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吧 关注:355,807贴子:1,046,330
  • 14回复贴,共1

【书评楼】你愿意写,我就愿意看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想在科幻吧开个科幻网文书评专区,那么就是这里了吧
首先先介绍一下自己,coolcat11am,也就是我,喜欢科幻,无论电影小说游戏电视剧都爱。曾经担任过【科普科幻青年之星】小说竞赛三届评委,并在起点有过数年的参评经验,但长久以来还是希望能够看到更多的科幻网络小说。所以,长话短说,有意者请把链接拿来,我会仔细好好读的,并提供一篇在800-1500字之间的书评。

这里也稍微定一下规则:
○ 原则上只在这里评阅科幻网络小说;
○ 字数最好已经在两万字以上;
○ 请尽量不要将正文发到楼中,给出作品链接就好;
○ 每部作品预计能在2-5天内出评
以上,快点来吧


IP属地:上海1楼2022-06-10 09:06回复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2-06-10 11:33
    收起回复
      *注意,由coolcat11am所作书评,目的并非指导(我没有那个资格)作者写出更好的作品,而是单纯从读者角度对故事进行观感上的点评。基本上在任何情况下,coolcat11am的本意不希望因为这些书评文字,让任何一名作者对自己的创意感到怀疑。


      IP属地:上海7楼2022-06-17 17:08
      回复
        另外再说一下我的评阅风格,一般先看标题简介,然后从开头入手,对正文提出优缺点。
        那我们就快点开始吧。

        首先,关于标题和简介:
        作为科幻小说的标题而言,所谓“阿瓦隆的圆桌骑士”似乎是个偏向西方奇幻,或者带了点机甲战斗意味的题目。好吧,这个标题似乎并不是为了让读者从一开始就明白作者要写什么的,所以必须结合简介一起来看。
        简介的前半句相当好地给出了一个至少可以作为主角短期目标的任务:发掘身世之谜,并且活下去,顺便也交代了一下故事背景,算是还不错的开始。而关于简介的后半段:虽然点了标题同时交代出主角将会产生的纠葛与选择——实际上似乎就是选择冷酷无情,还是保有爱与温情的抉择。但且不说“骑士”在这里大概被赋予了稍微不同的意义,对于不懂“卡米洛城”之类概念的读者来说,简介后半段可能会让他们有些困惑。
        另外,作者没有在简介中提出主角的名字,而是以“少女”指代,这也有些许缺憾。
        然后,关于开头:
        在科幻网络小说层面上讨论创作时,我向来不太喜欢引入两个概念:其一是“软硬科幻”之争,其次是“开头黄金三章”的说法。作者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过多地唆使他们“按照规则写作”,只会扑灭创作热情,生产出更多只有模式没有灵气的“文字商品”。
        闲话不多说,作者开头写得不错,代入感和画面感都能拉满,算是回收了从简介而来的部分对故事的概括性描述,随着主角苏醒并对周遭景物进行调查探索,可以做到相当流畅的起始展开。头部三章因此没有过多要说的地方。
        往下看,关于正文:
        目前来看,本文优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是画面感和代入感较为强烈,故事以女主“少女十三号”的亲身经历和所感作为目前唯一的叙事展开,让读者的目光自然而然地集中到了主角的身上,并且跟随主角一起探索这个仿佛末世之后的世界(某些部分颇有一点《少女终末旅行》感)。如此主角的感受能够比较直观地变成读者的感受,相信作者这么安排肯定也是为了满足像这样的用意。这种“探秘”似的写法也带来了下面一个好处。
        那就是作者对于“碎片化叙事”的使用颇为精到。不论是在实验室遗迹中回收到的信息记录还是潜藏在叙事中细微之处的设定,都带给人一种随着主角视角不断对“发生了什么”这个问题进行抽丝剖茧的错觉,一切的谜底还有待揭晓,这给了人继续看下去的欲望。
        还有一点,应该就是行文里颇为丰富的想象力了:作者围绕主角冒险的世界,构建出了一个被金属覆盖表面,且半有机半机械生物横行的世界,其中从虫蛇,到高耸入云的巨大半机械生物一应俱全,由此建立起来的看点让这个故事的背景从另一个角度看起来也非常有意思。
        关于本文不足的地方:
        比较优秀的新人作品,一般来说其中缺点和优点一样突出。以下内容只是我自己看下来的观感,即使有某些类似“建议”的说法,也请作者本人只看看就好。
        第一,在于开头主角首次遭遇半机器怪物之后的打斗篇幅有些太长了——虽说有那么一句老话叫“通过战斗才能认识一个人”,而且我个人对“黄金三章”这种说法并不是很感冒,但在头部章节一连四章去写主角怎么与一只怪物搏斗纠缠,还是有些拖累篇幅的嫌疑。
        第二,在构思人设的时候,作者似乎有意想要将女主“少女十三”设定成一个具有超强战斗力、坚强勇敢不服输,而且还有那么点孩子气,外加先天知识渊博的白发美少女形象。故事中一方面提及她“具备常识,不会随便捡块石头尝尝能不能吃”,一方面却又在后续冒险中提及她从没有尝试用火烹饪猎物,因此从没品尝过真正的美味,多少显得有些矛盾。这里我更希望作者在后续写作中更加合理地利用自己的人设,设计有趣的展开,同时避免前后互相冲突的地方。
        第三,关于其它的一些细节:在最新的更新中,女主在“天文台”遇见了第一位真正意义上可以交流的角色,在一次令人满意的大餐和长距离遥望之后,这名老人向女主揭示了更多标题所带来的谜底:从“阿瓦隆”到底是什么意思和他们的处境。这里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前文中不止一次提到过主角看到了“太阳”,还经常是长时间沐浴在阳光下,但既然故事的舞台实际是在一艘漂泊于太空的巨大移民船上,那么获得阳光照耀或许本应是一件颇为奢侈的事情。希望作者能够想点办法化解一下这样的矛盾。
        以上。


