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吧 关注:143,660贴子:1,663,746

古书里关孙膑的记载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最近看了有关电视剧《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的旧帖,然后发扬考据精神,查了一下有关孙膑的记载,顺手存个资料。想起曾在战吧潜水,也发一份过来。依稀记得当年战吧龙虎榜第一版刚开帖时还在签到,许久不见,战吧的各位粉和黑,你们好啊~
史书里有关孙膑记载比较多的是史记,资治通鉴里也有。可直接看山西小刘的成果(原贴http://tieba.baidu.com/p/847531814?share=9105&fr=share&see_lz=0),放在前面,不照搬了。
lz查到的比较散乱,大多只是提到孙膑,或者提到相关的桂陵马陵之战等,有兴趣可以慢慢看。查的主要是网上免费电子版,可能有错误,欢迎拍砖。
话说,吧里有没有文史专业的,你们查古书应该有专业资料库吧?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7-05-20 14:48回复
    战国策
    齐一
    邯郸之难
    邯郸之难,赵求救于齐。田侯召大臣而谋,曰:“救赵孰与勿救?”邹子曰:“不如勿救。”段干纶曰:“弗救则我不利。”田侯曰:“何哉?”“夫魏氏兼邯郸,其于齐何利哉?”田侯曰:“善。”乃起兵,曰:“军于邯郸之郊。”段干纶曰:“臣之求利,且不利者非此也。夫救邯郸军于其郊,是赵不拔而魏全也。故不如南攻襄陵以弊魏。邯郸拔而承魏之弊,是赵破而魏弱也。”田侯曰:“善。”乃起兵南攻襄陵,七月邯郸拔。齐因承魏之弊,大破之桂陵。
    南梁之难
    南梁之难,韩氏请救于齐。田侯召大臣而谋曰:“早救之孰与晚救之便?”张丐对曰:“晚救之韩且折而入于魏,不如早救之。”田臣思曰:“不可,夫韩、魏之兵未弊,而我救之,我代韩而受魏之兵,顾反听命于韩也。且夫魏有破韩之志,韩见且亡,必东愬于齐。我因阴结韩之亲,而晚承魏之弊,则国可重,利可得,名可尊矣。”田侯曰:“善。”乃阴告韩使者而遣之。韩自以专有齐国,五战五不胜,东愬于齐,齐因起兵击魏,大破之马陵。魏破韩弱,韩、魏之君因田婴北面而朝田侯。
    成侯邹忌为齐相
    成侯邹忌为齐相,田忌为将,不相说。公孙闬谓邹忌曰:“公何不为王谋伐魏?胜,则是君之谋也,君可以有功;战不胜,田忌不进,战而不死,曲挠而诛。”邹忌以为然,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田忌三战三胜,邹忌以告公孙闬。公孙闬乃使人操十金而往卜于市,曰:“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战而三胜,声威天下,欲为大事,亦吉否?”卜者出,因令人捕为人卜者,亦验其辞于王前。田忌遂走。
    田忌为齐将
    田忌为齐将,系梁太子申,禽庞涓。孙子谓田忌曰:“将军可以为大事乎?”田忌曰:“奈何?”孙子曰:“将军无解兵而入齐。使彼罢弊于先弱守于主。主者、循轶之途也,鎋击摩车而相过。使彼罢弊先弱守于主,必一而当十,十而当百,百而当千。然后背太山,左济,右天唐,军重踵高宛,使轻车锐骑冲雍门。若是则齐君可正,而成侯可走。不然,则将军不得入于齐矣。”田忌不听,果不入齐。
    田忌亡齐而之楚
    田忌亡齐而之楚,邹忌代之相齐,恐田忌欲以楚权复于齐。杜赫曰:“臣请为留楚。”谓楚王曰:“邹忌所以不善楚者,恐田忌之以楚权复于齐也。王不如封田忌于江南,以示田忌之不返齐也,邹忌以齐厚事楚。田忌亡人也,而得封,必德王;若复于齐,必以齐事楚。此用二忌之道也。”楚果封之于江南。
    齐六
    今燕王方寒心独立,大臣不足恃,国弊祸多,民心无所归。今公又以弊聊之民,距全齐之兵,期年不解,是墨翟之守也;食人炊骨,士无反北之心,是孙膑、吴起之兵也。能以见于天下矣!
