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智收姜维
这个智谋故事见于《三国志演义》第九十三回“姜伯约归降孔明,武乡侯骂死王朗”。
诸葛亮收姜维的事件是历史中实有其事的,但具体过程却与演义中有所不同。据《三国志·姜维传》记载说,诸葛亮在第一次出兵北伐时,姜维正好随天水太守马遵外出视察。而马遵听说蜀国军队马上就要进攻,属下的许多县已经闻风投降,因此,怀疑姜维等人是否也怀有异心,于是就连夜逃到上邽城去,准备据城抵抗。姜维等人发现太守已经逃离,也马上赶了去,但到了上邽城外时,城门却已关闭,并传令不许他们进城。姜维他们只好回冀县,哪知冀县也不许他们进城,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姜维等人只好投奔诸葛亮。因此,姜维的投降,是因为马遵怀疑他有通敌行为,把他抛弃,不准他进城回家,他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主动投降的。另外,据裴松之注所引的鱼豢《魏略》一书记载,姜维进不了天水,但回到了冀县的家里,而冀县城中的官吏和人民,见到他回来都很高兴,便共同推举他当代表,去见诸葛亮。于是,他和上官子修在军民的反复要求下,不得已地来见诸葛亮。诸葛亮一见他,也特别高兴,并重用了他。这是说姜维是以冀城军民代表的身份来见诸葛亮,而被录用的。
历史记载虽有不同,但都说明,姜维是主动投降诸葛亮的,诸葛亮很高兴地接纳了他。总起来看,事情比较平淡,没有什么动人之处,当然也不足以表现诸葛亮的慧眼识英雄。《三国志演义》不满足于这个事实,而是在历史的基础上,进行了充分的改造和创新,使这一本来很平淡无奇的事件成了小说后半部中极为精彩的一幕。作者根据历史材料中诸葛亮很器重姜维,十分高兴地接纳他这一点,把诸葛亮消极被动地接受投降,改造成积极主动地争取姜维,既写活了诸葛亮,也写活了姜维,还从此生发出一系列曲折动人的情节和细节。
首先,作者不仅让姜维识破了诸葛亮的引诱天水兵马出城,然后伏击的计谋,而且还教他打败了常胜将军赵子龙,使诸葛亮的进攻受阻,这就必然引起诸葛亮的惊异。然后,又让诸葛亮从南安郡人的口中,知道了此人就是“事母至孝,文武双全,智勇足备”的姜维,使诸葛亮情不自禁地称赞美维是“真当世之英杰也”,于是下定决心要得到姜维,这样就水到渠成地产生了智收姜维的种种行动,同时,也充分显示了姜维的不平凡,为诸葛亮后来尽授平生所学埋下了伏笔。
这个智谋故事见于《三国志演义》第九十三回“姜伯约归降孔明,武乡侯骂死王朗”。
诸葛亮收姜维的事件是历史中实有其事的,但具体过程却与演义中有所不同。据《三国志·姜维传》记载说,诸葛亮在第一次出兵北伐时,姜维正好随天水太守马遵外出视察。而马遵听说蜀国军队马上就要进攻,属下的许多县已经闻风投降,因此,怀疑姜维等人是否也怀有异心,于是就连夜逃到上邽城去,准备据城抵抗。姜维等人发现太守已经逃离,也马上赶了去,但到了上邽城外时,城门却已关闭,并传令不许他们进城。姜维他们只好回冀县,哪知冀县也不许他们进城,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姜维等人只好投奔诸葛亮。因此,姜维的投降,是因为马遵怀疑他有通敌行为,把他抛弃,不准他进城回家,他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主动投降的。另外,据裴松之注所引的鱼豢《魏略》一书记载,姜维进不了天水,但回到了冀县的家里,而冀县城中的官吏和人民,见到他回来都很高兴,便共同推举他当代表,去见诸葛亮。于是,他和上官子修在军民的反复要求下,不得已地来见诸葛亮。诸葛亮一见他,也特别高兴,并重用了他。这是说姜维是以冀城军民代表的身份来见诸葛亮,而被录用的。
历史记载虽有不同,但都说明,姜维是主动投降诸葛亮的,诸葛亮很高兴地接纳了他。总起来看,事情比较平淡,没有什么动人之处,当然也不足以表现诸葛亮的慧眼识英雄。《三国志演义》不满足于这个事实,而是在历史的基础上,进行了充分的改造和创新,使这一本来很平淡无奇的事件成了小说后半部中极为精彩的一幕。作者根据历史材料中诸葛亮很器重姜维,十分高兴地接纳他这一点,把诸葛亮消极被动地接受投降,改造成积极主动地争取姜维,既写活了诸葛亮,也写活了姜维,还从此生发出一系列曲折动人的情节和细节。
首先,作者不仅让姜维识破了诸葛亮的引诱天水兵马出城,然后伏击的计谋,而且还教他打败了常胜将军赵子龙,使诸葛亮的进攻受阻,这就必然引起诸葛亮的惊异。然后,又让诸葛亮从南安郡人的口中,知道了此人就是“事母至孝,文武双全,智勇足备”的姜维,使诸葛亮情不自禁地称赞美维是“真当世之英杰也”,于是下定决心要得到姜维,这样就水到渠成地产生了智收姜维的种种行动,同时,也充分显示了姜维的不平凡,为诸葛亮后来尽授平生所学埋下了伏笔。