        IP属地:上海8楼2022-06-17 17:09
        收起回复


          IP属地:上海9楼2022-06-20 23:04
          回复

            首先,关于标题和简介:
            标题挺好,算是开门见山地展现出了一场迫在眉睫的危机,与本小说“科幻末世”的定位是相当符合的。
            简介中前半段开门见山地介绍了事件的起因、危机以及悬念,而后半段则似乎揭露出前面所提到的“高中少年”似乎并非故事主角?因为看这个描述,在解决危机部分依靠的是全人类的努力而非某个单一的角色。往好了说,这么介绍会引人遐想,让故事基调变得很宏大;往不好的地方说,这样的简介有点让人难以聚焦,不能明确这个故事中的主角乃至作为焦点的人物到底是谁。
            关于开头:
            从一开始的风格中便能清晰地看出,作者试图跳出网络小说那种“不惜一切快速进入主题”的不成文规律,按照自己的节拍慢慢营造出故事的悬念和展开。我一向喜欢在网络小说这个媒介中(不只限于科幻)看到创新,或者说不一样的东西,所以,这样挺好。
            另外一点,在于我结合“灵魂转换”这个标签,斗胆向这个故事中的主角之一的刘超文提出自己的猜测:他可能就像《超越时光之影》里的主角那样,因为与某种超凡的异族智慧生物交换了意识,从而变成了一个科研方面的天才?这个悬念值得让人读下去,去发掘这个角色身上的谜底。
            往下看,关于正文:
            目前来看,本文优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是一种非常贴近大刘文风的厚重、苍凉、娴熟而又鼓舞人心感,让这个故事非常能够写出宏大叙事的轮廓。尤其在描述人类开始向外星人文明的痕迹展开观测的“刀尖雕花”以及“静默”等章节,饶是还没有丝毫展现出外星人敌意的爪牙,却已经在冷静到甚至有些冷酷的语言中将张力拉满,将紧张的感觉传递得呼之欲出,又不忘带有热血和温情,可谓是技术情节和情感并重,写得荡气回肠令人心潮澎湃。这些闪光的章节,无疑体现出作者对文字和技术细节驾驭的最高水准。
            然后不得不提提作者对于种种科学技术的把握和运用:在我过去(不幸地)看过的很多科幻网络小说作品中,不少作者笔下的科学技术直接沦为了某种玄幻展开的变体、令人眼花缭乱的武器展览,要么就是自鸣得意堆砌字数的布景板。而在这个故事当中,我几乎没有见到这样令人不快的现象出现——作者始终以冷静、谨慎而且对科学有足够敬畏的态度,将科学技术思想与故事做到了相辅相成,很多内容都给人以启发,可谓不可多得。
            还有一点是人物塑造在很多地方都相当有意思,主要角色做到特征鲜明,语言描写有其自己的特色,或者能够恰到好处地幽上一默,很多时候可以起到活跃气氛的作用。另外大概就是对国内科研领域工作者的生活和用语习惯有着颇高的见地,但至于其他读者是否也这么看,那就很见仁见智了。
            说了正文优点,那就照例说说不足:
            首先成也科学技术败也科学技术。作者写的这个故事颇为硬核,对大量科学技术细节的书写却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理解困难和阅读障碍,尤其在对节奏要求较快的网络小说的领域,这种写法不可避免地降低了阅读效率——须知小说毕竟不完全承载科普作用,而你不能要求自己的读者个个在阅读时都时刻准备好了去百度。
            接下来的一点也和这类似,那就是在行文当中,出现了篇幅庞大的对话描写。但与那些凸显主角性格特征的语言不同,作者同样写了很多日常问候、寒暄、客套。这些桥段或许加强了故事的真实感,但也与上面的问题一起,导致了整篇故事在节奏的推进上实际相当缓慢,说白了就是“半天不能进入正题”。作者在写科研和发现来自外太空的大危机时,也分出很多篇幅去写了家庭伦理、情感方面的纠葛,无意间又让已经缓慢的叙事节奏更加雪上加霜。
            还有就是校对方面似乎做得稍微有点不够,除了“的地得”的少量混用外,部分段落和章节结尾处也有少句漏字的迹象,需要做做后期整改,以进一步提高路人缘和印象分。
            以上。


