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仙谷吧 关注:129贴子:19,928

幽冥洞府…人生有度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人生有度,过则为灾,
做人不必刻意,做事不求完美。
功不求盈,业不求满,
花看半开时,酒饮微醉处。
可以清高,但要有宽容之心,否则就是孤傲。
可以仁慈,但要有果断之举,否则就是软弱。
可以强势,但要有所敬畏,否则就是暴戾。
有财,要懂得节俭,否则就会奢侈。
有识,要懂得谦虚,否则就是骄傲。
尊贵,要懂得谦卑,否则就是刁蛮。
凡事有度,话不可以说尽,
要把握分寸,
事不可以做绝,要留有余地。
人生无完满,缺憾亦是美,
优雅的人生,是阅尽世事的坦然,
是沧桑饱尝的睿智,
是过尽千帆的淡泊。
聪明的人懂得,
该说的时候要说,该哑的时候要哑。
睿智的人懂得,
该进的时候要进,该退的时候要退。
智慧的人懂得,
该显的时候要显,该藏的时候要藏。
于事,要三思而行,勿乱,
于情,要痛后而放,莫恨。
于欲,要持中有弃,勿执,
于求,要尘中不染,勿贪,
凡事当有度,做人应知足。
生活没有绝望,只有想不通,
人生没有尽头,只有看不透。
快乐是心的愉悦,幸福是心的满足,
不和别人比较,不和自己计较,
人生不是一场物质的盛宴,而是一次灵魂的。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6-03-11 15:58回复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6-03-11 16:05
    收起回复
      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6-03-11 17:31
      回复
        给力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6-03-11 20:02
        收起回复
          喝完酸奶之后,文采都好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6-03-11 20:24
          收起回复
            这家伙!上哪多前呼后应啊!我顶


            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16-03-11 20:40
            收起回复
              女王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6-03-11 20:42
              收起回复
                在佛的眼中,每个众生都如一个透明的水晶球,任何起心动念,是善念还是恶念,佛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们会因为你遭受苦难而同情你,也会因为你获得快乐而为你高兴,但是佛绝不会跟着你起心动念,如凡夫俗子般一会儿快乐,一会儿痛苦。原因是什么?佛已醒来!


                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16-03-11 21:41
                收起回复
                  天也空,地也空,人生悲欢在其中。日也空,月也空,东升西落为谁动。田也空,屋也空,换了多少主人公。妻也空,子也空,黃泉路上不相逢。金也空,银也空,死后何曾握手中。名也空,利也空,花开能有几时红。官也空,权也空,谁能终生坐朝中。胜也空,败也空,戏到落幕无影中。人世间的一切都是空空空,別把一切看得太重。生命无常啊,众生无我,人生本来就是一场梦。


                  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16-03-11 21:44
                  收起回复
                    生死轮回,放下自在:
                    生是死的开始,死是生的希望。我们自出生的那一刻起,便开始了生命的倒计时。人活在当下,生命就在呼吸之间,每一秒都是下一秒的“过去”。我们握着拳来到这个世界,仿佛是说:整个世界都是我的。但在离开人世时,人都是摊开手掌,仿佛是说:看吧。我什么也没带走。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不停放下的过程。


                    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16-03-11 21:47
                    回复
                      我们在家居士为了生活,还得有个生活手段,所以每天要上班,各自不同的职业,维持家庭生活。回家还有很多家务,大部分身心都得用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上。只能忙里偷闲修学佛法,所以多被事缘所牵扯,不能像出家人没有世俗的尘累,全部身心投入修学佛法之中。所以在家修行是比较困难的,因为事缘多,所以牵挂多障碍多,烦恼也比较多,清净下来比较困难,不是很容易的事。
                      但是我们有了佛法,就能够历缘修止,经历这些事缘,来修我们的禅定。止,就是禅定,就是把我们的无明妄想歇息下来,降伏其心。历缘修止,经历这些事缘,善的、恶的、罪的、福的、逆的、顺的,有事无事,我们都能用佛法发起心上的智慧。心上有了智慧,智慧属于光明性,就能照了这一切事物,如幻如化,就像水中月镜中像似的,当体即空,无我我所。
                      所以我们就能够对这一切所经历的事情,不妄想执着,心无所住著。好事现前了也莫作好想,因为事情本来不可得,好事也不可得。如果作好想了,就该起贪心了,就能唆发我们的妄情,希望这种好事现前,保留下来别失掉,这就是生死,就是罪业,就是痛苦。不好的事情现前了,我们了达本空,无我我所,也不作坏想。作坏想了,就会唆发我们的嗔恨烦恼,发起危害,这也是罪业,也是生死,也是痛苦。
                      好坏本平等,同一空故,不可得故,平等性故。如果能这样天长日久地观照,正念观察,那么这一切事情就会过而不留,我们的心就会清净本然,四大调适,气血周运,精神提高,智慧增长,内心欢喜,我们就能达到出苦得乐的愿望和目的。


                      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16-03-11 23:29
                      回复
                        如果你心有不安,就念声观音菩萨,如果你很浮躁,念声地藏菩萨,如果你很恐惧,就念声阿弥陀佛。观音菩萨的清凉,地藏菩萨的坚定信念,阿弥陀佛的坦然淡定。菩萨佛祖并不是让我们盲目的去跪拜,而是了解诸菩萨的心境,从而指导我们更好的生活,佛法是世间法,不在灵山,在心地。


                        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16-03-11 23:38
                        回复
                          修行,不是看你佩带的佛珠有多贵重,而是看你的内心有多虔诚;修行,不是看你念佛诵经有多流利,而是看你的心有多专一;修行,不是看你在蒲团上的时间有多久,而是看你在生活中的定力有多深;修行,不是看你的师父有多厉害,而是看你自己了悟得有多明白;修行,不是看你拜访了多少高僧大德,而是看你是否明心见性见本我;修行,不是转山转水转佛塔,而是你转心转念转轮回,找到开悟解脱的路和家。


                          来自iPhone客户端16楼2016-03-11 23:57
                          收起回复
                            佛像是木石所造,人心却不是木石。把它当做木头,它就是木头;当做佛像,它就代表着无上的悲智。修行是修内心,不是修外境,佛像也是为了启发我们的内心。譬如一张照片,它只是一张纸片,但若照片中有自己的亲人,一见到内心就会生起亲切温暖的感觉。礼拜佛像,不是拜木石,而是恭敬、尊重它所代表的“道”。


                            来自iPhone客户端17楼2016-03-12 01:08
                            回复
                              以佛心驾驭欲望,以禅心修身养性;以佛心宽容待人,以禅心谨言慎行;以佛心保持平和,以禅心灵活应变;以佛心勤勉奋进,以禅心保持谦卑;以佛心赢取成功,以禅心化解失败;以佛心感受快乐,以禅心摒弃烦恼;以佛心度己,以禅心度人;以佛心看透世事,以禅心随缘而行。


                              来自iPhone客户端18楼2016-03-12 01:4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