纳


      128楼2014-08-18 10:45
      回复
        【光合作用】
          先来个要背的,色素的作用:吸收传递转化。
          光合呼吸的具体过程在此省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也省略;我们接下来就直接进入光合呼吸常见图像的整理。(这个是多年做题得来的经验,一般教辅上不会归纳这些知识的。)
          经典图像1:类正弦函数图像
          适用背景:密闭玻璃罩里的绿色植物
          (感觉这个图画的比较奇怪,二氧化碳浓度还能是负的,它的意思应该是和初始玻璃罩内二氧化碳浓度相比较的浓度)
          AB段(0-2时):凌晨时分,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放出二氧化碳。
          BC段(2-6时)(按照我们老师的说法是2-5时):植物仍然只进行呼吸作用,不同的是温度降低,呼吸速率减慢。
          CD段(6-8时):太阳升起,植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但尚未达到光补偿点。
          D点:植物达到光补偿点,即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接下来二氧化碳浓度就开始降低了。
          DE段(8-11时):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植物开始有净积累量。
          EF段(11-14时):午休阶段。温度过高,为防止蒸腾失水,气孔关闭,胞间二氧化碳增大,吸收二氧化碳含量减少,暗反应速率下降,进而总(净)光合速率下降。
          FG段(14-18时):午休解除。净光合速率上升。
          G点:植物达到光补偿点。
          GH点(18-20时):温度降低,光照减弱,呼吸作用强于光合作用。
          HI点(20-24时):光照彻底消失,二氧化碳浓度加速上升。


        129楼2014-08-18 10:46
        回复


          130楼2014-08-18 10:47
          回复
            既然找到的两张图放在了一起,那就一起讲吧。
              甲图:作为两种植物的比较,在此侧重谈阴生植物的特点,阳生植物特点对比可推出。
              阴生植物适合于弱光环境。在一定的弱光条件下(不能太弱),阴生植物生长的会比阳生植物更好。在群落演替的过程中,当高大的乔木逐渐成为优势种,光照被抢夺时,自然选择了一部分耐受弱光的植物。


            131楼2014-08-18 10:47
            回复
              阴生植物的叶片肥厚,叶绿体大、多,光合作用的效率更高,因而光补偿点也更靠前了。还有一个原因是无光照时,阴生植物呼吸作用强度比阳生植物弱。
                阴生植物光饱和点较低,这也可以看作是自然选择的一个结果。
                提高光照利用率:阴生植物和阳生植物间种套作。


              132楼2014-08-18 10:47
              回复
                  乙图
                  放这个图做什么呢,我们可以来提取一下信息,不要觉得很无趣,高考就考信息提取与概括这些奇怪的题目。
                  只看一条曲线,这就是一个普通的净光合速率随温度变化的钟型曲线,再加上一条呢?信息可就多了。


                133楼2014-08-18 10:47
                回复
                  首先,我们发现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并不是饱和的。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可以通过提高二氧化碳的浓度来提高光合速率。
                    相同温度下两条曲线差距的长度有什么意义呢?也就是将大气二氧化碳浓度提升到饱和二氧化碳浓度光合速率的提升量,我们可以发现在35度时这个提升是最大的。


                  134楼2014-08-18 10:48
                  回复
                     那么,我们怎样提高二氧化碳浓度?施放干冰,施放有机肥都是可行的。有机肥也就是农家肥,可以补充微量元素,不过这和二氧化碳有什么关系?原因在于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分解作用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呼吸作用,是包含关系),这个过程是比较缓慢的。
                      另外,加速空气流动也是很有必要的,这样才会有二氧化碳随时来补充,这和开窗户透气是一个道理,“正其风,通其行”是经典的概括。


                    135楼2014-08-18 10:48
                    回复
                      其次,我们发现两条曲线的最适温度并不是重合的,也就是说,最适温度还与二氧化碳浓度有关。
                        这是一个双变量的问题,进而我们因此可以推测二氧化碳的浓度影响了酶的活性,具体原因欢迎大家查阅文献寻求答案。
                        在双变量的影响下,结果往往是多变的。比如说,双变量组合条件下的实验,两个最优条件的搭配有时候不一定是最好的,因为两个变量可能存在叠加或是排斥效应,这也就导致了结果偏差。做生物实验题时,这是尤其需要注意的一点。
                        当然有些双变量也是不受影响的,比如在不同温度下,最适PH是相同的。


                      136楼2014-08-18 10:48
                      回复
                         随后,我们还可以发现,温度在饱和二氧化碳浓度时作用效应更明显。(曲线波动幅度更大)当二氧化碳达到饱和,不再成为限制条件时,温度自然就成为了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所以温度的效应就明显了。而在二氧化碳浓度较低时,就有二氧化碳不足在限制光合速率增长,导致光合速率变化幅度小。


                        137楼2014-08-18 10:48
                        回复

                            上图是一个曾经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的实验装置。碳酸氢钠溶液有什么意义?一些教辅这样说:可以维持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稳定。
                            根据高中化学知识,碳酸氢钠只有在固态的时候加热才会分解产生二氧化碳。
                            在向老师求证后,得出的结论是,这个装置是命题人来搞笑的。
                            如果真的存在这样一种强大的溶液,那我们就勉强称它为二氧化碳缓冲液吧。


                          138楼2014-08-18 10:49
                          回复

                              事实上,那个错误装置的灵感来自这个实验:用光照射不同浓度碳酸氢钠溶液中的叶圆片,观察叶片上浮的时间。
                              因为叶片通过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气体托起叶片上升。光合作用越强,单位时间产生氧气越多,上浮时间就越短。
                              在碳酸氢钠溶液中,随溶液酸性增强会有二氧化碳产生,浓度越大产生越多,上浮时间自然缩短。那么为什么之后时间又变长了呢?原因就和把叶片放到高浓度蔗糖溶液里一样,渗透失水,必然影响光合作用。


                            139楼2014-08-18 10:49
                            回复

                                而以上那个实验又是课本实验的改装。原课本实验装置如上(课本用的是小圆形叶片而不是水藻),通过白炽灯距离植物的远近来调节光照强度,进而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有些教辅指出:最好使用节能灯之类的灯泡,因为白炽灯产热(可视为将电能全部转化为热能)会影响实验结果。


                              140楼2014-08-18 10:4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