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朗教育吧 关注:1贴子:13
  • 1回复贴,共1

教育孩子时,家长检讨自己很重要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段时间,一位朋友电话告诉我一件事。我们共同认识的一位熟人的孩子因重度抑郁几年不愈,被迫从大学退学,现在住进精神病院。这个消息让我吃惊,但并不意外。我们都知道孩子是怎样一步步走到今天的。这些年,看着孩子在父母制定的各种完美的规矩、期望和严格要求中艰辛地活着,每况愈下,有时会忍不住劝告这对父母:也许要改变的是家长自己。换来的总是他们的惊讶和生气。听朋友说,现在熟人痛苦地到处跟人说,她刚知道孩子父亲的一个叔叔有神经病,孩子的病是遗传。
我想起在药家鑫案发生后,他父亲对媒体说的话,“我们夫妻俩为他倾注了毕生的心血,他却以自己的行为彻底摧毁三个家庭。我们对他的恨,远远大于任何人。将来法律怎么判他,都是他应得的。”
药父和我们的这位熟人,作为家长,他们有一点是相同的:孩子出现问题,与他们无关,他们自己从来没有错,错的是孩子和别人。
这样的父母现在其实并不在少数,分布在各文化层次中。由于他们永远正确,所以他们既不需要去改变,也不需要反思,反思意味着自我质疑和自我分析,这与他们的永远正确也是相悖的。当孩子出现问题时,他们会不遗余力地在孩子身上或其它地方,如学校、教师、社会、基因、遗传等方面找出原因,自己不过是连带受害者角色。
但是,上帝似有不公,永远正确的父母,总是一群最失败的家长。其中原因,分析起来很简单。
首先,生活总有种种矛盾出现,如果父母从来没错,犯错的就只能是孩子。一个孩子经常领略自己的失败和窝囊,他从小就认定自己不行,处处低人一头,如何更好的生存呢?
其次,父母从来没错,孩子就看不到认错的榜样,虽然他总被要求在家长面前认错,而他学到的正是“我从来没有错”,他于是学会口是心非或叛逆。
第三,正确的家长总是不停地给孩子正确的建议和要求,孩子没有犯错和思考的机会,尝试精神和判断力慢慢萎缩,他于是只能以一棵藤存在而不能以一棵树站立。
第四,永远正确的家长最看重自己的观点,不在意别人的感受,也不听别人的建言,孩子于是学会了爱自己的想法超过爱真理、倾听、合作等等。
“永远正确”的家长古今中外一直有,但在当下,更成为一种愈演愈烈的社会现象。
例如,媒体经常有对问题青少年的报道,在明明白白讲出家教的症结后,结尾处却总是掉转枪口,把批评的矛头指向孩子,家长的过失总被轻轻一带而过,甚至完全抹去。整个社会还都不习惯批评父母。
还有一种情况,现在儿童和青少年心理问题很多,神经官能症成为高发病,各种症状被一样一样地推给遗传或基因,这使问题陷入更难解决的境地。
对此,著名社会心理学家A·阿德勒早已指出,把儿童心理问题推给遗传或天性这种宿命论的抬头,总是发生在人们想要逃避责任时。看来这种现象以前有,现在有,将来还会有。
科学史上有一条重要法则“假设有某个对立方能永远处于强势地位,那么世界的秩序就将遭到毁灭。”永远正确的家长最具破坏性,并非他们有意而为,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一个孩子培养得好不好,从来不是目标的问题,而是方式的问题。教育方式,决定了父母之爱,可能是一座花园,也可能是一间牢狱。
教育的真正准备是完善自己。知不足者好学,学然后知不足。
从为人父母那天起,面对一个完美、独立、有无限潜能的生命,让自己变成一个力图自我完善的谦卑者,而不是荣升为一个没有过错、不可以被指责、具有完全操控权的君主。学习和思考,是通向谦虚的路径。这是父母成长的基础,也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
没有人能成为一架精密仪器,没有过失的家长是不可想象的。父母之爱应该是水。上善若水,如水的爱,一定包含着适时的自我调整、自我改变,它至纯至真至善至美。“永远正确”的家长放下自我中心念头,他不是降低了自己,而是推开生命的另一扇窗户,阳光会照进来,洒满孩子和自己的世界。走出永远正确的幻境,孩子就会发生可喜的转变。


来自手机贴吧1楼2014-10-11 00:21回复
    同意


    来自手机贴吧2楼2014-10-11 00:2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