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命于天,
既寿永昌。
传说中州大陆上遗落了一块女娲补天之神玉。
夙州烈灭十国,称帝,命人篆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大字,令玉工将其刻在了补天之玉上,并将之雕琢成玺。从此,补天之玉就变成了国玺。
烈帝本打算将它千世万世地传下去,没承想,其国竟也不过三世而亡。
彼年,永稷军临城下,太子夙州颖跪献此玺。永稷开国后,同样极为珍爱此玺,命名“传国玺”。
此后,这块玺就在永稷的十二个皇帝间代代传承,直到外戚殷长华篡权。
殷长华立国句屏,句屏存世八载,历三王之乱,玺落入了近邻赤骊女皇手里。
后赤骊皇夫杀女帝,夺玺携子出逃,于普安立国大炎。
此后胡人大起,匈奴人建立起来的政权攻破了普安,接连俘获了大炎的最后两个皇帝,终结了大炎的帝祚,这玺头一次落入了异族人手里。匈奴享国亦不过十五年,即被羯族人石崇创建的大捷政权所灭。羯本小族,可石崇为人狡诈多谋,竟由此手握国玺,叱咤于一时。
而等到石崇、石虎两代羯人皇帝死后,整个大捷政权也就面临分崩离析。崩裂后的大捷主要分成了三股势力:一是石虎养孙、中州人晏相璃,趁大捷末年之乱,夺取了珞陵,建立了大晏;二是氐人贺青山,他本驻扎风华府,见大捷内乱,趁势率氐人西归,夺取了普安,建立了永晟:其三则是羌人姚氏一脉,因与氐人相争入关落败,南下归顺了句屏殷氏。
为了这块玺,中州诸国从烈帝始,你灭我,我灭你,这还算是流传有序,毕竟始终都在中州人创建的政权手里,可如今,居然落入了胡人之手。
注:总背景参照历史上的五胡十六国时代。 当然,此处架空。
目前未灭、已灭、将灭以及新建的国家:
句屏(失去传国玺却没有灭亡)、赤骊(女皇被刺杀后其养女登基),永稷大炎大捷已灭,大晏将灭,永晟大燕新建。
琼华故事的开端便是——燕国大将军慕容评率领大军,已抵达珞陵脚下。珞陵陷入合围。立国不过三年的大晏危在旦夕。整个中州(原)大地沦入胡人的统治已足有四十年。
太子詹事刘猗奉命南下向句屏(只有句屏和大晏是中原人建立的政权)求援。
句屏传书北伐都护“璃既亡,速谋传国玺。”
都护随求救者入城,获玺,暗中交与接应之人送至风华府,并报与主帅谢尚。
可惜句屏大军忙着与永晟争雄,并未解珞陵燃眉之急。
都护与守城大将勉强逃得一命,慕容评进城之后,大肆抢掠,收押了大晏的皇后董氏、太子、太尉、司空等,连同晏相璃生前的乘舆、冠服……一股脑送回了大燕国皇帝所在的蓟城邀功。
而在蓟城,董氏竟又献出了一枚“传国玺”!