    楚一
    邯郸之难
    邯郸之难,昭奚恤谓楚王曰:“王不如无救赵,而以强魏;魏强,其割赵必深矣。赵不能听,则必坚守,是两弊也。”景舍曰:“不然,昭奚恤不知也。夫魏之攻赵也,恐楚之攻其后。今不救赵,赵有亡形,而魏无楚忧,是楚、魏共赵也。害必深矣!何以‘两弊’也?且魏令兵以深割赵,赵见亡形,而有楚之不救己也,必与魏合而以谋楚。故王不如少出兵,以为赵援。赵恃楚劲,必与魏战,魏怒于赵之劲,而见楚救之不足畏也,必不释赵。赵、魏相弊,而齐、秦应楚则魏可破也。”楚因使景舍起兵救赵。邯郸拔,楚取睢、濊之间。
    魏二
    魏惠王起境内众
    魏惠王起境内众,将太子申而攻齐。客谓公子理之传曰:“何不令公子泣王太后,止太子之行?事成则树德,不成则为王矣。太子年少,不习于兵。田盼宿将也,而孙子善用兵。战必不过,不胜必禽。公子争之于王,王听公子,公子不封;不听公子,太子必败;败,公子必立;立,必为王也。”
    齐魏战于马陵
    齐、魏战于马陵,齐大胜魏,杀太子申,覆十万之军。魏王召惠施而告之曰:“夫齐,寡人之雠也,怨之至死不忘。国虽小,吾常欲悉骑兵而攻之,何如?”对曰:“不可。臣闻之,王者得度而霸者知计。今王所以告臣者,疏于度而远于计。王固先属怨于赵而后与齐战。今战不胜,国无守战之备,王又欲悉起而攻齐,此非臣之所谓也。王若欲报齐乎,则不如因变服折节而朝齐,楚王必怒矣。王游人而合其斗,则楚必伐齐。以休楚而伐罢齐,则必为楚禽矣。是王以楚毁齐也。”魏王曰:“善。”乃使人报于齐,愿臣畜而朝。
    田婴许诺。战张曰:“不可。战不胜魏,而得朝礼,与魏和而下楚,此可以大胜也。今战胜魏,覆十万之军,而禽太子申;臣万乘之魏,而卑秦、楚,此其暴于戾定矣,且楚王之为人也,好用兵而甚务名,终为齐患者,比楚也。”田婴不听,遂内魏王,而与之并朝齐侯再三。赵氏丑之。楚王怒,自将而伐齐,赵应之,大败齐于徐州。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7-05-20 14:50
    回复
      其实应该整理一下竹书纪年的相关记载,可惜竹书纪年早已失传,现在看到的主要来自各书的引用,各种版本不同,只能等专业人士了。
      战国策里写桂陵之战(邯郸之难)时,提到的人有邹子(邹忌),段干纶,写马陵之战(南梁之难)时,提到的人有张丐,田臣思(田忌),田婴;竹书纪年里记载桂陵之战是田忌(田期),马陵之战是田朌(田肸田盻田盼等,后认为指一人),均未提孙膑之名,而齐孙子(汉书艺文志有记载)失传一千几百年,所以很多人认为史记有误。直到银雀山竹简出土(现在的孙膑兵法就是根据1972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出土的竹简整理的,可惜竹简损毁严重,以至于兵法残缺不全,今人仍有质疑),可见史记比一千年多后的猜测靠谱多了。
      战国策里提到孙膑至少三次(大概翻了一遍,没仔细看,可能还有),齐一里有“孙子谓田忌”,魏二里有“田朌宿将也而孙子善用兵”,齐六里有“食人炊骨士无反北之心,是孙膑吴起之兵也。”前两个可以推测孙膑至少参与了马陵之战;而在银雀山竹简孙膑兵法中有一篇擒庞涓,写的是桂陵之战的事,残存竹简里并没有写马陵之战,但提到了虏太子申,这样看来史记所载两场战事是没错的。
      另,魏惠王起境内众将太子申而攻齐,字面意思是魏国太子申带兵攻打齐国,并不是齐围魏救韩,齐主将田朌而非田忌,与马陵之战主流观点不同。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7-05-20 14:51
      回复
        荀子 议兵
        临武君曰:不然。兵之所贵者埶利也,所行者变诈也。善用兵者,感忽悠闇,莫知其所从出。孙吴用之无敌于天下,岂必待附民哉!
