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士吧 关注:8,105贴子:16,470

【女士※女权】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女权(Feminism)又称女性主义、女权主义、女权运动,是指为结束性别主义、性别剥削和压迫,促进性阶层平等而创立和发起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除在对社会关系进行批判之外,女性主义者也着重于性别不平等的分析以及推动性底层(如女性、跨性别)的权利、利益与议题。

注:女权主义是女性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用语,两者本质没有区别。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4-09-10 15:36回复
    女性主义的观念基础是认为,现时的社会建立于以男性为中心的父权体系之上。
    女性主义理论的目的在于了解不平等的本质以及着重在性政治、权力关系与性意识(sexuality)之上。
    女性主义政治行动则挑战诸如生育权、堕胎权、教育权、家庭暴力、产假、薪资平等、投票权、代表权(Representation politics)、性骚扰、性别歧视与性暴力等等的议题。
    女性主义探究的主题则包括歧视、刻板印象、物化(尤其是关于性的物化)、身体、压迫与父权。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4-09-10 15:37
    回复
      女性主义的理论千头万绪,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在全人类实现男女平等。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4-09-10 15:37
      回复
        综观女性主义的理论,有些激烈如火,有些平静如水,有些主张做决死抗争,有些认可退让妥协,但是所有的女性主义理论都有一个基本的前提,那就是:女性在全世界范围内是一个受压迫、受歧视的等级。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4-09-10 15:38
        回复
          女性的第二性地位是如此普遍,如此持久。在这样一个跨历史、跨文化的普遍存在的社会结构当中,女性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认知、观念、伦理等各个领域都处于与男性不平等的地位,即使在家庭这样的私人领域中,女性也处于与男性不平等的地位。男权制思想认为,这种男尊女卑的性别秩序不仅是普遍存在的,而且是不会改变的,因为它是自然形成的;而女性主义却认为,这一性别秩序既不是普遍存在的,也不是永不改变的,因为它并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由社会和文化人为地建构起来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4-09-10 15:38
          回复
            在不同的年代和不同的文化当中,男性也受压迫,但是他们是由于属于某个阶级或阶层的成员而受压迫,而不是由于是男性而受压迫。女性则不同,除了因为属于某个阶级或阶层等原因之外,还仅仅因为身为女性而受压迫。由男性铸造的社会将女性视为低下的:她只能通过挑战和改变男性的高等地位的途径来改变自身的低下地位。历史上有许多向统治集团挑战的革命,但是只有女性主义是向男权制本身挑战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4-09-10 15:38
            回复
              早期的女性主义者与最初的女权运动通常被称为“第一波女性主义”(the first-wave),而1960年之后的女性主义被称为“第二波女性主义”(the second-wave)。也有第三波女性主义(the third-wave),女性主义者之间对于其存在必要性、贡献与概念意见不一。三个“波”之所以如此称呼,是因为就像海浪般,一个接一个永不间断,后来者运用了前行者的贡献与资源。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4-09-10 15:39
              回复
                关于反对女权的人,多数是把不平等的事实理解成平等的,并且不顾现实夸大曲解女权。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4-09-10 15:39
                回复
                  女权主义与女性主义是同一个英语单词(feminism)在国内的两种译法。女权主义是跟男女分工等值,妇女权益相联系的。
                  妇女解放运动到今天为止,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两性平等
                  19世纪末是妇女解放运动的第一次浪潮,争论的焦点是要求性别包括男女之间的生命全历程平等,也就是两性的平等,也要求公民权、政治权利,反对贵族特权、一夫多妻,强调男女在智力上和能力上是没有区别的。最重要的目标是要争取家庭劳动与社会劳动等价、政治权利同值,往往被称作“女权运动”。
                  两性平权
                  女性主义的第二次浪潮从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开始。人们认为,第二次妇女解放运动最早也起源于美国。这次运动一直持续到80年代。其基调是要强调两性间分工的自然性并消除男女同工不同酬的现象。要求忽略把两性的差别看成是在两性社会关系中,女性附属于男性的基础的观点。要求分领域对相应适可公众开放,等等。
                  第二次女权主义运动带来的另外一个结果,就是对于性别研究,女性主义的学术研究兴起。因此,也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女性主义流派。人们在父权意识形态中形成的概念使得他们从男权的角度来描述这个世界,并且把这种描述混同于真理,认为是天经地义的。而女权主义者对这些人们习以为常的概念提出了挑战。尽管流派众多,但基本点是争取两性寿终平权,彻底消除女性受歧视剥削压迫乃至误对(Abusement)的坏状况。
                  两性同格
                  提议女性自尊自省自爱自觉自理自治,要求男性辅助女性摆脱蒙昧和压制,走向等位同格。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4-09-10 15:41
                  回复