            IP属地:上海11楼2022-06-27 23:21
            收起回复


              IP属地:上海12楼2022-07-04 13:35
              回复

                首先,关于标题和简介:
                《北回归线北》这个标题乍看之下不能算是很好,因为作为小说的标题这并不具体。不过,如果结合标题和简介来看,至少从中仍然可以看出一点连续性——可以将之理解为,这是个发生在某特定地域的故事,有一定的悬念。
                但单纯地只是把“要讲什么”说出来是不够的。尤其对新人而言,最好在简介当中把主要的角色、主角的目标或特殊之处,以及所要面临的困难和对手描述清楚,最大限度地让你的读者知道自己将会读到一个什么故事。在这方面,作者还需要加强。
                关于开头:
                从“引子”当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出一点什么。
                作者显然对军事装备等等素材拥有丰富的积累,对于开场空战的描写很详细、很细致,同时也回收了标题和简介中透露出的一些悬念。然而就在开头这么一个对于新人作品来说,应当最吸引人最激烈最有创意的地方,作者采用的却是一种“记录”式的写法。这就不太好了。“记录”意味着低调沉稳、循规蹈矩、缺乏明显冲突,在格外讲究“怪异”、“二次元”与“沙雕”,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刺猬猫这个平台上,作者需要想方设法地让自己的故事看起来更加富有对抗和故事性,更吸引人。
                往下看,关于正文:
                目前来看,本文优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作者对整体故事的把控能力较强,通过对参与一个事件的多方势力的角度分开叙述,粗看之下杂乱,实际上却达成了时空上的联系和统一。这就令读者对作者故事的参与度变得更高,尤其记者视角下的酒店袭击,更给人一种仿佛在看《孟买酒店》的紧张感,最新章节的坦克战也写得可圈可点。
                另一方面,作者可以将自己对军事知识的了解融入到故事中,配合角色们的表现,可让行文显得相当专业。
                说了正文优点,那就照例说说不足:
                首先,虽然作者对军事方面的了解带来了一定的优势,这在某些程度上也成了阻碍。在故事的描写中,作者过于在意地去写种种装备知识、设备参数,累积下来导致故事行文变得略微有点像是说明文和武器操作说明,剧情和人物相对来说居于二线,要想让人读出完整明确的人物塑造和故事发展也就更难。
                然后,作者提到这本书中的“科幻”元素,大概就是指阿塞亚游击队使用的那种看起来不太成熟的传送技术了,而且,仅仅只是猜测一下,这种本不应该被他们所掌握的技术,日后会成为这个故事当中推进剧情的重要环节?即使作者并不需要这样的发展,那也须知新人作者同样需要在文中留下悬念,但读者对新人作者的悬念的包容是有限度的。本书看点、本书主角、推动剧情的主要发展和因素,这些内容需要尽快地展示给他们,哪怕需要让一些作者本身认为很重要的东西必须靠边站。
                以上。