        现在有观点认为左传国语皆无孙武之名,孙武的记载到汉朝才有比如史记,故战国时孙吴一般都是指孙膑吴起。其实尉缭子里“有提三万之众而天下莫敢当者谁?曰:武子也”,说的就是孙武,只是尉缭子常被认为是后人托名之作,直到竹简出土才推测确为战国时书,既然如此战国时孙吴的孙指的是谁也不好说,还得看上下文。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7-05-20 14:53
        回复
          韩非子 难言
          故文王说纣而纣囚之,翼侯炙,鬼侯腊,比干剖心,梅伯醢,夷吾束缚,而曹羁奔陈,伯里子道乞,傅说转鬻,孙子膑脚于魏,吴起收泣于岸门、痛西河之为秦、卒枝解于楚,公叔痤言国器、反为悖,公孙鞅奔秦,关龙逢斩,苌宏分胣,尹子阱于棘,司马子期死而浮于江,田明辜射,宓子贱、西门豹不斗而死人手,董安于死而陈于市,宰予不免于田常,范睢折胁于魏。此十数人者,皆世之仁贤忠良有道术之士也,不幸而遇悖乱闇惑之主而死,然则虽贤圣不能逃死亡避戮辱者何也?则愚者难说也,故君子不少也。且至言忤于耳而倒于心,非贤圣莫能听,愿大王熟察之也。
          韩非子 守道
          如此,故图不载宰予,不举六卿;书不着子胥,不明夫差。孙、吴之略废,盗跖之心伏。
          韩非子 五蠹
          境内皆言兵,藏孙、吴之书者家有之,而兵愈弱,言战者多,被甲者少也。
          韩非说孙子膑脚于魏时,还不知自己会死于李斯的陷害,更不知后人举例陷害时会同时提到孙膑和韩非,比如潜夫论比如抱朴子...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7-05-20 14:53
          回复
            吕氏春秋 审分览 不二
            听群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何以知其然也?老耽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子列子贵虚,陈骈贵齐,阳生贵己,孙膑贵势,王廖贵先,儿良贵後。有金鼓,所以一耳也;同法令,所以一心也;智者不得巧,愚者不得拙,所以一众也;勇者不得先,惧者不得後,所以一力也。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夫能齐万不同,愚智工拙皆尽力竭能,如出乎一穴者,其唯圣人矣乎!无术之智,不教之能,而恃强速贯习,不足以成也。
            据引用来看可能还有一句:此十人者,皆天下之豪士也。(臧荣绪晋书曰:机恶齐王冏矜功自伐,受爵不让,及齐亡,作豪士赋。吕氏春秋曰:老聃、孔子、墨翟、关尹子、列子、陈骈、杨朱、孙膑、王寥、儿良,此十人者,皆天下之豪士也。然机犹假美号以名赋也。)
            吕氏春秋 审应览 不屈
            围邯郸三年而弗能取,士民罢潞,国家空虚,天下之兵四至,众庶诽谤,诸侯不誉。谢於翟翦,而更听其谋,社稷乃存。名宝散出,土地四削,魏国从此衰矣。
            吕氏春秋 离俗览 上德
            以德以义,则四海之大,江河之水,不能亢矣;太华之高,会稽之险,不能障矣;阖庐之教,孙、吴之兵,不能当矣。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7-05-20 14:55
            回复
              过秦论 贾谊 西汉
              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这个课本里有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7-05-20 14:56
              回复
                潜夫论 贤难 王符 东汉
                近古以来,自外及内,其争功名妒过己者岂希也?予以惟两贤为宜不相害乎?然也,范雎绌白起,公孙弘抑董仲舒,此同朝共君宠禄争故耶?惟殊邦异途利害不干者为可以免乎?然也,孙膑修能于楚,庞涓自魏变色,诱以刖之;韩非明治于韩,李斯自秦作思,致而杀之。嗟士之相妒岂若此甚乎!此未达于君故受祸邪?惟见知为可以将信乎?然也,京房数与元帝论难,使制考功而选守;晁错雅为景帝所知;使条汉法而不乱。夫二子之于君也,可谓见知深而宠爱殊矣,然京房冤死而上曾不知,晁错既斩而帝乃悔。此材明未足卫身故及难邪?惟大圣为能无累乎?然也,帝乙以义故囚,文王以仁故拘。夫体至行仁义,据南面师尹卿士,且犹不能无难,然则夫子削迹,叔向缧绁,屈原放沈,贾谊贬黜,钟离废替,何敞束缚,王章抵罪,平阿斥逐,盖其轻士者也。《诗》云:“无罪无辜,谗口敖敖。”“彼人之心,于何不臻?”由此观之,妒媚之攻击也,亦诚工矣!贤圣之居世也,亦诚危矣!