那一年,是永和八年。
那一年,有一出戏颇为热闹,传国玺忽然一分为二:南边是谢尚与永晟贺氏交战后大败,损兵数万,却大张旗鼓仿佛大胜般地护玺而还。句屏国都也张罗了盛大的迎玺仪式。北边却是燕国皇帝得玺之后封献玺的董氏为“奉玺君”,并于次年改年号为“元玺”,以示庆祝。
至此,中州大地上的大晏政权覆灭。
它南边偏安江左的句屏朝廷,与它北边新张羽翼的燕国都在争抢着中州之地。只有从风华府迁回普安,刚刚建国的氐族人政权永晟贺氏一时显得颇为寥落。
自传国玺出世之日,千余载后,它竟一分而二,没有人知道究竟哪个是真,哪个是假。可永晟、大燕、句屏、赤骊四分天下的局势在那一年逐渐明晰起来。接下来的事,就是四国争霸了。
既寿永昌。
传说中州大陆上遗落了一块女娲补天之神玉。
夙州烈灭十国,称帝,命人篆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大字,令玉工将其刻在了补天之玉上,并将之雕琢成玺。从此,补天之玉就变成了国玺。
烈帝本打算将它千世万世地传下去,没承想,其国竟也不过三世而亡。
彼年,永稷军临城下,太子夙州颖跪献此玺。永稷开国后,同样极为珍爱此玺,命名“传国玺”。
此后,这块玺就在永稷的十二个皇帝间代代传承,直到外戚殷长华篡权。
殷长华立国句屏,句屏存世八载,历三王之乱,玺落入了近邻赤骊女皇手里。
后赤骊皇夫杀女帝,夺玺携子出逃,于普安立国大炎。
此后胡人大起,匈奴人建立起来的政权攻破了普安,接连俘获了大炎的最后两个皇帝,终结了大炎的帝祚,这玺头一次落入了异族人手里。匈奴享国亦不过十五年,即被羯族人石崇创建的大捷政权所灭。羯本小族,可石崇为人狡诈多谋,竟由此手握国玺,叱咤于一时。
而等到石崇、石虎两代羯人皇帝死后,整个大捷政权也就面临分崩离析。崩裂后的大捷主要分成了三股势力:一是石虎养孙、中州人晏相璃,趁大捷末年之乱,夺取了珞陵,建立了大晏;二是氐人贺青山,他本驻扎风华府,见大捷内乱,趁势率氐人西归,夺取了普安,建立了永晟:其三则是羌人姚氏一脉,因与氐人相争入关落败,南下归顺了句屏殷氏。
为了这块玺,中州诸国从烈帝始,你灭我,我灭你,这还算是流传有序,毕竟始终都在中州人创建的政权手里,可如今,居然落入了胡人之手。
注:总背景参照历史上的五胡十六国时代。 当然,此处架空。
目前未灭、已灭、将灭以及新建的国家:
句屏(失去传国玺却没有灭亡)、赤骊(女皇被刺杀后其养女登基),永稷大炎大捷已灭,大晏将灭,永晟大燕新建。
琼华故事的开端便是——燕国大将军慕容评率领大军,已抵达珞陵脚下。珞陵陷入合围。立国不过三年的大晏危在旦夕。整个中州(原)大地沦入胡人的统治已足有四十年。
太子詹事刘猗奉命南下向句屏(只有句屏和大晏是中原人建立的政权)求援。
句屏传书北伐都护“璃既亡,速谋传国玺。”
都护随求救者入城,获玺,暗中交与接应之人送至风华府,并报与主帅谢尚。
可惜句屏大军忙着与永晟争雄,并未解珞陵燃眉之急。
都护与守城大将勉强逃得一命,慕容评进城之后,大肆抢掠,收押了大晏的皇后董氏、太子、太尉、司空等,连同晏相璃生前的乘舆、冠服……一股脑送回了大燕国皇帝所在的蓟城邀功。
而在蓟城,董氏竟又献出了一枚“传国玺”!
那一年,是永和八年。
那一年,有一出戏颇为热闹,传国玺忽然一分为二:南边是谢尚与永晟贺氏交战后大败,损兵数万,却大张旗鼓仿佛大胜般地护玺而还。句屏国都也张罗了盛大的迎玺仪式。北边却是燕国皇帝得玺之后封献玺的董氏为“奉玺君”,并于次年改年号为“元玺”,以示庆祝。
至此,中州大地上的大晏政权覆灭。
它南边偏安江左的句屏朝廷,与它北边新张羽翼的燕国都在争抢着中州之地。只有从风华府迁回普安,刚刚建国的氐族人政权永晟贺氏一时显得颇为寥落。
自传国玺出世之日,千余载后,它竟一分而二,没有人知道究竟哪个是真,哪个是假。可永晟、大燕、句屏、赤骊四分天下的局势在那一年逐渐明晰起来。接下来的事,就是四国争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