                IP属地:上海19楼2022-07-07 11:42
                收起回复


                  IP属地:上海22楼2022-07-15 08:43
                  回复


                    IP属地:上海23楼2022-07-18 13:42
                    回复


                      IP属地:上海25楼2022-07-21 08:22
                      回复
                        最近有人求评吗


                        IP属地:上海26楼2022-07-21 16:35
                        收起回复

                          首先,关于标题和简介:
                          一大问题在于作者没有为自己的故事写简介——这可还是头一次见,而且这也绝对不是一件好的事情。简介帮助读者认识这个和故事,否则的话,无法单从标题看出这是什么故事,会让读者缺少进一步阅读的兴趣,更何况作者以“超限推演”这种相对文艺而缺少明确意义的说法作为故事标题时,简介的重要性就显得尤其高。
                          鉴于没有简介,而且作者目前完成的篇幅不多,那就直接看正文吧:
                          第一章描述了一个系统“维护者”从苏醒到投入工作的故事,最末尾的反转是这个故事当中最有趣的地方,同时也揭露了一个存在颇为长久的问题:对于我们赖以为生的机器而言,到底谁才是被控制的那一方?
                          第二章则从“耳得之而成声,目遇之而成色”的角度,阐述了一些有关“感官”和“认知”等领域的思考,是偏向于议论文的那种文字,凸显了作者本人的思辨意识。
                          以上两章都各有其突出的地方,不过有问题之处也是相当明显的:
                          在第一章中,最大的不足在于作者拘泥于主角醒来后的种种所见、所想,以这些内容占据了大量篇幅,却没有很好地对结局反转——也就是本章最精彩的部分进行铺垫,如此一来甚至产生了一种前半章和后半章在叙述两个不同主题的割裂感。如果作者想要进一步进行修改,那么就需要确保这一章的内容看起来是前后能够充分呼应的,而且,需要添加其它剧情上的闪光点,否则会让这章除了结尾的部分以外都看起来十分乏味。
                          第二章的重点在于那番围绕感官和认知的思辨,议论文后面跟随的那些情节不仅缺少中心,而且似乎并没有写完。在这个基础上很难做出进一步的评价和建议,只能希望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尽量少地做出细致的雕琢和打磨,以推动剧情为重,还原小说应有的本来意义。
                          以上。