                这里在孙膑之后就提到韩非,连篇名都相似,难言和贤难。看看还提到了谁,文王,夫子,屈原,看着眼熟不,太史公就写过,亦诚危矣之言不虚啊。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7-05-20 14:57
                回复
                  后汉纪 孝献皇帝纪卷第三十 袁宏 东晋
                  初,颖川陈纪论复肉刑:“书曰:‘惟敬五刑,以成三德。’易着劓、刖、灭趾之法,所以辅政助教,惩恶息杀也。且杀人偿死,合于古制;至于伤人,或残毁其体,而才翦毛发,非其理也。若用古刑,使淫者下蚕室,盗者刖其足,永无淫放穿窬之奸矣。”融难之曰:“古者吏端刑清,治无过差,百姓有罪,皆不之滥。末世凌迟,风化坏乱,法害其民。故曰上失其道,民散之矣。而欲绳之以古刑,投之以残弃,非所谓与时消息也。纣斩一朝涉之胫,天下谓之无道;九牧之地,千八百居,若各刖一人,是下常有千八百纣也。求世休和,不可得已。且被刑之人,虑不全生,志在思死,类多趋恶。夙沙乱齐,伊戾祸宋,赵高、英布,为世大患。虽忠如鬻权,信如卞和,智如孙膑,冤如巷伯,才如史迁,达如子政,一离刀锯,没世不齿。是太甲之思庸,穆公之霸秦,陈汤之都赖,魏尚之边功,无所复施也。”曹公将复肉刑,以众议不同乃止。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7-05-20 15:00
                  回复
                    晋书 刑法志 唐成书
                    及魏武帝匡辅汉室,尚书令荀彧博访百官,复欲申之,而少府孔融议以为:“古者敦厖,善否区别,吏端刑清政简,一无过失,百姓有罪,皆自取之。末世陵迟,风化坏乱,政挠其俗,法害其教。故曰‘上失其道,人散久矣’。而欲绳之以古刑,投之以残弃,非所谓与时消息也。纣斮朝涉之胫,天下谓为无道。夫九牧之地,千八百君,若各刖一人,是天下常有千八百纣也,求世休和,弗可得已。且被刑之人,虑不念生,志在思死,类多趋恶,莫复归正。夙沙乱齐,伊戾祸宋,赵高、英布,为世大患。不能止人遂为非也,适足绝人还为善耳。虽忠如鬻拳,信如卞和,智如孙膑,冤如巷伯,才如史迁,达如子政,一罹刀锯,没世不齿。是太甲之思庸,穆公之霸秦,陈汤之都赖,魏尚之临边,无所复施也。汉开改恶之路,凡为此也。故明德之君,远度深惟,弃短就长,不苟革其政者也。”朝廷善之,卒不改焉。
                    前几个都是一离刀锯,这里用的是罹,理解就容易多了。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7-05-20 15:02
                    回复
                      通典 兵一 杜佑 唐
                      洎周衰,齐、晋、吴、楚迭为霸国,更相吞灭,以至七雄。班孟坚有言曰:"当是时也,吴有孙武,齐有孙膑,魏有吴起,秦有商鞅,皆擒敌立胜,垂著篇籍。故齐愍以技击强,(兵家之技巧,习手足,便器械,积机关,以立攻守之胜。)魏惠以武卒奋,(奋,盛起也。)秦昭以锐士胜。(锐,勇利也。)若齐之技击,得一首则受赐金。事小敌脆,则偷可用也;(偷,谓苟且。)事钜敌坚,则涣然离矣。(钜,大也。涣然,散貌。)是亡国之兵也。魏氏武卒,衣三属之甲,(上身一,髀裈一,缴一,凡三属也。属,联也。)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个,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胄,兜鍪也。冠胄带剑者,冠兜鍪而又带剑也。赢,谓担负也。)日中而趋百里,(一日之中也。)中试则复其户,利其田宅。(试之而中科条也。复,谓免其赋税也。利田宅者,给其便利之处也。中,竹仲反。复,方目反。)如此,其地虽广,其税必寡,其气力数年而衰。是危国之兵也。秦人,其生民也陿阨,其使人也酷烈。(陿,地小也。陿,固也。酷,重厚也。烈,猛威也。)狃之以赏庆,导之以刑罚,(狃,串习也。)使其民所以要利於上者,非战无由也。功赏相长,五甲首而隶五家,(能得著甲者五人首,使得隶役五家,是为相君长也。)是最为有数,故能四代胜於天下。然皆干赏蹈利之兵耳,未有安制矜节之理也。(矜,持也。)虽地广兵彊,鳃鳃常恐天下之一合而共轧己也。(鳃,惧貌也。轧,践轹也。鳃音先祀反。轧音於黠反。)然则齐桓、晋文之兵,可谓入其域而有节制矣,(入王兵之域,而未尽善也。)犹未本仁义之大统也。故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之武卒,魏之武卒不可以直秦之锐士,(直,亦当也。)秦之锐士不可以当桓、文之节制,桓、文之节制不可以敌汤、武之仁义。老氏曰:'善师者不陈,善陈者不战,善战者不败,善败者不亡。'若夫舜脩百僚,咎繇作士,命以'蛮夷猾夏,寇贼奸宄',刑无所用,所谓善师不陈者也。汤、武征伐,陈师誓众,而放擒桀、纣,所谓善陈不战者也。齐桓南服彊楚,使贡周室,北伐山戎,为燕开路,存亡继绝,功为伯首,所谓善战不败者也。楚昭王遭阖庐之祸,国灭出亡,父老送之。王曰:'父老返矣!何患无君?'父老曰:'有君如是其贤也!'相与从之。或奔走赴秦,号哭请救,秦人为之出兵,昭王返国,所谓善败不亡者也。若秦因四代之胜,据河山之阻,任用白起、王翦豺狼之徒,奋其爪牙,禽猎六国,以并天下。穷武极诈,士民不附,卒隶之徒,还为雠敌,猋起云合,果共轧之。斯为下矣。”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7-05-20 15:06
