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重山】宋代: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鉴文—
上阙寓情于景。前三句写作者梦见自己率部转战千里,实现“还我河山”的伟大抱负,兴奋不已,然而却寒蛩鸣,惊回梦。后三句梦醒后的失望和徘徊,反映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以景物描写来烘托内心的孤寂,显得曲折委婉,寄寓壮志未酬的忧愤。
下阙抒写壮志受阻的苦闷。前三句感叹岁月流逝,归乡无望。“阻归程”表面指道路阻隔难归,实际暗喻着对赵构、秦桧等屈辱求和、阻挠抗金斗争的不满和谴责,使“十年之力,废于一旦!”。后三句用俞伯牙与钟子期的典故,表达其满腔的报国热诚无处申说,处境孤危,缺少知音,深感寂寞的心情。
全词表现了作者不满“和议”,反对投降,以及受掣肘时惆怅。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灵溪词说》论岳飞词的绝句说:“将军佳作世争传,三十功名路八千。一种壮怀能蕴藉,诸君细读《小重山》。
—有感—
我认为一篇好的佳作,有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不作说明、不明背景也能通达其境(除非有特好的奇思妙语,但个例是非通用之学的)。正如这首,假设我们不识其人,也不知何时何境所作,也能很清晰的想象出文中所描绘之情景及心思。这亦是读写之首:明面含义(言内之意)。
我观此作:昨夜好梦被蛩鸣惊醒,看看时间已是三更。值此夜深无人,唯透帘明月照我孤独(推词脉5、6句和第4句是倒置的)。而既然睡不着了就起来到院中散步,在此时此景下又不由升起诸多感慨:此生为竞功名至今已生白发,然而未能功成荣归故里,想那家乡的松竹都已老了吧?想起伯牙与子期的典故,内心更加孤寂,懂我的知音太少了,而此刻我那些深沉的情绪又能向何人诉说呢?
相信这类的情况也是很多人的际遇和心声吧,特别是尾三句。只有引起共鸣才能让更多的读者愿意花时间去更深入的了解作者和其言外之意,不然有多少素不相识的人愿意耐心听你词不达意地叨叨自个。这亦是给人的第一印象,没有那金玉其外,哪料知败絮其中呢?玩笑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