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西域记 卷一 三十四国 缚喝国 纳缚僧伽蓝
今天讲的是 玄奘法师到达印度前 三十四国中的 缚喝国 城外西南的 新僧寺庙的 事迹。
纳缚僧伽蓝 城外西南有纳缚(唐言新。)僧伽蓝,此国先王之所建也。大雪山北作论诸师,惟此伽蓝美业不替。其佛像莹以名珍,堂宇乃饰之奇宝,故诸国君长利之以攻劫。此伽蓝素有毗沙门天像,灵鉴可恃,冥加守卫。近突厥叶护可汗子肆叶护可汗,倾其部落,率其戎旅,奄袭伽蓝,欲图珍宝。去此不远,屯军野火。其夜梦见毗沙门天曰:“汝有何力,敢坏伽蓝?”因以长戟贯彻胸背。可汗惊悟,便苦心痛,遂告群属所梦咎征,驰请众僧,方伸忏谢,未及返命,已从殒殁。 伽蓝内南佛堂中有佛澡罐,量可斗余,杂色炫耀,金石难名。又有佛牙,其长寸余,广八九分,色黄白,质光净。又有佛扫帚,迦奢草作也,长馀二尺,围可七寸,其把以杂宝饰之。凡此三物,每至六斋,法侣咸会,陈设供养,至诚所感,或放光明。 伽蓝北有窣堵波,高二百余尺,金刚泥涂,众宝厕饰。中有舍利,时烛灵光。 伽蓝西南有一精庐,建立以来,多历年所。远方辐凑,高才类聚,证四果者,难以详举。故诸罗汉将入涅槃,示现神通,众所知识,乃有建立,诸窣堵波基迹相邻,数百余矣。虽证圣果,终无神变,盖亦千计,不树封记。今僧徒百余人,夙夜匪懈,凡圣难测。
译 文:
小王舍城西南有座纳缚唐土称新。寺,这是该国已故君主建造的。大雪山以北的撰述经论的高僧,只有在这所佛寺里的,代代相继,不曾间断。佛寺里的佛像用名贵珍宝制作,殿堂是用奇异。宝物装饰的,所以各国君主贪图其利,都来攻击掠夺。这座佛寺原有毗沙门天塑像,灵验可靠,他暗中保卫着这座佛寺。最近突厥叶护可汗的儿子肆叶护可汗,率领由全部落组成的军队,突然袭击佛寺,想要图谋珍宝。在离佛寺不远处,驻扎下军队。当天夜里梦见毗沙门天说:“你有什么能力,敢破坏佛寺?”于是就用长戟穿透了可汗的胸背。可汗从睡梦中惊醒,便觉心痛,于是告诉属下梦所昭示的灾祸应验的情况,派人驰马迎请众僧,想要表示忏悔之意,还没等到使者复命,可汗即已丧命。 佛寺内南边的佛堂中,有只佛澡罐,容量大约一斗多。多种颜色闪耀,很难说出是哪种金属或美石制成的。又有一颗佛牙,长一寸多,宽八九分,色呈黄白,质地明亮洁净。又有一把佛扫帚,用迦奢草捆扎成的,长二尺多,方圆大约七寸,扫帚把柄用各种珍宝装饰。这三种宝物,每逢六斋日,僧徒聚集的时候,都摆设出来供养,因礼拜者的诚心所感,有时宝物会发出光芒 佛寺北边有座佛塔,高二百多尺,用金刚石粉末涂饰,各种珍宝交错装饰。塔内有舍利,不时闪耀出神异的光芒辉。 佛寺西南有一精庐,建造以来,经历了很长岁月。远方的高僧大德都聚集到这里,其中证得四果的,难以列举。所以众罗汉将要圆寂之时,显示神通,道友们就为之建立佛塔,各塔的基址相接,数以百计。有的虽然证得圣果,但是最终未显示神通,这类人也约以千计,他们入灭后,没有留下佛塔标记。现在这里有僧徒一百多人,虽然昼夜不懈,勤于修行,但究竟哪些已经超凡入圣,哪些还是凡夫俗子,很难辨别。
注 解:
纳 缚:梵文Nava的音译,“新”义。
毗沙门天:梵文Vaisrava na -deva 的音义混译,又称多闻天,是四天王之一,佛教的护法天神。
叶护可汗:是西突厥由盛而衰时期的统治者 咎 征:灾祸应验。 野 次:止宿于野外。
佛 牙:即佛牙舍利,相传 释迦牟尼圆寂之后,全身都变成 细粒状舍利,但牙齿完整无损,佛教徒奉为珍宝。予以供奉,称佛牙。相传有一颗佛牙很早传入中国。
迦 奢 草:迦奢,梵文kasa的音译。学名 Ssccharum Spontaneum,一种茅草,常作坐具等用。
六 斋:指六斋日,阴历每月的八日,十四日,十五日,二十三日,二十九日,三十日,佛教认为此六日是“恶日”应该 持斋修福,
窣 堵 波:梵文Srupa的音译,义为,方坟,圆冢,功德聚等。即中国的 佛塔。窣堵波原是 佛教徒用以供奉和安置舍利(释迦牟尼火化后结成的珠状物)经文和各种法物的处所。
金刚泥涂:用金刚石的粉末涂饰。金刚,梵文Vajra的意译,因其极坚利,佛家视为稀世之宝。
舍 利:梵文Sarira的音译,意译为“身骨”。释迦牟尼佛遗体火化后结成的坚硬珠状物,又名舍利子。
证 :佛教称为参悟,修行以取得果位为“证”。
四果:佛教徒修习到圣果的四个阶段,即 须陀洹果(预流果),斯陀含果(一来界),阿那含果(不还果)。阿罗汉果(无学果)。第一阶段指凡夫初入圣道,断绝三界见惑。第二阶段指 断绝欲界九地中的前六品。第三阶段指 断绝欲界九地中的后三品。第四阶段指断绝一切见思之惑,永入涅槃。
罗 汉: 梵文Arhat(阿罗汉)的省称,小乘的最高果位,称为“无学果”。谓已断烦恼,超出三界轮回,应受人天
供养的尊者。
涅槃:梵文Nirvana的音译,佛教指没有烦恼,超脱生死的理想境界。
圣 果:佛教修行所达到的圆满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