                      回复
                        通典 兵二
                        孙膑曰:"用骑有十利:一曰迎敌始至;二曰乘敌虚背;三曰追散乱击;四曰迎敌击后,使敌奔走;五曰遮其粮食,绝其军道;六曰败其津关,发其桥梁;七曰掩其不备,卒击其未整旅;八曰攻其懈怠,出其不意;九曰烧其积聚,虚其市里;十曰掠其田野,系累其子弟。此十者,骑战利也。夫骑者,能离能合,能散能集,百里为期,千里而赴,出入无閒,故名离合之兵也。"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7-05-20 15:09
                        回复
                          通典 兵六
                          孙子曰:‘兵者,诡道也。[无常形,以诡诈为道。若息侯诱楚子谋宋。]故能用示之不能用,[言己实能用师,外示之怯也。若孙膑示弱而制庞涓。]
                          战国韩、魏相攻,齐将田忌率兵伐魏。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孙膑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皆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趋利者蹶上将军,[蹶犹挫也。蹶,纪劣反。]五十里而趋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卒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兵,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并,毕正反。]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此下。’于是令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军大乱,庞涓乃自刎。
                          或问:‘孙膑减灶而君增之。兵法,日行不过三十里,戒不虞,而今日且二百,何也。’诩曰:‘虏众多,吾兵少。徐行则易为所及,速进则彼所不测。虏见吾灶日增,必谓郡兵来迎。众多行速,必惮追我。孙膑见弱,吾今示强,势有不同故也。’
                          通典 兵十一
                          战国魏、赵相攻,齐将田忌引兵救赵。孙膑曰:“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卷,救斗者不搏撠,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今魏、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田忌从之,直走大梁,魏师遂退。
                          《大唐卫公李靖兵法》曰:‘凡事有形同而势异者,亦有势同而形别者。若顺其可,则一举而功济;如从未可,则蹔动而必败。故孙膑曰:“计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曰:“百里而趋利,则蹶上将;五十里而趋利者,半至。”善动敌者,形之而敌从之,与之而敌取之,以奇动之,以本待之,此战势之要术也。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7-05-20 15:11
                          回复
                            通典只查了兵典,别的没查。兵也可能在礼或刑里比如汉书,也可能在别的地方提到。
                            文中好多都是古人的注解,据说古人作注常在字里行间,所以出版时注可能用小字区分,几次再版后注语容易混到原文里。比如汉朝的书唐宋明都有人注,有时分不清楚...
                            说到兵典,想起史记里的律书,看太史公序:“非兵不彊,非德不昌,黄帝、汤、武以兴,桀、纣、二世以崩,可不慎欤?司马法所从来尚矣,太公、孙、吴、王子能绍而明之,切近世,极人变。作律书第三。”但现存的律书与序的内容并不完全相合,只简单介绍了兵,加了很多音律的内容。也有说法史记少的十篇里就有律书,现在的可能是后人补的。可惜可惜。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17-05-20 15:13
                            回复
                              史记索隐 司马贞 唐
                              【索隐述赞】孙子兵法,一十三篇。美人既斩,良将得焉。其孙膑脚,筹策庞涓。吴起相魏,西河称贤;惨礉事楚,死后留权。
                              没找到史记索隐,最后在三家注史记里查到的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17-05-20 15: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