                          IP属地:上海34楼2022-07-23 16:46
                          回复

                            首先,关于标题和简介:
                            《冬眠到未来重新做人》其实是一个起得相当好的标题,结合简介一起看,可以将主角的背景和目标很清晰地概括出来:这是一个主角从旧时代休眠来到未来,学习掌握新时代的新知识,从而融入新世界拥抱新命运的故事。标题比较长的好处大抵就在于此了吧,可以让读者有机会很清晰地了解到作者在写什么。
                            简介的不足之处在于,叙述的头四句内容比较重复——或许作者想描述一个主角的认识随着苏醒而不断迭代的过程,但这个过程更应该放在正文当中,如果将简介头四句整合成一句话来表达“当林升从休眠中醒来,发现自己已经身处几千年后的未来”这样的意思,读起来会让人觉得省力得多。
                            关于开头:
                            就如同很多“穿越”乃至“降临未来”的科幻故事一样,作者在这里选取了休眠复苏的开始方法,种种感受和对过去的模糊记忆都可谓是中规中矩。对于主角在休眠舱中浸泡的液体,有一点质疑:如果千年以来他都被浸泡在其中,那直到苏醒后经历恐惧才发现自己能在这种液体中呼吸的情节安排是否合理。另外,从开头一章便能看出作者对细节的刻画和对角色本身的思维的琢磨是很在乎的——这容易同时带来好处和坏处。好处是丰富故事细节,让这个故事在设定和画面上更加翔实;坏处则也显而易见,会让叙事变得缓慢甚至破碎。至于其它似乎没有太多需要说的。
                            往下看,关于正文:
                            一周以来的阅读进度达到了50章左右,时间有限,我也就按照50章的阅读进度,先说一下我认为这个故事当中好的地方:
                            首先,作者构思出的这个建立在“个人工业主义和个体文明”基础上的世界设计得还是相当用心的,借助主角林升的视角,也将我们带入了一个恍如失去了地平线的人类文明。行文充满了新奇的视觉效果、设定以及逐步铺垫又展开的架构,对于艺术馆、大海和扶桑等等场景探索的过程也充满了乐趣,足见作者拥有丰富的想象力与不俗的知识底蕴,而要想构建这样一个世界所需的努力和毅力也不缺。
                            然后是关于故事中的角色,虽然说有一个逐步从模糊到成长明确的过程,但在作者笔下身处这个世界的角色们大多是比较鲜明,而且有趣的。
                            其次在于安插在故事行文当中,随处可见的不少带点幽默和打趣语言的桥段。在人类文明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大变化,甚至连抛弃肉体而精神存活都变得司空见惯的时代,人类却仍然能保留自己的幽默感,知道了这点,是会让人对这个故事中描绘的未来感到十分欣慰的事。
                            虽然具备这些优点,但作者书写百余章,却仍很遗憾地未能在起点这个平台上签约上架。究其原因,是作者在写作中仍然面临几个问题,而且是致命问题:
                            第一是在于,作者虽然明显是很用心地在构造一个与现代截然不同的未来世界,但此举却也造成了行文中有很严重的“知识的诅咒”现象——所谓知识的诅咒,就是自己非常明白,却无法理解对方不明白的情况。搁到这个故事当中,就体现为作者无比热情地带给读者们大量自己的知识储备,以及种种的设定、感悟、议论,还有来源广博的梗和诗歌,认为这样非常硬核,自然肯定也确信读者只要用心读了就能跟上作者的思路,却无视将这些内容无节制地倾注到故事中,带来了极为严重的阅读困难和理解障碍。进一步概括:常见的科幻故事里,人们在故事中找设定;在这个故事当中,读者却只能在无边无际的设定和议论当中勉强拼凑起故事的走向。尽管作者宣称自己清楚一上来就抖设定不好,自己不会抖设定,但实际上在行文中作者处处都在把讲述与故事无关的东西作为重点。然而,当无法从烟波浩淼的内容里找准应该接收的信息时,就是读者离放弃不远的时候了。围绕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自然还是给文章尽可能地瘦身,将精心设计的设定掰开了揉碎了撒进故事。我明白作者肯定是舍弃不了当下行文安排的,并且也更愿意坚持“让读者带着脑子认真读就好了嘛”,不过,科幻网文也是网文,网文归根结底是商品,身为作者的人能要求消费者去做任何事情吗。
                            第二点与第一点相辅相成,一同造成了小说签约难的局面——那就是主角的目的不清晰。从简介当中我们就能知道主角是谁,他又面临什么样的问题,要做什么来解决问题,但一旦进入正文,主角的意图同样被各种见闻、思考、感悟所淹没,却唯独难以解答读者们最迫切想知道的东西:他到底要干什么?“在未来重新学着做人”是个有趣的目标,但这个目标大而宽泛,需要非常多的小目标、小冲突来逐步推进实现。让主角时刻有个明确到显而易见的目标,反过来也正是让故事剧情变得连贯起来的关键。作者试图写科幻小说,还是硬核科幻的网络小说,那么须知这类写作的根基不能丢,它是任何设定、思考和感悟都无法替代的。
                            以上。


                            IP属地:上海35楼2022-07-28 14:37
                            回复



                              IP属地:上海36楼2022-07-28 16:12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