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吧主的热心帮助,并提供参考书。参考书试图追根溯源去解释意思,但是我觉得有些地方还不一定能按文本去解释。
看完文本,我有了1个收获和几个迷惑。
==========
【收获】
(1)这几句,形式上是排比——气势磅礴;
(2)这几句,内容上并非排比,且互相之间逻辑关系不怎么紧密。
==========
【迷惑】
/句1/ 说者,说之也;说之者,资之也。
(迷惑1):说之者,资之也。这句中的”资“,①谁给谁”资“?②根据前一句,凭什么给他”资“?
----------
/句2/饰言者,假之也;假之者,益损也。
没有迷惑——说客华美的言辞要加以对人主损益的评价,显示出说客对人主利益的关心,拉近彼此距离。
----------
/句3/应对者,利辞也;利辞者,轻论也。
(迷惑1):”对应“的意思到底应该是”说客应对他人的话“还是”在场众人中应对说客的不同见解“。
如果”对应“解释为”说客应对他人的话“,则句子会解释为:说客要牙尖嘴利,这样可以轻松面对辩论。
如果”对应“解释为”在场众人中应对说客的不同见解“,则句子可理解为:”对于在场中众人或谋人刻薄的批评,说客不应该把这个作为游说的重点(在他心中,他的目标人物是搞定人主,陈述利害,而非和小兵纠缠。所以对小兵,简单应对应对,告诉小兵他上不了台面也就是了,否则说话没重点,正事儿都耽误了,给人主印象不好)。“
----------
成义者,明之也;明之者,符验也。(言或反覆,欲相却也。)
没有迷惑——人主的的意思要听明白,为了听明白得反反覆覆地探讨(暗合前几章的内容)
----------
难言者,却论也;却论者,钓几也。
没有迷惑——人主有难言的隐衷,游说者不要追着这个问题问,而是要一个让人主能接受的问题,从这个问题入手,慢慢深入试图探求人主的忧虑之处。同时要把这个问题(人主的隐忧,作为问题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