                    女性主义理论可以被划分为宏观理论和微观理论两大类。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4-09-10 15:41
                    回复
                      女性主义的微观理论也是门类繁多,不胜枚举。在此试举几例:
                      交换理论:这一理论指出,理性的人一向被假定为自私的、相互隔离的、无情感的行为者,而女性主义理论则做出了另一种假设,它假设人是相互连结的、利他的、有情感的。女性主义还用交换理论解释男女两性之间的不平等:男性占有了份额较女性大得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知识资源。
                      网络理论:女性主义用这一理论分析性别差异与性别不平等。一个人的社会地位是他的社会关系的总和。男女两性由于从儿时起结识的人就不同,后来的关系网络也不同,因此造成了两性发展机会的巨大差异。
                      角色理论:这一理论涉及女性的家庭与工作的双重角色冲突问题。这两种角色一旦发生冲突,女性的工作角色往往要服从家庭角色,女性因此丧失了大量的工作和升迁的机会,致使女性做事业的动力降低。女性比较集中的职业由于缺勤率高、精力投入少,因此变得价值较低,报酬也较低。
                      地位期望理论:这一理论认为,男女两性在进入性别混合的目标动力群体时,由于群体对男性的期望值高于女性,就降低了女性在群体互动中的自信心、威望和权力。如果某位女性想反潮流而动,群体内的两性都会反对她,敌视她。在这种情况下,性别期望模式得到了巩固。
                      符号互动理论:这一理论认为,人的心灵、自我和社会都是通过符号交流和话语制造出来的。正如标签理论所揭示的那样,女性往往在社会教化的过程中接受了社会对男尊女卑的定义,于是遇事常常会自责,取悦和讨好男性以避免惩罚,久而久之就造成了两性之间的巨大差别。
                      新弗洛伊德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儿童大多由女性抚养,无论男孩女孩在开始时爱慕的对象都是女性,因此男孩要成熟起来就必须否定母亲,女孩却不必否定母亲,结果是女孩在成为女人之后,更关注人际关系和养育性;男孩在成为男人之后,更关注个人,拒绝情感表达,总想通过在社会上的成功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并且导致了男性在公领域的统治和仇女倾向。男女两性发展出不同的道德和理性模式,男性强调抽象原则,女性则更加关注具体情况。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4-09-10 15:41
                      回复
                        我自己试着破一下
                        首先智力众所周知女性受教育时间并不久所以古代先贤多为男性。而且,人类大脑开发的很少所以不存在智力什么先天女性不如男性。而且即使有一定的差距也是无关紧要的细小差距,况且男性也有很多不如女性的地方。
                        至于体力,现代化社会机器主流,力气很重要吗。。。
                        至于其他的更只是据说而已,相信大多数人没有这些感觉。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4-09-10 15:42
                        回复
                          激进女性主义(英语:radical feminism),又译作基进女性主义,是女性主义的一个派别。
                          其最基本的观点是:女性所受的压迫是剥削形式中最深刻的,且是其他各种压迫的基础,因此激进女性主义试图找出使妇女摆脱这种压迫的方式。
                          激进女性主义最早起源于1960年代末至1970年代初的美国纽约及波士顿等地,后逐渐影响到欧美各地。其起源一部分来自于新左派运动阵营中的女性,因不满其在运动中找到与男性成员不平等的待遇,因而与之分道扬镳;另一部分则来自于全美妇女组织(NOW)中,对于该组织保守作风不满的女性。其所用的名称基进(radical),一方面表达出妇女的压迫是其他压迫根基的主张;另一方面则表现出她们较自由女性主义更具革命性、进步性。
                          ,在女性的集会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场面:一位女性高声问与会女性:“谁是我们的敌人?”大家齐声回答:“男人!” 激进女性主义的主张是:女性是一个阶级,男性是另一个阶级。她们激烈而鲜明地反对男权制社会,通过宣传示威活动,建立女性空间和女性文化。她们的基本观点是:个人问题就是政治问题,即个人经济上的不平等地位不是个人原因,是社会不公;以男权制为根源的阶级压迫;对男权制的心理学、生理学解释;男女有本质不同;社会必须彻底改变;等级制必须消灭。


                          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4-09-10 15:42
                          回复
                            大部分的女性主义者在政治上采取整体观的行动路线,他们相信马丁·路德·金所说的:“任何一个地方发生的不公义都是对所有地方公义的威胁。(A threat to justice anywhere is a threat to justice everywhere.)”因此,有些女性主义者通常都会去支持其他社会运动,比如公民权利运动、同性恋权利运动、以及最近的父亲权利运动。同时,许多黑人女性主义者如贝儿·胡克斯(bell hooks),批评女性主义运动为白人女性所把持。女性主义者所宣称的女性不利之处,通常都是西方社会中女性的处境,而和黑人女性生活较没有关系。这个观念正是后殖民女性主义的关键点。许多黑人女性主义者会比较喜欢使用女人主义(womanism)这个名词来表示她们的观点。“(女人主义(womanism)之于女性主义(feminism),有如薰衣草的紫色之于薰衣草。”——美国作家艾丽斯·沃克在她的杂文集首点出这句话,亦点出了女人同女性主义微妙关系的本质。)


                            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14-09-10 15:43
                            回复
                              我认为女权主义是必然的,就如同黑人解放一样。至少平等不会因为性别有区别。


                              来自Android客户端22楼2014-09-10 15:4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